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8成獨角獸上市後股價「跌跌不休」,快手、鬥魚跌幅超50%

    8成獨角獸上市後股價「跌跌不休」,快手、鬥魚跌幅超50%

    從 2014 獨角獸概念誕生在資本市場,IT 桔子便開始記錄中國獨角獸公司的晉升與退出。

    獨角獸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階段,但獨角獸的下一個階段往往是「大路向前,各走一邊」。據 IT 桔子統計,截至 2021 年 10 月,榮升為獨角獸(估值大於 10 億美元),又從獨角獸退榜的企業合計有 82 家。其中因經營困難、暴雷、破產倒閉的獨角獸有 16 家,在《又一獨角獸即將破產清算:10 億美金往後的路也不容易》一文中已進行分析;另外走向上市的企業有 61 家——「創業、融資、獨角獸、上市」這 61 家企業完成了「開掛式的前半生」,但上市之後的路呢?

    據 IT 桔子統計,中國 61 家已上市的前獨角獸公司在 IPO 之前合計完成 382 輪融資,平均每家上市前融資 6 次;上市前合計融資金額超過 6700 億,平均每家融資 109 億。另外,61 家上市獨角獸背後資方合計 1500+,上市時募資額超 1500 億。

    (IT桔子授權使用)

    61 家成為獨角獸後登陸二級市場的企業分佈在醫療健康、電子商務、金融、企業服務等 12 個不同的領域。其中醫療健康領域有 20 家,佔比 33%。德琪醫藥(生物技術和製藥)、啟明醫療(醫療器械及硬件)等 14 家企業登陸港交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有泛生子(生物技術和製藥)、燃石醫學(生物技術和製藥)、新氧(醫療綜合服務)、廈泰生物(醫療器械及硬件);同樣是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的諾禾致源登陸了科創板;2019 年 1 月 28 日,康龍化成在創業板上市交易,10 個月後,康龍化成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其也成為繼藥明康德之後,又一家 A+H 上市的 CRO 企業。

    一家公司成為獨角獸,再到實現 IPO 需要多長時間?IT 桔子統計顯示這 61 家前獨角獸的平均在榜時間(在獨角獸榜單上的時長,企業 IPO 後不再被稱為獨角獸)為 766 天。

    成為獨角獸到上市,中間歷經 1000 天即 3 年以上的企業有 23 家。這類企業一般在中早期融資後就已經成為獨角獸,如理想汽車在 2017 年 9 月獲元璟資本、中金甲子、明勢資本等 6.2 億人民幣 A+輪融資後,就已成為獨角獸,之後理想汽車又獲 4 輪融資,於 2020 年 7 月赴美上市,在榜時間為 1057 天;2016 年鬥魚獲騰訊投資、鳳凰資本領投的 15 億人民幣 C 輪融資後,晉升為獨角獸,隨後又紛獲 D、E 輪融資,於 2019 年 7 月成功上市,在榜時間 1066 天。

    也有 13 家企業在成為獨角獸的 1 年內實現上市,比如生物技術與製藥領域的雲頂新耀、藥明巨諾、和鉑醫藥、康方生物、泛生子、基石藥業。

    (IT桔子授權使用)

    據 IT 桔子統計,61 家已 IPO 的獨角獸企業曾在一級市場共有 1550 家不同的資方站台,其中連續 2 次參與獨角獸上市企業的資方就有 270+,連續 10 次參投的合計 18 家,騰訊投資共 44 次參投,是 18 家獨角獸上市企業的資方;高瓴投資參投 35 次,但參投企業高達 19 個,為獨角獸上市企業最多的投資方;紅杉資本中國在 18 家獨角獸上市企業中投資 33 次,IDG 資本參投 12 家,出手 22 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高瓴、紅杉中國、IDG4 家頭部資方所投資過的獨角獸上市企業具有高度重合性,滿幫集團、京東物流、完美日記、貝殼集團、百融雲創曾被 4 家資方中的 3 方聯合投資過;被其中兩家共同投資的有秦淮數據、三隻松鼠、快手等 15 家企業。

    2021 年 5 月,京東旗下物流公司京東物流登陸港交所,發行價 40.36 港元,募資高達 241 億港元,市值超 2800 億港元。2018 年京東物流獲高瓴投資、光大控股、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等合計 25 億美元 A 輪融資。

    今年 6 月滿幫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市值近 210 億美元。據悉紅杉中國自 2015 年投資滿幫集團前身之一運滿滿開始,連續 7 輪加註,在 IPO 前持有 7.2%。高瓴投資也是自 2015 年投資滿滿,6 年的時間裏持續 5 輪跟進。

    (IT桔子授權使用)

    上市只是另一種開始。據統計,獨角獸上市企業市值在千億到 2000 億之間及 500 億到千億之間的均為 6 家,各自佔比 10%,200 億到 500 億的有 9 家,佔比 15%。23 家市值在 65 億-200 億之間,佔比 38%,為獨角獸上市企業市值集中區間。

    從獨角獸上市企業最新市值來看,有 13 家企業上市後市值縮水嚴重,目前已不足 10 億美元(65 億人民幣),其中既有醫療健康企業德琪醫藥、藥明巨諾、和鉑醫藥、新氧,同時還有生鮮特賣網站每日優鮮、教育企業掌門教育等。

    另外,今年 4 月 6 日,紐交所宣佈,監管部門「紐交所監管局」已決定啟動程序,將蛋殼公寓從紐交所摘牌。早在 3 月 15 日,蛋殼公寓就因未能按照紐交所監管局要求披露部分訊息,被監管所暫停 ADS 交易。截至最後一個交易日,蛋殼公寓市值為 4.33 億美元,較上市期 27.4 億美元蒸發 80%。

    快手、滴滴及理想汽車市值超過 2000 億,11 月 3 日,快手市值 4018 億港元,滴滴市值 397 億美元,理想汽車市值 322 億美元。

    (IT桔子授權使用)

    結合獨角獸上市企業股價漲跌情況(上市首日開盤價-11 月 1 日收盤價)來看,近 8 成企業股價「跌跌不休」,其中跌幅超過 80% 的就有 5 家。社交電商第一股雲集於 2019 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發行價 11 美元,首日開盤最高衝至 18.2 美元,之後股價一路下跌,直至今年 11 月 1 日,雲盤收盤價為 0.88 美元,跌幅高達 93.48%。雲集財報顯示,2018 年-2020 年,其營收分別為 130.15 億元、116.72 億元和 55.30 億元,2019 年按年下滑 10.32%、2020 年按年下滑 52.62%。今年 9 月,雲集收到納斯達克通知,由於公司連續 30 個工作日的收盤價低於 1 美元,已經不符合納斯達克的最低上市要求。雲集表示,公司將有 180 個工作日,即 2022 年 3 月 28 日前需採取措施以符合納斯達克要求。

    蘑菇街 2018 年 12 月赴美上市,發行價 12 美元,疫情之前蘑菇街股價呈上漲趨勢,最高時達 25.69 美元。但自 2019 年 3 月起,其股價便一路滑坡,至 11 月 1 日收盤價為 0.99 美元,跌幅 91.75%。8 月 24 日,蘑菇街發布 2021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2020 年 4 月-6 月,蘑菇街總營收為 1.33 億元,按年下降 46.8%,調整後淨虧損為人民幣 1440 萬元。

    2020 年 11 月,網紅化妝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登陸美股,上市發行價 17.5 美元,上市後的前 3 個月,其股價波動上漲。轉折點發生在 2021 年 3 月,逸仙發布上市首份財報,財報顯示,2020 年全年逸仙電商鉅虧 26.88 億,營銷費用更是高達 34.12 億,較 2019 年增長 173%。財報發布之後其股價便「跌跌跌」,11 月 1 日收盤價僅剩 3.04 美元,較發行價跌 82.64%。

    除此之外,掌門教育今年 6 月 8 日上市,103 個交易周期後,其股價自發行價 16.13 美元跌至 1.88 美元,跌幅 88.35%;2019 年 8 月網路金融綜合服務平台玖富上市,發行價 10.88 美元,559 個交易日後,股價跌至 1.52 美元,跌幅 86.03%。

    據統計,已上市獨角獸企業中,13 家在上市首日至 11 月 1 日收盤,股價實現上漲。大牛股康龍化成(生物技術和製藥企業)自 2019 年上市以來,在 A 股累計漲幅超 19 倍;在港股市場,其股價自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 262.5%;2020 年 7 月理想汽車登陸美股,發行價 15.49 美元,318 個交易日後即 11 月 1 日收盤價為 32.34 美元,漲幅 108.8%,在美上市一年後,今年 8 月,理想汽車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 118 港元,至 11 月 1 日收盤價 125.9%,也實現 6.7% 的上漲。

    生物技術製藥公司康希諾自上市首日至 11 月 1 日股價實現 507.2% 增長;2019 年 7 月 A 股上市的三隻松鼠發行價 17.62 元,11 月 1 日收盤價為 41.6 元,漲幅 136.1%。另外,自上市首日至 11 月 1 日收盤,叮咚買菜、加科思(創新藥物研發商)、知乎實現小幅上漲,漲幅低於 10%;廈泰生物(醫療設備科技公司)、騰盛博藥(藥物研發公司)、易商紅木(物流地產服務平台)、金山雲(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諾禾致源(基因組學解決方案提供商)漲幅在 20% 到 80% 之間。

    總體來看,獨角獸上市並沒有太多「神話」,一二級市場的價值標準調整還在互相「試探」過程中。總之,二級市場的投資人更相信業績而非並「故事」。把握住獨角獸的投資方,選擇怎樣的時機去退出,成了 VC/PE 們的重要功課之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