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日本製鐵劍指寶鋼、意在豐田?

    日本製鐵劍指寶鋼、意在豐田?

    「學生不超越老師,人類永遠不會進步。」

    中國寶武官網的這段話,原本是回顧「寶鋼-新日鐵(現日本製鐵)」的合作史。可是隔海相望的日本製鐵,似乎不太講情面:

    10月14日,這家公司發出公開聲明,聲稱自己旗下電工鋼相關專利遭到侵權,已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索賠約200億日元(人民幣11億元)。寶鋼的交流求證請求,也遭到了對方的一再拒絕。

    作為中日蜜月期的重點項目,寶鋼工程可以說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里程碑。日本製鐵是新日鐵的繼承者,卻要揮舞專利大棒,用11億的官司把43年的「友誼碑」砸爛。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

    「寶鋼-新日鐵」,今年要完?

    考慮到寶武集團和日本製鐵的歷史,這次電工鋼官司算得上是「師徒翻臉」。

    1977年下半年開始,中方派出多個考察團,前往亞歐各國出訪考察。當時的日本,鋼鐵工業能力與中國相比有着絕對的優勢。原東北冶金工業部副部長葉志強在訪日後就坦言:「我們心裏真不是滋味啊,大使館用的車是我們最好的轎車,面板用的是熱軋鋼板,既厚又重還要生鏽,塗漆以後光潔度也不好,而日本用的是冷軋板,酸洗、鍍鋅、電烤漆,輕盈、透亮……」

    國外考察同時,國內鋼鐵項目也在開工建設。當時領導層制訂的方案是在沿海地區,藉助國外設備修建鋼鐵廠。不過赴日考察的經歷,讓這套方案出現了全新的變動:當時中國的工業能力與方案需求不匹配,要想籌建先進鋼鐵廠,就要從底層搭建全套的工業體系。

    這套成熟的鋼鐵生產模式,需要中國人虛心求教,拜師學藝。關係逐步正常化的日本,就成為了最好的拜師對象。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簽訂。中方領導層也受邀參觀了日產汽車、君津制鐵所、松下公司和日本造幣局。

    在參觀高度自動化的日產汽車流水線之後,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請求,請日本君津鋼鐵幫我們修鋼鐵廠。時任新日鐵董事長稻山嘉寬聽到之後,也有一些猶豫:「建了同樣的工廠,萬一成了競爭對手怎麼辦。」

    不過中方領導誠摯的請求,最後打動了他。1978年底,寶鋼項目正式開工。

    為了推動項目建設,整個項目當時耗資300億元,作為對比,當年全民所有制職工平均工資為644元,大部分條件很不錯的家庭,月均工資也就30多元。寶鋼工程的資金規模,說是「全國人民讓出一個月工資」毫不過分。

    錢,要花在刀刃上。寶鋼籌建項目期間,從新日鐵引進了完善的裝備、技術和管理制度。千餘名寶鋼技術人才去新日鐵進修,新日鐵也派大批專家參與寶鋼建設。1985年,寶鋼一期工程順利投產,1400多項項目迅速上馬,完成了「八五·九」一號高爐的預期進度計劃。

    不過寶鋼和新日鐵的合作,還沒有結束。2004年,上海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成立。寶武合併之後,又和新日鐵住金建設了寧波寶新不鏽鋼,武漢新日鐵等一系列企業。行業調研數據顯示,寶鋼汽車板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0%。新日鐵作為合作方,也一直在中國寶武的項目中獲利。

    承接中日外交,合作四十餘年。現在的日本製鐵應該知道雙方的深厚關係,就算電工鋼領域出現衝突,雙方理論上也有內部解決的渠道,沒有必要鬧上法庭。不來上海商務談判,卻在東京起訴寶武,只能說是費力不討好。

    起訴寶武,針對豐田

    表面上,日本製鐵是跟中國寶武打官司。實際上,日本製鐵在衝豐田撒氣。

    日本製鐵針對中國寶武的專利起訴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方面把車企豐田拉過來作為被告,另一方面特別針對電工鋼。這兩個問題導向了一個結果:日本製鐵應該和中國寶武在豐田業務上出現了衝突。

    汽車領域常用的電工鋼,應該是含硅量較低的無取向電工鋼。這類鋼材藉助特殊工藝磁化後,可以生產各類電動機和發電機轉子的鐵芯。豐田的新能源汽車想要賣得多、跑得遠,顯然需要上游企業長期供應質量上等的電工鋼。

    豐田的電工鋼市場究竟有多大?按照豐田近期的表態,到2030年,豐田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約為800萬輛。平均每年80萬輛,按照一輛新能源汽車使用電工鋼1200元人民幣計算,僅豐田一家企業,每年就能為上游企業創收9.6億元。

    單純從市場來看,汽車電工鋼市場頗為廣闊。然而從生產企業來看,電工鋼的操作空間卻很有限。

    傳統意義上,死守汽車電工鋼的企業是韓國浦項和日本製鐵。國內的寶武和首鋼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發展,才選擇下場電工鋼。上文中的寶鋼新日鐵,也只是涉足傳統的汽車板業務,而不是利潤更高的電工鋼。寶武高速發展的電工鋼,確實讓日本製鐵猝不及防。

    市場競爭,還不是日本製鐵動用專利訴訟的理由,不然日本製鐵只需要起訴寶武即可,不需要把豐田牽扯進來。這就產生了另一種可能:這種大型工業企業產能過剩,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找本土下游企業消化。

    鋼鐵行業雖然是傳統工業的核心,但各個國家的大型鋼鐵企業,基本都是利潤微薄,甚至還有虧損。作為鋼鐵企業的代表,日本製鐵去年全年營收淨虧損近40億美元。理論上說,日本鋼鐵有虧損,日本豐田有需求,大家都是日本企業,相互合作跨過難關,也算情理之中。

    然而豐田並不想接手日本製鐵的爛攤子,消息人士指出,豐田雖然是日本製鐵的老客户,但是日本製鐵由於經營問題,一直對豐田進行漲價。豐田近期與日本製鐵的談判,更是無果而終。從去年7月開始,豐田開始使用寶鋼的產品,推進供應鏈多樣化,高管放出了別有一味的一段表態:

    「寶鋼的產品質量不比日本生產的差。」

    事已至此,日本製鐵起訴中國寶武的前因後果已經十分清晰:日本製鐵和豐田由於電工鋼供應問題長期無法達成統一意見,豐田因此將寶鋼產品作為了備選項。

    為了保住原有業務,日本製鐵選擇藉助法務手段,在東京開始專利起訴並申請禁令。這樣的話,使用「專利侵權」產品的豐田電動車會因為禁令,無法在日本製造和銷售。豐田也會因此重新啟動業務談判。

    一出圍魏救趙之計,讓年營收近800億美元,淨利潤29億美元的中國寶武,變成了一枚棋子。

    日本家事,中國不管

    比起日本製鐵起訴動機的推測,日本製鐵的起訴如何執行更值得關注。

    按照日本法律的專利訴訟流程,這種大型企業的專利侵權訴訟要分為兩個部分。原告向東京或大阪地方地方法院提出訴訟,另一方面被告也可以提出無效請求。雙方結果整理後的結果,僅僅是一審結果。如果繼續上訴,則會進入知識產權高等法院的二審,最後進入最高法的終審。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有人濫用專利法「維權」。日本法律還指出,一旦專利侵權訴訟判定結果非侵權,後續有可能被判定涉及不正當競爭。如果日本製鐵真的要把官司打到底,不論是時間上還是金錢上,都會產生高額的成本,並且無法拯救公司慘淡的營收。

    作為回應,豐田高層則向路透社發出了一份聲明:公司對這起訴訟感到「非常遺憾」,在與寶鋼股份簽署供應協議前,豐田並未發現寶鋼存在專利侵權問題。可以看出,豐田還是貫徹「拖」字訣,儘可能撇清自己的關係。並且有意將這件事處理為單純的專利訴訟,從而在後續的法務問題中脱身。

    這場法律糾紛中,最受傷的,還是合規履約最後被綁上法庭的中國寶武。寶鋼股份向觀察者網表示,公司多次向日本制鐵提議開展進一步交流和求證,但對方一再拒絕。去年年底開工的自主研發相關工程,也有可能因為專利訴訟審查導致延期。項目延期的成本,將會遠高於11億元人民幣的索賠金。

    日本製鐵選擇起訴中國寶武,也為中日關係的後續發展蒙上了陰影。一場11億的官司,並不能打光中日關係正常化40餘年的成就。然而作為中日經濟建設的奠基者,日本製鐵卻因為自身業務問題置核心利益不顧,親自下場用商業上最敏感的專利訴訟「添堵」。不由得讓人懷疑由中日領導人定調,已歷時43年的「寶鋼-新日鐵」的合作關係還能持續多久。

    就算在商言商,日本製鐵這樣的傳統制造業巨頭,出現了營收虧損,產能過剩的現象。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應該是國內市場調控和產業政策解決。如果日本製鐵和豐田在電工鋼上有矛盾,解決的人應該是東京地方法院,是日本的經濟產業大臣,甚至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而不是靠中國寶武不遠萬里前往東京,去參加一場不知為何成為被告的官司來收拾殘局。

    面對異國他鄉談上的官司,儘管中國寶武很無奈,卻還是要認真解決,他們已在聲明中表示,「針對日本製鐵所提出的技術專利訴訟,寶鋼股份將積極應訴,堅決捍衛公司權益」。

    用《讓子彈飛》的台詞來形容,就是「好人,不應該被槍指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