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式企業家精神:用市場經濟的術,走為人民服務的路

    中國式企業家精神:用市場經濟的術,走為人民服務的路

    2020年,那場突發的疫情,把湖北推上了時代的風口浪尖,也將國家興衰與個人得失、企業成敗,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荊楚之地,自屈原開始,就把「胸懷家國情愫,追尋天人真諦」,融入了血脈之中。

    漢陽鋼鐵廠的濃煙薰陶下,中國人開始了對經濟現代化的上下求索;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掀起了辛亥革命席捲全國的浪潮,在崩塌的封建王朝廢墟中孕育了新的火種。

    敢為人先的精神,在這片土地養育了一批批時代先行者。

    中國現代企業家精神歷經百年,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等人。張謇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下海的代表,在山河破碎的時代背景下,他所展現的「實業救國」的情懷,成為後輩企業家的精神來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家與市場經濟共同成長,推動着中國經濟蓬勃發展。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化的世界面臨一系列大變局,靠什麼踐行「家國情懷」,成了擺在中國企業家面前古老而迫切的命題。

    1

    「我最初的靈感,是想象江豚從長江一躍而起……」

    這不是某位藝術家的天馬行空,而是武漢即將出現的新天際線地標——泰康金融中心。

    在武漢這座經受過那場慘烈「戰疫」,從經濟陣痛中走出的英雄城市,形如江豚出水的泰康金融中心,聚焦了後疫情時代價值不斷被重新發現的大健康產業,也成了這座城市重新出發的不屈象徵。

    武漢是中國最早開埠的內陸城市,湖北更是九省通衢,影響力輻射半個中國。

    改革開放伊始,武漢就拉開了中國城市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帷幕,湧現出第一批下海先鋒。

    四十年來,從武漢這座高校雲集的城市,走出了泰康保險創始人陳東昇、小米創始人雷軍、微信之父張小龍等商界翹楚,與眾多武大、華科等高校的高材生一起,衝在了中國高科技、新經濟產業發展戰線的最前沿。

    武漢之外,還有更多生於斯長於斯的湖北企業家,一起匯聚成了被湖北省政府正式命名的「楚商」群體。

    2013年,湖北省楚商聯合會正式成立,目前在冊會員1.5萬餘家,推動湖北省內地市州成立了12家楚商聯合會,與全國31個省級湖北商會以及50餘家海外湖北商會建立起密切聯繫。

    今年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裏,有16家湖北企業,總數位列全國第9,保持中部第一。楚商,不但是中國經濟崛起之路上的開拓者,更成為中國商幫裏一面靚麗的旗幟,也撐起了湖北發展的半壁江山。

    在歷屆楚商大會的推動下,楚商紛紛在湖北設立生產製造、技術研發和後援支持等基地,不少異地楚商還將企業總部遷回湖北,或設立第二總部,累計與湖北各地政府簽約投資額超1萬億元。

    2020年初,疫情突襲荊楚之地,社會熔斷,經濟停滯,百姓罹難,全球楚商群體感受到切膚之痛。

    作為楚商中的傑出代表,時任湖北省楚商聯合會會長的陳東昇喊出了「危難當頭,匹夫有責」,號召發動一切力量和所有資源,馳援武漢,馳援湖北。

    泰康旗下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更直接衝到了抗疫一線,累計收治2060名確診患者,以民營醫院的身份,躋身武漢抗疫主戰場上的主力軍之一。

    2020年,全球楚商勠力同心、衝鋒在前,捐款捐物超17億元,為保衛武漢、保衛湖北、保衛家鄉貢獻了重要力量,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病毒蔓延得到控制之後,在復工復產的後疫情時代,經濟考驗隨之而來,泰康再次成為了支持湖北武漢建設的楚商領軍者。

    繼投建泰康金融中心這座武漢新地標後,泰康保險集團又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簽署合作協議,宣佈泰康科技和大健康總部項目正式落地武漢光谷,總投資500億元,助力武漢打造中國大健康產業「第三極」。

    此外,泰康還宣佈給武漢大學捐款10億,幫助學校聚集高端醫療和生命科學人才,加上大健康博覽會、泰康金融產業基金,構成三位一體,共同推動大健康萬億產業在湖北的發展。

    10月21日,湖北省楚商聯合會舉行換屆選舉,全票連任會長的泰康董事長陳東昇,在工作報告中,再度強調了「服務企業、服務商會、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的聯合會宗旨。

    家國情懷,不但是楚商聯合會成立八年的寫照,更是陳東昇三十年從商經歷的所悟所感。

    2

    今日中國工業與科技實力有目共睹,卻因為沒有市場定價話語權,總為他人做嫁衣。

    改革開放後,中國GDP飛漲,中國人鼓起的錢包逐漸成為西方圍獵的目標。最典型的,便是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在海外拍賣的價格水漲船高,炒作之風日盛,吃虧受損是中國收藏者、國家財政乃至祖先留下來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

    1993年的北京,隨着嘉德拍賣的第一聲槌響,陳東昇第一個在西方人掌控的全球拍賣行業中樹起了中國人的招牌,抑制泡沫,發現價值,用市場手段守護着中華歷史文化遺產。

    啟功先生曾評價道,嘉德做過的好事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件當屬促成流落海外半個世紀的「翁氏藏書」回歸祖國。

    陳東昇堅持認為,一個持續健康穩定的(拍賣)市場比一個大起大落的市場更重要,炒作、弄虛作假最後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從來都是這個觀點,20年不變。」

    後來,泰康人壽成立,這種長期主義的理念也貫穿泰康發展壯大的始終。

    泰康從壽險起家,先後經歷了快速擴張、轉型陣痛和理性調整,業績先增後減再反彈,最終確立了堅定壽險核心不動搖,立足壽險、做大健康產業的基本戰略。

    就在泰康去多元化、專注專業和主業之時,中國保險市場正經歷着一場大幹快上的風潮,除了泰康,其他主要壽險公司基本都在跨行業佈局,版圖幅員遼闊。

    更有甚者,借險資之便在資本市場四處野蠻鯨吞,一地雞毛,遺禍無窮。

    與橫行擴張的同行相比,泰康走的是縱向鏈式生態,不去上市玩泡沫,沒有一筆呆壞賬,專注細分產品服務,一人一險一生,覆蓋從搖籃到天堂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以支付和服務陪伴一個人的生老病死。

    「做大企業很難,做成細分領域的專家,你就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陳東昇說。

    無論是拍賣,還是保險,這背後都有一個專注且向善的初心。

    陳東昇來自湖北小縣城天門,作為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以及1992年投身市場經濟的知識分子企業家,他始終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下海前,陳東昇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旗下《管理世界》雜誌副總編,創造性地策劃了「中國500家大企業評價」。他在與國際500強企業排行的對比中強烈意識到:「沒有一批在國際上數得着的企業,國家的強盛無從談起。」這堅定了他下海創業的決心,立志創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下海後,陳東昇帶着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群體普遍具有的家國視野、憂患意識,掃描國內空白,吸收國外優秀經驗,從拍賣行、快遞到保險,一次次發現中國國民經濟的短板盲區,一次次創業成功。

    與今天人們熟悉的高科技創業模式不同,在武漢大學學經濟的陳東昇沒有選擇標新立異,而是依葫蘆畫瓢,並且總是依最好的那個葫蘆畫瓢,填補中國市場的空白,也成就了個人事業。

    這樣的初衷與經歷,讓陳東昇的商業直覺與家國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2007年,陳東昇出國考察,受到歐美老年人豐富、優雅的晚年生活刺激,想起母親一輩子省吃儉用,想起了中國老人晚年的孤寂,決定以康養為核心,對接保險產品,打造老年健康服務超級平台,成為了中國現代化、市場化養老事業的第一批推動者。

    多年後,中國人口老齡化、新生兒數量急速下滑、勞動力危機從遠慮變成近憂,再次印證了陳東昇這個飽含個人情感的商業戰略背後的家國擔當。

    3

    疫情以來,病毒在全球不斷肆虐,不斷變異,奪去近500萬條生命,尤其是呼吸、免疫系統脆弱且身患各種長期慢性病的老年人群體,佔了死亡人數的大半。

    這讓歐美國家的養老體系猝不及防,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英國各國的養老院成為疫情重災區。在大洋彼岸,作為新型養老社區的首倡者,泰康之家當時已在全國開有6家養老社區,入住老人很多都是知識分子,包括年逾八旬的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錢理群。

    疫情爆發時恰逢小年夜,位於人流密集大都市的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當機立斷退掉預定的年夜飯,封閉化管理,貫徹醫養結合,使得各個社區3500位老人無一感染,經營運轉正常有序,對比國外養老社區,實現了從「依葫蘆畫瓢」到「自主創新」的超越。

    面對這個危機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泰康構建起了保險、資管、醫養,虛擬保險與實體醫養相結合的泰康方案,在疫情中經受起了檢驗,也給邁入長壽時代的中國經濟開出了一條市場化道路。

    近些年,全球化、碳中和、網路、老齡化等等問題在全社會被廣泛討論,陳東昇將這些問題結合起來,認為人類的生命尺度在變,所以就業結構、財富創造都隨之改變,走向「長壽時代」是人類自身不可避免的大變局、大命題。

    這種改變在他看來,並不是消極的「老齡化」,而應該是積極的,應當去探索「人人帶病長壽」社會形態下的長壽經濟、養老經濟等等,考驗着中國企業家的自主創新與商業向善精神,也促使泰康在內的中國企業,再次先一步衝在了時代發展前沿。

    作為楚商領頭人,對於陳東昇來說,投資經歷疫情重大考驗的家鄉,順理成章成為了踐行「家國情懷」與求索未來命題的最佳方式方法。

    張謇是陳東昇一直崇習的楷模。陳東昇將張謇等代表的中國企業家精神概括為「社會責任、使命擔當、家國情懷」,這也是他在廣大當代楚商和中國企業家群體中一直倡導和踐行的理念。

    1992年,是中國經濟在低谷之後走出危機的轉折點,包含陳東昇在內,那一年下海的「92派」知識分子企業家,沒趕上「雙軌制」的發家紅利,卻在一片草莽中,完善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現代企業制度,更在此後的中國經濟跌宕起伏中凝聚起了危難當頭時,不用動員、不用號召,自覺地站出來擔當責任的時代使命感。

    多年後,對於企業家如何踐行「家國情懷」的宏大命題,陳東昇有了一個簡單透徹的理解:

    「用市場經濟的方式方法,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