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農民如何富起來,決定了中國未來的走向

    中國農民如何富起來,決定了中國未來的走向

    隨着貴州省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創下了人類史上的脱貧奇蹟。

    而歷史往往證明,跨越貧富鴻溝往往不止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的事情。

    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及如今共同富裕的進程裏,最艱鉅和複雜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三農問題任何時候,都是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優先問題。

    全面鄉村振興,讓農民成為一種有尊嚴的身份,讓鄉村面貌和這個大時代相稱,讓種地的人能夠致富。

    如何讓人留在土地上,成為當下的一門大學問。

    01

    湖南湘陰縣的一份公告,撕下了農村婚姻問題的一塊遮羞布。

    多年來,網絡上都流傳着中國有3000萬光棍的數據。2020年的七普統計,並沒有直接給出適齡未婚人口數,但公布了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約3500萬的現狀。

    這3500萬男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高齡的非適婚人群,但加上中國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剩下」的男男女女,適婚單身人群有3000萬的推測也有其合理性。

    3000萬人是什麼概念呢,放到世界上比澳洲的中國總人口還多。

    這意味着,過去屬於個人的婚戀問題,已經放大為一個社會性問題。

    農村男性處於婚戀市場的底部。細究起來,彩禮、買房、買車是農民結婚的三座大山。

    彩禮動輒上十萬,村裏蓋小樓就想娶媳婦現在是很難過關的,至少要縣城買房,最好是城市。

    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31元,城鄉收入差距達3倍。幾筆鉅款加起來,很多人從出生開始就為結婚背上了高額負債,甚至上代人也要積攢大半輩子為下一代娶媳婦努力。

    2019年,彩禮問題第一次被寫進了中央一號文件,到今天這2年多時間裏也屢屢出台規則治理彩禮問題。

    農村剩男、城市剩女,在金字塔結構中上下錯配,這是一個大家默認的事實。

    但正如湘陰公文所說,光棍問題在變為一個「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制約農村經濟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問題。

    光棍問題,其實掩蓋了真正的冰山之下——城鄉差距、三農問題、上升通道。

    這些話題一點都不「性感」,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也是我們常說的改革的深水區。

    但對老百姓來說,這才是關於生活的頭等大事。

    中國幾十年的發展,經濟狂飆的同時,有三個「剪刀差」出現:

    一,工農產品的剪刀差,產品價值不等價交換,完成了工業化的原始積累;

    二,城鄉收入的剪刀差,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形成了低成本的人口紅利;

    三,土地價格的剪刀差,工業用地價格與住宅用地價格出現顯著差異,溢價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從長遠來看,全面鄉村振興、提升農民收入、推動人才下鄉才是治根之策。

    02

    過去四十年裏,中國的鄉村振興經歷了三個階段:

    1、依靠捐款和慈善的輸血式公益扶貧;

    2、依靠基礎建設、產業扶植的造血式鄉村振興;

    3、依靠教育普及、新技術下沉的自主式脱貧致富。

    從2004年中國就推動了「村村通」工程,所謂要致富,先修路,到2020年9月中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420萬公里,基本實現了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上硬化道路。

    通上公路之後,偏遠地區的農產品能夠直達城市居民的餐桌,來自城市的遊客、產業園和創業者,也將城市經驗更快帶到鄉間。

    只有實現了連接,資源能夠彙集和高效交換,地方經濟的活力得以湧現。

    鄉村振興的落地形式,主要是新型城鎮化。高層曾經指出,新型城鎮化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

    這個「新」是指觀念更新、體制革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復新,是新型工業化、區域城鎮化、社會訊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生態發育過程。

    數字經濟時代,訊息的連接就是資源的連接。

    5G、光纖、信號基站、大數據中心、雲服務等新基建和產業逐漸從大城市向外擴散。企業將一部分數字產業,如客服、服務器、維護等,有意識地向偏遠地區遷移。

    你不要小看了這些產業,他們需要用到大量人力、技術和電力,對於騰訊、阿里、美團、拼多多等企業來說,能夠綜合降低運營的成本。而這些大廠的產業外溢,也很適合偏遠地區從零基礎開始,從無到有發展數字產業。

    這些子公司、地方分部的員工,能夠獲得超過地方平均水平的收入,並轉型為程序員、工程師、運營人員、供應鏈管理者……接觸到原先只聚焦在一二線城市的資源,成為日後當地高端項目引進、人才蓄水池、孵化創業項目的基礎。

    隨着中國消費市場的持續下沉,城市的風潮呼嘯着吹向五環之外的中國。

    網紅水果的持續火爆,就是一次城市消費和農產品上行的共同狂歡。

    今年最火爆的特色水果,可能就是廣東潮汕出產的油柑、黃皮。隨着奈雪、喜茶等幾家新茶飲公司的油柑飲品一炮而紅,一時間,大城市裏的年輕人都以喝上一瓶玻璃樽的玉油柑為社交貨幣,在微博、小紅書、美團等打卡不斷。

    結果就是,大供貨商全部跑到廣東、福建等少數幾個油柑產區去拿貨,以往常常賤賣的油柑,今年的收購價在幾個月的時間上漲了近百倍。

    據廣東省農科院數據,中國油柑種植面積約30萬畝,主要分佈在揭陽、汕尾、汕頭等地,以農民散户種植的形態為主。

    得到市場青睞和資本加持後,一些嗅到商機的種植户,迅速成立專業的合作社、開始整合大規模種植油柑。廣東大量農村本來面臨空心化,青壯勞動力都外出去打工了,被閒置的果山如今被承包下來種植高單價的經濟作物,建立農產基地,很快吸引了農民的迴流。

    如果在老家上班,就能比去城裏掙得還要多,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呢?

    這樣的故事,在檸檬、芒果、甜橙、酥梨、百香果等超級水果上都出現過,在中國大地上創造了很多新一代的水果之鄉,並在電商供應鏈中繼續實現農產品上行。

    農業經營迅速現代化的背後,也是農業科技的共同進步。油柑品種眾多,大部分都是酸澀,現在流行的回甘甜味的甜種油柑也是近十年培育的新品種。

    隨着育種科技、生物技術的運用,優質的農產品種不斷誕生。對於農户來說,這些優化品種能對應賣出更高的價格,或是有更高的單位畝產。以中國農業的龐大基數計算,進步哪怕1%,都會是價值百億的技術。

    有朝一日,中國的農民也能運用大型農械、無人機來管理上千畝田地,依靠人工智能輔助指導作物生長,靠着技術的一點點進步,過上不再為柴米油鹽、安家娶妻而辛勞一生的生活。

    03

    密集的政策扶持和產業扶植,固然能讓一個地方在很短的時間裏,闖關脱貧。但從百年大計的眼光去看,教育才是改革中的短板。

    高層在中學考察時,曾特別指出: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

    怎麼理解這句話?

    扶志,是為了化去貧困自卑的意識,讓人看到世界天地;

    扶智,是為了獲得安身立命的本事,讓人能夠自強不息。

    一切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根本都是發展教育。就像張桂梅說的,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

    楊淞宇是雲南省保山市昌寧思源實驗學校的學生,他平時最大的愛好是鑽研數學,夢想就是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但這個夢想只能藏在心裏,因為靠偏遠山區的教育水平是做不到的。

    公路的暢通和地方財政的扶持,讓鄉村裏來了大學生的老師。近年來,隨着技術手段不斷更新,以及新基建的全面鋪開,讓「科技+教育」來彌補鴻溝的方式有了物質基礎。

    楊淞宇的學校後來引進了智慧課堂的教育產品,能夠聯網獲取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這讓楊淞宇才覺得自己多了幾分考入心儀大學的底氣。

    隨着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全力加碼,更多學生要真正學到有實用價值的一技之長,而不是等到在社會大學裏受了挫折而一再蹉跎。

    這些技能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隨着產業、培訓、就業、創業的相互依託,更多人能在家鄉從事其餐飲、民宿服務、外賣運營、鄉村旅遊、直播營銷等產業,走出不一樣的鄉村轉型之路。

    一代人的素質與認知的提升,切斷代際貧困的傳遞,要靠教育扶貧和技術下鄉。也只有站在智慧和科技的肩膀上,才有幾分改變命運的希望。

    幸運的是,和幾十年前相比,中國已經不再積貧積弱,現在人均GDP邁過了1萬美元的大關,擁有了上百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和能排進世界前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公司,我們的目光都探向廣大的鄉土中國。

    在檢驗城鄉差距是否縮小時,一個關鍵指標是,今天有多少人願意回到鄉村。

    人民自然會回到養育他們的土地上。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