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張曉樸:新發展階段經濟工作怎麼幹?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張曉樸:新發展階段經濟工作怎麼幹?

    針對中國經濟領域面臨的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中共中央已就「十四五」期間乃至到203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落實落地落細。當前制約發展的一個突出因素是,一些領導幹部在「怎麼幹」上存在不懂、不會、不敢、不願等問題。1982年—2002年,習近平同志曾負責過縣、市(地區)、省等不同層級的工作,工作履歷跨越正定、廈門、寧德、福州和福建全省,抓經濟工作是他這期間的一項中心工作,體現了他鮮明的領導風格,留下許多言近意遠的「金句」,為各級領導幹部在新發展階段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和寶貴案例。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經濟工作實踐的突出特點

    (一)在認識上,堅持大局觀,尊重經濟發展規律,辯證地看待經濟問題

    1.堅持大局觀。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工作時始終堅持放眼中國,以謀全局的態度來謀一域,體現了大視野大格局。一是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發生衝突時,堅決服從全局利益。1988年,針對通貨膨脹加劇、重複建設嚴重,中央進行治理整頓,寧德經濟因此受到影響。習近平同志在部署工作時講:「閩東這個全局只能服從全省乃至中國這個全局。在當前整個宏觀經濟的調整工作中,如果需要犧牲局部的利益,還是應該樂於承擔的。」二是對於任何具體的工作都放在國家發展的大局中通盤考慮。習近平同志嚴格按中央要求辦事,局部可行但全局不行的事,堅決不辦。1992年,針對當時沿海開放地區流行的「遇到紅燈繞道走,遇到黃燈搶着走,遇到綠燈快快走」論調,他要求幹部站在國家層面和戰略高度考慮問題,反覆強調違反中央原則的事情堅決不能做。在制定廈門發展規劃時,他明確提出搞經濟特區不能照搬香港地區和新加坡的模式,要把廈門建成具有自由港特徵的社會主義經濟特區。

    2.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習近平同志把這一點看得很重,認為這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他深刻理解並較好把握瞭如下幾大規律。一是市場體系培育和發展規律。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早期階段,習近平同志對產品市場、要素市場建設的長期性、漸進性、複雜性具有深刻而全面的認識。例如,他強調,「農村市場化不是那種讓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去進行生產經營就行了的虛化東西,它包括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市場法規、市場訊息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需要下功夫培育。他強調訊息是商品生產的耳目,早在正定工作期間就推動建立了專門的訊息蒐集和發布機構。二是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律。習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間狠抓企業管理,強調凡產品滯銷、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該下馬的要下馬。在福州時,他強調,只有建立起劣勢企業退出機制,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保護落後企業,就是壓制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後,就是為先進生產力發展掃除障礙。三是生產適應需求的供求規律。習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引導廣大企業樹立按消費者需求組織生產的現代市場營銷理念,真正做到按需定產。他強調,要「由市場決定價格,並以這種能夠客觀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價格信號」引導企業和農民安排生產經營。四是超前把握生態發展規律。早在1984年,習近平同志就提出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問題。在福建工作期間,他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成立福建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擔任組長,開展了福建最大規模的生態保護調查,編制了規劃綱要。當時不少人連生態是什麼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認為搞環保會影響經濟建設。做到這些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展現了習近平同志的遠見卓識。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22日下午,習近平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3.辯證看待經濟問題。習近平同志很早就熟稔辯證思維並自如運用到經濟工作中。早在正定工作期間,他強調要「正確處理發展商品經濟的六個關係」。在寧德工作期間,他提出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強調閩東經濟發展要走「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路子。在福州工作期間,他深刻闡述道:「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平衡向平衡轉化的,掌握轉化的時間和趨勢,才是處理問題的最佳方法。」在擔任福建省省長期間,他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經濟與政治的辯證統一,「必須充分發揮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的優勢」。

    此外,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以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抓好各項工作。「要甘於做鋪墊性的工作,甘於抓未成之事。」

    (二)在實踐上,創造性落實中央經濟政策,結合本地比較優勢確定發展戰略,服務企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1.創造性落實中央經濟政策。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工作期間的講話和文章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沒有言必稱中央,但通篇都貫穿着中央精神,都實實在在地落實中共中央部署。他在正定時,帶領全縣調整農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開發兩河灘,加快林果基地建設」,「構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立體化大農業」,積極探索讓群眾生活好起來、富起來的路子,都是從實際出發創造性貫徹中共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措施。在寧德時,針對一些幹部抱怨國家經濟治理整頓使寧德經濟發展「生不逢時」,他談了自己的理解:「治理整頓不是改革要收、要停,而是為深化改革創造良好條件,是為了使經濟更順利、更健康地發展。」他要求,治理整頓期間絕不能上新項目,但項目論證的前期工作不能松,還要加強。在福州期間,他提出三步法:一是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研究貫徹落實的措施;二是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為基層解疑釋難;三是到先進地區取經學習,開闊視野。

    2.結合本地比較優勢確定發展戰略。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必須通過發揮比較優勢來實現。」針對正定毗鄰石家莊的特點,習近平同志確定了正定縣探索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的新路子,不丟城,不誤鄉,利城富鄉。他在寧德期間強調,「一定要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優勢就在特色,特色又需要環境基礎」,一定要把培育特色的環境保護好。他從閩東山海兼有的特點出發,提出念好「山海經」,抓好山海綜合開發。在福建期間,他從實際出發,提出了省內沿海較發達縣(市)、山區縣(市)和個別經濟較落後的山區縣差異化發展道路。

    3.服務企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同志在這方面開創了很多至今仍很先進的思想實踐。一是辦好現有的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一家企業想引進外資,但需要政府和國企轉讓持有的股權,相關領導請示習近平同志。習近平同志說,「你們思想要解放,辦好現有的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要全力支持他」。二是不要對企業竭澤而漁,而要放水養魚。在寧德時,財政收支緊張,一些幹部有收過頭稅(費)的錯誤想法,習近平同志及時制止,強調只有企業發展了,財政收入才有源頭活水,要有「先予後取,培植財源」的財政觀,不做「竭澤而漁」的蠢事。三是緊要關頭及時穩定企業家預期。本世紀初福建曾經查處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案件查處以後,一些幹部不敢跟企業家來往了。面對這種情況,習近平同志第一時間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他說:「政府官員也好,企業家也好,大家總要來往嘛,總有事情要商量,你來我往,是什麼關係呢?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有效穩定了全省的企業家信心和政商關係。1999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宣揚「兩國論」,在閩台商人心惶惶。他擔任代省長後的第二天就去台資企業調研,擲地有聲地說,我們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兩國論」,同時,「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將一如既往依法維護台商正當權益,在當前兩岸關係緊張的情況下,福建省對台商來閩投資興業的歡迎態度不變,支持力度不減」。這一表態,穩定了在閩台商的情緒,在兩岸的影響都很大。習近平同志當年的這些表態和行動,即便在今天也都是難能可貴的。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24日下午,習近平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向遊客和市民招手致意。 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三)在方法和工具上,堅持調研先行、長遠規劃、狠抓落實

    1.堅持調研先行。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經濟工作非常鮮明的一個特徵,為他善於認識和把握規律創造了前提條件。一是根據經濟工作的複雜程度不同而作不同範圍的調研。對制定戰略和長遠規劃等工作進行長時間、大面積調研。在制定福州的發展規劃期間,他組織超過1000人分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學習取經,並學習國外港口城市發展的經驗。二是使用問卷調查。在福州工作期間,他曾部署在街道發放10000多份問卷,蒐集了解各方面對福州未來發展的意見。三是通過專業諮詢機構,傾聽國內外專家意見。在正定期間,他建立了包括華羅庚、于光遠等知名專家在內的50多人組成的縣顧問團。他支持設立福州城市科學研究會,充分發揮其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的決策諮詢作用。他就福州依託海港和空港發展的定位問題,向日本三菱研究所專家諮詢。他擔任福建省代省長、省長期間還組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專家諮詢組」。四是調研堅持問題導向。他強調「鑽矛盾窩」了解實情,「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後院和角落」,調研中經常詢問企業在資金貸款、員工招聘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五是調研中善於讓老百姓願意講真話。他喜歡和老百姓聊天,經常放下身段,走到群眾中,以百姓心為心,老百姓在他跟前也是有啥說啥。六是不光注重「調查」,而且注重「研究」。2001年上半年,他去寧德和泉州調研,對兩個地方經濟發展取得的經驗、面臨的問題作了深入分析,撰寫並發表了《怎樣做活特色經濟這篇文章》。

    2.注重制定長遠規劃。一是每到一地都制定規劃。習近平同志早在正定工作時就有過一段精闢的論述,「正定要發展,首先要研究正定經濟發展的規律是什麼,在這個基礎上結合正定實際,制定一個10到15年的發展規劃」,「正定縣的規劃,經過充分研究、討論、取捨,成熟以後,再通過人大的立法固定下來」。二是規劃着眼長遠。在廈門,他主持編制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福州,他主持制定「3820」工程總體規劃(即福州市3年、8年、20年的發展規劃),最長涵蓋了20年時間,遠非國內一般城市5年規劃可比。三是既有全面規劃,也有專項規劃。他牽頭制定的《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是福建省第一個生態領域的規劃,在中國也是最早的一批。四是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他強調,規劃制定好以後,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幹。在福州工作期間,他每年年初都就「3820」工程執行情況對縣(區)工作予以指導。20年後,「3820」工程的全部指標均已實現,福州年均經濟增長達到15.42%。

    3.狠抓落實。主要做法是:一是以上率下抓落實。習近平同志主政福州期間,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會下到縣(區)現場辦公。福州一共13個縣區,一年要開13個現場辦公會,主要就是檢查「3820」工程的落實情況、進度情況。二是建立部署—實施—落實到位的完整流程。他在1992年5月召開的福州市黨代會上指出:「抓落實,就是要事情定了就辦,辦就辦好,絕不允許拖拖拉拉,半途而廢。」在福州期間,他要求專門成立督查處,檢查市委決策落實情況。三是通過調研抓落實。凡是他安排過的事情,都要親自去調查研究,檢查落實情況。如治理「餐桌污染」、推進機關效能建設,他定期跟蹤檢查,發現問題馬上指導解決。他還經常通過隨機調研等方式抓落實。四是通過「馬上就辦」促落實。針對工作中的拖拉延誤問題,他在福州期間倡導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工作作風深入人心,不僅行政審批簡化了,而且每一項工作都十分紮實有效。

    (四)在能力建設上,強調敢於擔當、勇於創新、持續學習

    1.敢於擔當。習近平同志強調,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不甩包袱。一是主動摘掉不合適的高帽子。針對正定縣為了保「糧食高產縣」的帽子,年年擴大糧食麪積而群眾收入越來越低的問題,習近平同志說:「我們正定寧可不要『中國高產縣』這個桂冠,也要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他專門向上反映情況,減少了糧食徵購額,一年就解決了農民的温飽問題。二是風險處置上敢於擔當。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福建省駐港「窗口」公司華閩公司出現鉅額虧損。當時沒有可以參照的經驗,習近平同志親自出馬,親自拍板定調每一個計劃、每一個重要步驟。經過兩年零八個月的努力,華閩公司重組成功。三是主動幫扶最貧困的地方。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時,他負責幫扶的永泰縣是全省重點貧困縣。他強調擺脱貧困要有「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意識。

    2.勇於創新。1992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州提出要排除5個思想障礙,即求穩怕亂、小富即安、等待觀望、與己無關、無所作為。他在經濟工作中進行了多項制度創新,僅舉4例。其一,創造性建立了科技特派員制度。他指導福建南平依託科技特派員、鄉鎮流通助理、從機關中選派的村黨支部書記等進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探索,並將這一好做法逐漸推廣到全省,後被科技部推廣到中國。其二,率先推動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這項工作於2001年正式開展,極大調動了林農種林、護林、用林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後來被學者評價為「繼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的又一次革命」。其三,創造性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為推動生態規劃落地,他在20多年前提出,由廈門每年拿出一筆錢給九龍江的源頭龍巖市用於治理面源污染。同飲一江水的龍巖、廈門兩市皆大歡喜。其四,在寧德時,創新實踐了「交接在基層」行政管理方式。他和後任書記的工作交接安排在當地企業和縣、鄉兩級政府及村委會的現場,深入基層、融入群眾,非常務實有效。這種方式十分具有現實意義。

    3.強調學習和獨立思考。習近平同志經常強調多讀書多學習,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讀不同類型的書,看完以後進行獨立思考和實踐運用。在正定期間,他為自己規劃了四個方面的學習任務:向書本學習知識,向實踐學習真知,向歷史學習經驗,向群眾學習智慧。他不僅自己學,還帶動廣大幹部一起學,並結合本地實際對他們進行考試,親自監考。1989年,他組織寧德地委、行署班子成員和各縣縣委書記專門舉辦一期讀書班。在福州工作期間,他安排幹部到清華大學等高校接受培訓,培養基層年輕幹部,這些幹部很多都成為骨幹。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經濟工作中形成的認識論、實踐論、方法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源頭,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對各級領導幹部在新發展階段做好經濟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各級領導幹部不僅要學其形,更要知其意,隨着形勢發展變化,在繼承基礎上進一步發揚光大。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經濟工作實踐對做好新發展階段經濟工作的啟示

    當前,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國發展的國內外環境面臨新的深刻變化,給做好經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是生產函數發生變化。必須更多依靠技術創新、優化資源要素配置發展生產力。二是經濟發展的硬約束增多。生態環保的天花板、防風險的底線、反腐敗的紅線等各種行為約束框架已經搭建起來,必須在多重約束下實現高質量發展,「螺螄殼裏做道場」。三是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發展面臨的外部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

    如何把握和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大多數幹部都在積極適應,少數幹部在認識和執行層面跟不上,突出問題表現在:一是對中共中央決策部署認識理解不全面、不準確、不辯證。新發展格局中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一些地方就誤讀為要關起門來搞建設。新發展格局提出要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一些地方和單位就認為什麼都要自己幹,甚至不顧自身條件「跨越式」發展高科技產業。二是不能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落實中央政策。一些地方不顧產業規律和自身條件盲目上項目,導致中國電動汽車、新能源、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屢次出現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問題。這些亂上馬的項目不僅導致資源嚴重錯配,也擾亂了產業發展秩序。三是存在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一些地方依然把「兩高」項目作為「十四五」期間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擬建項目數量多、能耗大,與碳達峰、碳中和方向明顯相背。有的地方仍然把房價高低作為經濟發展衡量標準,一些地方的經濟開發區淪為房地產項目聚集區。四是針對新問題缺乏新辦法。有的地方以高質量發展為名,仍盲目借貸擴大投資,變相大幹快上,甚至熱衷於違規舉債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有的地方缺乏系統觀念,對出現的問題用「一關了之」、「一禁了之」等簡單粗暴的辦法應付,結果解決了一個問題卻引發一系列更大的問題。五是缺乏擔當精神和攻堅克難的勇氣。一些地方和單位空喊政治口號,貫徹上級工作部署照搬照抄,不研究具體落實措施,大而化之,沒有先例的事不敢幹。有的對本地區金融風險不加防範,幻想擊鼓傳花留給下一任,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面對科技創新、轉型升級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和慢變量,缺乏釘釘子精神,稍有挫折或者誘惑,就產生「使命漂移」,半途而廢。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的經濟工作實踐儘管已經過去二三十年了,不同歷史階段經濟工作的任務和重點也不一樣,但他秉持的很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穿越時空的意義,至今仍然管用好用,是各級領導幹部在新發展階段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南。

    (一)吃透中央精神,有方向感,有大局觀

    這是貫徹執行好中央政策的前提和關鍵,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礎。

    一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捨得花時間、下一番苦功夫,學習領會中央決策部署「是什麼」、「為什麼」。只有自己學明白,才能給下級講明白,帶領廣大幹部把工作幹明白。習近平同志早期工作時之所以能對中央宏觀政策把得很準,就在於他自己下了很大功夫學習不同時期中央的大政方針,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鍛造更強的「讀」中央文件的能力,切實搞清楚中央重大經濟決策部署的內容和大背景,這項工作是不能請人代勞的。必須做到融會貫通,結合自身情況延伸並前瞻思考理解和落實中可能出現的偏差。當前最為緊迫和有現實意義的,就是真正把新發展理念內化於心、知行合一,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經濟建設的老路上去。

    二是從積極客觀的角度全面準確理解中央精神。在不同階段,中共中央都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制定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戰略,這些政策和戰略都會有明顯的導向性,但不能簡單認為只有文件中強調的才是應重視的,對文件中沒有強調的就輕視甚至忽視,更不能把明明是互補的關係看成是對立的關係。實踐中,如何解讀中央政策,反映領導幹部的黨性、素質和水平。特別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中兩難多難、需要統籌兼顧的問題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領導幹部全面、準確、積極地理解中央精神,而不是片面地、消極地理解和貫徹。

    三是堅決做到地方服從中央、局部服從整體。進入新發展階段,更加需要大局意識和系統思維,有時需要以局部次優爭取整體最優。為此,要堅決避免短視狹隘的經濟行為。例如,變相違規舉債,有意無意推高本地房價地價,把地方金融機構當成當地的「錢袋子」,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就對生態環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等。

    (二)結合地區優勢創造性落實中央政策

    如何把中央的政策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既是擺在地方領導幹部面前的一個難題,也是一項基本功。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練就一身創造性貫徹落實的硬功夫,使中央政策發揮最大效應。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這是23日下午,習近平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察看林木長勢。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一是認真分析本地區要素稟賦和所處發展階段。對於中央政策的落實,必須從本地區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經濟、政治、歷史、社會、人文、地理等現實條件制定可操作的方案。不同地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短板弱項和工作重點各不相同,關鍵是要找準本地區最大的優勢和潛力,選擇真正適合本地的產業賽道,制定短期和中長期趕超規劃,久久為功。不能這山望着那山高,跟風追熱點,把眼睛盯在近期不具備條件的事情上。

    二是解放思想,通過制度創新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共中央在鼓勵創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已經做了系統部署。當前,各種繁瑣的體制機制束縛仍然大量牽扯科研人員精力,不到位的激勵機制仍然影響科研人員積極性。如何理順這些制度,落實好「揭榜掛帥」、「賽馬」、「包乾制」等科技創新組織機制,需要各級領導幹部秉承科學精神,敢於突破、敢冒風險,做好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形成全社會大力創新的生動活潑局面。科技創新具有極大的知識溢出效應,要保護知識產權,使創新者獲得的利益與其社會貢獻相匹配,形成激勵相容的制度安排。

    三是對於新興產業項目上馬要多問幾個問題。在正定期間,對怎麼選好乾好一個項目,習近平同志曾一連提出了7個問題:原料來源有沒有保證?運輸供應是不是及時?設備、技術、資金等條件是否具備?中國同類項目有多少廠家,生產狀況如何?產品銷路是否暢通?盈利多少?生命力長短?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決定是否上馬。這種思維方法對當前很有指導意義。各地在決策項目上馬或者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時,都應當嚴肅地問問這些問題,並作為制度固化下來,設立本地產業的負面清單,避免重蹈覆轍、走彎路。

    四是防止政策層層加碼。層層加碼是僵化理解中央政策的突出表現,是不負責任和懶政的體現,必然損害企業、基層、人民群眾利益,危害中央政策權威。近年來,中央很多發展政策都十分強調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就是要給各地留出一定自由度和政策空間。各地都應結合自身實際細化政策落實,實現政策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尤其是那些涉及民生的政策,應注意設定合理期限,不能不給過渡期,堅決避免「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捲風」的簡單粗暴工作方法。

    (三)善於認識、把握、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

    習近平同志講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有許多規律尚未被人們認識和把握,必須善於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進行探索和把握。」當前,要建設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沒有現成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要更好摸透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走自己的路。

    一是把握好市場「博弈規律」。要增強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認為下一個行政命令,各市場主體就必然照做。政策的傳導、推行是一個各方面動態博弈的過程,制定政策時就要把市場主體作為獨立的、有自身目標和約束條件的對象加以對待。唯有充分考慮市場主體的心理特徵、行為特徵,合理推演、適時校正,才能實現政策預期效果。要認真搞清楚市場什麼時候有效,什麼時候失靈,並據此考慮政府的作用如何發揮,穩定市場預期。例如,對於平台經濟壟斷等新的問題,要以解剖麻雀的精神認真研究,既認識到平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發展的有利一面,又認識到其數據壟斷、不正當競爭的不利一面,通過提升治理能力和完善政策制度,引導平台向善、科技向善。一方面,可以抓住反壟斷、徵信、金融活動監管等關鍵環節,將其導入正軌;另一方面,也要及時表明鼓勵合規合法創新的積極態度,使市場主體穩定心態,防止市場誤讀和金融市場震盪。很重要的一點是,政府要維護自己的聲譽。只有政府具備公信力,這種動態博弈才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把握企業家精神「湧現規律」。企業家精神往往是從經濟大系統中自我「湧現」出來的,這種湧現需要一些必備的條件。財產和合同是支撐市場的兩根支柱,也是企業家精神湧現的要件。要強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強化社會和政府的契約精神,注重程序正義,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地方政府要依法行政,與企業家建立「親」、「清」政商關係,提高行政效率。在紀檢監察、巡視、審計等各項工作中,應注重公平對待民企、國企,不歧視民營企業,及時糾正冤假錯案。

    三是把握經濟系統「升級規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高級化的過程。這其中產業升級具有牽引性、決定性,是一個長期自我迭代的過程。各地應從自身的產業基礎條件出發,選擇真正適合本地的產業賽道,不能刻舟求劍發展不適合的產業。習近平同志在寧德時提出不搞「三件大事」——開發三都澳港口、修建福温鐵路、在賽岐建中心城市,就是從當時當地條件出發、科學把握經濟發展階段的典型事例。區域經濟學非常強調經濟發展的集聚效應,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形成集聚型的產業鏈條,匯聚足夠的人才、技術、資源。同時,經濟系統的升級,不能狹隘理解為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而要從複雜生態系統構建的角度將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統一。碳達峰和碳中和是我們下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和牽引,應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培養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敢於擔當

    在複雜環境下做好經濟工作,必須有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講政治,不應異化為口頭上「說政治」,關鍵是要通過「狠抓落實」踐行「講政治」,把中央政策內化、本地化,促進本地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

    一是以上率下。凡是涉及複雜的、跨多個領域的、副職很難處理的,如金融風險化解、房地產發展定位、消除民營企業顧慮等,主要負責同志都要自己上、靠前指揮,並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勁頭。

    二是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面對複雜棘手的問題,除了下達任務,上級領導應為下級配備必要的政策條件、資源保障體系、容錯機制,對於關鍵的堵點難點和重要轉折點,要把控方向甚至是全過程。應給幹部提供合理的容錯空間,關鍵時刻站出來保護那些幹事創業的幹部。

    三是主動化解風險。敢於擔當的最好體現是,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應儘快利用當前穩增長局面較好、企業盈利增加、財政壓力可控的窗口期,抓緊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國有企業債務風險、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等。絕不能有「擊鼓傳花」的想法,更不能想着「甩鍋」。相關部門和地方尤其不能有「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想法,必須加強系統性風險的研判,對於區域性、行業性風險,要敢抓敢管、果斷處置,不能任由其擴散蔓延,釀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四是持續學習,提高能力。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曾說:「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將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更好地做好領導工作。」這是他的經驗之談、由衷之言。習近平同志之所以在早期工作中有很多獨到見解和現代化、前瞻性思考,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始終堅持學習,努力站在國際國內思想、理論、科技的前沿。各級領導幹部在新發展階段尤其要加強科技、金融、產業知識的學習,不了解不重視這些方面的前沿知識,就無法領導經濟工作,甚至難以與企業家、科研人員談到一起。只有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獨立思考現實問題,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關鍵時刻才能敢於創新。

    中共的百年奮鬥史證明,對黨員領導幹部來說,想幹事的動力源於內心深處對中共的熱愛和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幹成事的能力發軔於日常工作應對複雜矛盾和利益訴求的砥礪磨練。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歷史節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前所未有考驗,黨員領導幹部只有時刻秉持堅定信念,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磨練解決複雜問題的硬本領,始終心懷「國之大者」,行動上才會更加堅定,落實時才不會畏首畏尾,才能夠在不斷創新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張曉樸。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