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掌上數字工廠」對中國企業意味着什麼?

    「掌上數字工廠」對中國企業意味着什麼?

    隨着訊息技術的持續創新與融合,全球的產業形態、生產組織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革。複雜的新形勢下,製造業面對的考驗也更精確:一個龐大繁雜的企業,如何縱向進行科學的企業管理,橫向與上下游產業鏈、消費者達成高效對接?

    「一個新的大航海時代真的開始了嗎?我真的置身其中嗎?我是一個革命者還是被革命者?」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焦慮地發問。

    20世紀70年代後,歐美各國製造業開始產能過剩,中產階級崛起後,勞動力成本逐年攀升。政治家、經濟學家、企業家對未來經濟生產組織形式將走往何方困惑不已。

    托夫勒大膽預言:「訊息將幾十億人口系統地連接在一起,產生了一個沒有人能夠獨立控制其命運的世界。我們必須重新設計重要的管道,以配合遞增的訊息流量,這一系統必須依賴電子、生物和新的社會科技。第三次浪潮帶來了歷史上第一個『超越市場』的文明。」

    大數據、工業互聯、電子商務、跨國公司等新興業態的雛形在這本書中被大膽預言。歐美諸國波瀾壯闊的訊息化革命被再次注入一針強心劑,新世界之門從此打開。

    製造業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極高,具備鮮明的周期屬性。40年之後,大國崛起,製造業成為國之重器,考驗再次迫近。逆全球化思潮興起、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疫情,都給企業帶來生存能力大考驗。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今天的製造業產能愈加過剩,產業的核心技術供給卻出現中斷,形勢愈發嚴峻。

    隨着訊息技術的持續創新與融合,全球的產業形態、生產組織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革。複雜的新形勢下,製造業面對的考驗也更精確:一個龐大繁雜的企業,如何縱向進行科學的企業管理,橫向與上下游產業鏈、消費者達成高效對接?

    不確定性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常態。重壓之下,數字化成為製造業企業應對新挑戰的共同選擇。紅海橫亙,誰是摩西?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製造業,需要什麼?

    東京奧運會剛剛結束,運動員的奪金時刻通過無線電波被傳回國內。比賽中,大多數人關注的是運動員的一舉一動,而在場館內播放出無數精彩畫面的高清LED巨幕顯示屏內卻暗藏着一家制造業的「隱形冠軍」。

    巨幕顯示屏三大核心單元之一的印製電路板,正是深圳廠商景旺電子生產的。

    作為中國印製電路板行業民營企業中的第一名,景旺電子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實際上,華為、中興、大疆、OPPO、VIVO、西門子、博世、松下等國際品牌中,都有它的身影。景旺員工們比誰都清楚,一個看似小小的元件背後,對企業的研發、生產、人員管理等都存在着極大的挑戰。

    製造業與其它其它行業的最大區別是龐大繁雜、流程密集。景旺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內部協作如何實現高效有序。整個公司有1.4萬名員工,工種繁多,不同部門的員工之間可能都互不認識,就更別提從從上至下體系化的管理及協作分工了。

    身為高精製造業,景旺一個小流程的失誤都會影響到一整批產品的質量。因此,多年以來景旺都在持續探索,怎樣才能讓數字化工具深度介入生產流程。

    2019年,景旺用兩個月的時間,在企業微信上搭建起工作台。在工人換班時,系統可自動生成報表推送給每個管理者,而且按照分管業務、層級推送千人千面的報表。

    一旦設備運行或品質數據異常,該流程甚至產品線的負責人會迅速掌握問題動向,從而大大提高了人機協作效率和良品率。

    與景旺幾乎在同一時間,工程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向騰訊提到一個訴求,「能否通過人人不離手的微信打通與客户的『最後一公里』,讓公司的服務人員可以實時隨時隨地跟客户交流和交互?」

    幾個月後,這一想法在企業微信上得以實現。目前,三一重工的代理商們,通過企業微信添加的客户數超過30萬,並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

    三一重工總裁助理、營銷風控部總經理王立超所在的營銷風控部,既包括市場研究、銷售管理,也包括服務、配件後市場、風險管理和控制,以及相關的數字化工作,相當於集團大的職能總部。

    此前他要求CRM每個代表每天至少拜訪一次客户,這對線下成本提出考驗。在接入企業微信後,代表們把VIP客户拉到一個群裏,客户經理、服務經理、研發團隊都在群裏,客户意見被反饋至群裏,各部門協同高效解決。

    此外,三一重工還會把一些自研小程序也接入到企業微信上,客户直接點開小程序連接後台,從交流、交互上節約了很多時間,保持了實時互動社交。

    對於企業微信帶來的直接量化效果,王立超向《財經天下》周刊總結稱,一是服務方面能夠提升客户體驗和滿意度,二是自動推送和跟蹤客户畫像等能力幫助降低營銷成本。

    補漏趁天晴,疫情爆發帶來的連鎖反應,讓這些企業開始慶幸自己提前開始對數字化進行探索,並通過企業微信完成內外部系統的集中整合。

    經歷過疫情的洗禮,無論是三一重工這樣的龍頭企業,還是景旺這樣的專特精「小巨人」,都正在將客户、數據、設備、供應鏈和員工轉移到手機間的方寸世界裏,通過企業微信這個開放的數字化連接器,架起製造業數字化的高架橋。

    合力出奇跡

    「事實上,企業微信在正式面世之前,調研的第一家企業就屬於製造業。過去五年,我們和上千家制造業企業深度共創」, 騰訊企業微信行業拓展總經理王瓊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家的經濟實力、綜合實力提升,製造業都是非常重要的產業。」

    而隨着製造、材料以及訊息通信等技術相繼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工業產品滿足功能、質量、可靠性等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市場也對產品智能化程度、交付響應速度以及服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製造業的業務複雜程度也在攀升。

    以複雜高端製造裝備為例,一架 C919 大客機有 724 根線纜、2328 根導管、總長近 80 公里管線,零部件總數達 250 萬個,製造過程涉及十幾萬道工序,涉及來自全球的 200 多家核心供應商。

    「製造業相對於其他行業更厚重、更復雜,它是一個很大的範疇。如果想離產業更近一些,而不僅僅是侷限於辦公這個單點,就必須要服務好製造業。」王瓊說。

    10月15日,在第二屆兩化融合暨數字化轉型大會上,企業微信首次對外分享了對於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並結合豐富的實踐場景,正式發布包含「一橫一縱」的製造業二維戰略。

    縱向是指,企業管理的敏捷度,從高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訊息的順暢、快速傳遞;橫向是指市場的敏感度,是企業要跟它的上下游產業鏈、消費者一起去協同,更敏感地感知到市場變化,能夠通過降本增效的模式驅動整個市場鏈路化的發展。

    企業微信在其中將訊息連接器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其中包括要跟它的供應商去做好連接,跟經銷商做好統一的服務,再到它要很清楚了解到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以消費者為中心,而並不是盲目地去做製造,盲目地閉關造車的狀態。」

    總結來看,「企業微信的連接正是幫企業做全方位化的連接,橫向連接到市場、經銷商、產業鏈。」

    用這個思路再去回顧前面幾家製造業使用企業微信的場景,就容易理解多了。

    與其它做雲計算的廠商、SaaS廠商相比,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企業微信在推廣性、易用性上也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

    很多時候,一個企業去建立一套數字化系統,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推不動、員工用不起來。在企業微信與微信實現打通後,企業微信的鏈接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這一能力也得到業內的認可。

    企業微信的設計理念、使用習慣和微信一脈相承,這一點對無論是服務業、製造業企業來講,都非常友好。另外,企業之間可以通過企業微信相連,還可以通過「企業微信+微信」與消費者相連,對企業來講都有着較強吸引力。

    「絕大部分人現在可以說每天都會用到微信,微信裏面十幾個億的龐大用户量無人能及,與企業微信互通後,它能幫我把傳統的軟件和客户之間有效地連接起來。」王立超向《財經天下》周刊表達了自己對企業微信連接能力的看重。

    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微信之於企業數字化工具的作用,不是取代,而是補充。製造業企業大多龐大繁雜,場景也極其複雜,企業歷史上彌足珍貴的數據沉澱、系統積累都有保存的必要,單獨開發一套數字化系統,無形中增加了產業工人的學習成本。

    製造業數字化的核心密碼就是要充分接觸市場,對需求迅速反應。企業微信雖然看起來功能很多,但只開放了接口能力,工作台並不顯得臃腫。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情況和騰訊生態中的服務商一起做出相應開發,將相互割裂的系統做重組,將選擇權利更多地留給用户企業自身。

    秉承這樣的底層邏輯,企業微信和接受企業微信服務的客户演繹出「合力就能出奇跡」的道理,一個個降本增效的成功案例不斷湧現出來: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通過企業微信,合併48套分公司系統,集成500+應用,讓全球160個國家216萬員工高效協作;

    壹號土豬通過企業微信給豬建設電子檔案,精細化養殖助力產仔率提升10%,帶動湛江官湖村脱貧致富;

    大疆農業無人機「飛入」農田的過程中,企業微信與大疆農業一起共同整合了一條產品、代理商、飛手、農户的完整數字化鏈路,整合全國1000家代理商、年均舉行市場活動2000場次,與經銷商的對接流程效率提升200%;

    五菱通過企業微信建立私域社群,敏鋭捕捉車主需求,新車銷量奪冠……

    數字化助力中國製造更上一層樓

    由國家工業訊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與企業微信聯合發布的《2021 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與實踐》白皮書中提到,受全球製造業產能過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新冠疫情持續衝擊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全球的產業變革和製造業增長均面臨極大壓力,發展數字經濟已是大勢所趨。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

    在過去的20年間,數字技術已然顛覆一切。5G、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讓數字化的影響深入到商業社會的各個角落,多元化的商業場景被數字化重構。

    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效率在新浪潮的推動下得到大大提高,線上、線下的消費渠道被重新整合,各行各業都有新的商業模式被跑通。

    技術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對數字化的渴望在逐年上升。在刻板印象中「土氣」的傳統中國製造業也在等待着機遇。

    在王立超眼裏,數字化轉型對於三一重工的意義非同尋常。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分為三點,一是產品研發,二是製造,三是營銷和服務,三者缺一不可。尤其營銷和服務,更是企業價值鏈的關鍵。

    將工廠和客户之間發生的所有的訊息,透明可視地提供給客户,與之交互,對於客户提的需求進行閉環管理,這些都離不開數字化的支持。

    數字化意識在玉柴工人的長久勞作中也被催生出來,一個設備壞了,光是手動填報就要花掉八個小時,非常影響生產效率。

    工廠把每個設備貼上二維碼,一旦有故障工人可以掃碼報障,維修工人就近搶單,流程只要30分鐘。

    再比如中糧糖業,製糖時期需要招聘大量臨時工人,為了讓新人們儘快提升生產安全的知識,公司用企業微信每天推5道題給工人做題,做到工廠無重傷以上事故, 工廠小微事故數量降低70%。

    由小到大放眼望去,中國製造業的決策鏈路發生了巨大改變,數字化和實體經濟的融合,讓中國製造有變道超車的機會。

    麥肯錫在一份「引領中國製造 2025 的數字化轉型」報告中預測,數字化轉型能使設計和工程成本降低10%- 30%,庫存持有成本減少20%-50%,市場投放縮短20%-50%,質量成本降低10%-20%,整體生產力提高3%-5%,通過知識工作的自動化使人員生產率提高 45%-55%,設備總停機時間減少30%-40%,預測準確度提高 85% 以上 。

    騰訊發布企業微信的製造業最佳實踐路徑和「一縱一橫」的製造業二維戰略,也適逢最好的時機,不用去推廣「數字化」概念、不用去教育市場,唯一要做的,是和企業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地實現數字化。

    這其中,企業微信的前路存在挑戰,也存在機遇。挑戰是如何做出更多經驗上的輸出,機遇則是讓更多的製造業用更便利、更輕薄的成本,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為企業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數字化轉型,不是也不應是大企業的『專利』。企業微信希望做每一家制造企業的數字化助手,做大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化平台。」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盧青偉說。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