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Rivian和Lucid受到資本青睞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Rivian和Lucid受到資本青睞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在全球車企中,僅交付了156輛皮卡的Rivian和Q3營收僅23萬美元的Lucid憑什麼市值位列全球前十?

    電動汽車成為全球共識以後,一個資本陷入瘋狂的時代開始了。近日美股市場上新能源汽車股漲瘋了,市值「秒殺」一眾老牌車企!

    被譽為Tesla勁敵的新能源汽車公司Rivian周二大漲15.16%,上市僅5日股價累計漲超120%,目前市值已達到1400億美元以上。Rivian市值超過了德國老牌車企大眾汽車位列第三,僅次於Tesla和豐田。

    另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Lucid周二暴漲23.7%,上市以來股價累計漲近130%,市值達超900億美元,超過福特的790億美元,緊追通用汽車的909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七。

    ( 美股情報局授權使用)

    這兩家新能源車企究竟有何魔力吸引華爾街的投資者?為何剛上市不久市值就衝上全球車企市值排上中前十,超越一眾老牌車企。讓我們細細看。

    Rivian (RIVN) 受到資本青睞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招股書顯示,Rivian Automotive暫無營收,2019年、2020年運營虧損分別為4.09億美元、10.21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運營虧損9.9億美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3.81億美元。截至今年10月底,Rivian R1T電動皮卡已分別生產和交付180輛和156輛,並計劃在今年年底前交付1000輛。

    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和福特汽車都是Rivian的股東,上市後持股比例分別為19%和12%。

    (華盛通 / 美股情報局提供)

    1、技術方面

    Rivian的一大「核心武器」便是滑板底盤。該技術是針對電動汽車設計的一體化底盤架構,將非承載車身結構、線傳轉向/制動系統、電池等多部件整合在底盤上一體化。這一技術旨在將底盤模塊標準化、平台化,有助於不同車型共平台生產,具備開發成本低、周期短、互通性高等多重優勢。

    2、全球首款皮卡電動車,獲亞馬遜10萬輛大單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SUV和皮卡才是主流。根據公開資料,美國市場SUV佔比高達50%,皮卡佔比達19%,其中,皮卡年銷量約293萬輛,市場最暢銷車型前三均為皮卡,CR3佔比13%。

    而作為市值僅次於Tesla的美國汽車製造商,Rivian是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純電動皮卡R1T。此外,2021年底,Rivian還計劃開始交付一款名為R1S 的三排七座SUV。目前Rivian兩款車型R1T和R1S的EPA續航里程分別為314英里(約合505公里)和316英里(約合508公里)。

    據路透社7月報道,Rivian公司正計劃投資50億美元建立第二個裝配廠。Rivian表示,其目前在伊利諾伊州的工廠每年可生產多達15萬輛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亞馬遜此前曾訂購了10萬輛Rivian汽車,這批汽車將在2030年前交付,並計劃最早在明年讓其中的1萬輛運送包裹。Rivian 表示,這是電動汽車有史以來最大的訂單。

    3、Rivian的其它「底牌」

    Rivian獨立開發了一套名為Driver+的L2級自動駕駛功能,R1系列車型將配備11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和一個高精度GPS,具備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輔助、高速公路輔助(橫向和縱向控制相結合)和停車輔助等功能。

    Rivian曾公布過一項專利申請,名為「自動駕駛汽車乘員認知監控系統」。這是一個由多個部分組成的系統,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的同步無線設備或直接與車輛本身同步的無線設備,來對駕駛員的活動進行解釋。

    美國億萬富翁投資者、人稱「查馬哥」的查馬斯稱,批評Rivian市值的人讓他想起了一群一直在做空Tesla的投資者。Rivian的估值受到很多投資者的批評,因為該公司尚未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收入,而且只生產了不到200輛汽車。一些人認為這是股市泡沫的跡象。TeslaCEO馬斯克也曾多次諷刺這家競爭對手的高估值。

    Lucid (LCID) 訂單增長和未來產量令人浮想聯翩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為23.2萬美元,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125萬美元,也低於去年同期的33.4萬美元,按年下降31%;淨虧損5.2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61億美元,按年擴大225%;攤薄後每股虧損0.43美元,上年同期為6.64美元。

    (華盛通 / 美股情報局提供)

    1、訂單增長和未來產量令人浮想聯翩

    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的客户預訂量上升至 1.3萬輛,預計訂單金額超過13億美元,此後客户預訂量又增加到1.7萬輛以上。第三季度,Lucid位於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的先進製造工廠(AMP-1)已投入運營,年產量可達3.4萬輛。

    此外,Lucid 啟動 AMP-1 的產能擴張,預計到 2023 年底,產能將達到每年9萬輛。第二階段擴建預計將增加285萬平方英尺的生產面積,並將進一步垂直整合生產流程。

    展望未來,Lucid 首席執行官Peter Rawlinson表示看到對Lucid Air的巨大需求,隨着亞利桑那州工廠的生產規模擴大,預訂量也在加快增長。公司仍有望在2022年實現生產2萬輛汽車的目標。

    2、充裕的現金流

    數據顯示,Lucid在第三季度獲得44億美元的投資,到季度末現金餘額為48億美元。這為Lucid提供了充裕的流動性,並能夠為其生產設施的擴建提供資金。

    Lucid表示,2021財年的營收不到100萬美元,但隨着更多電動汽車下線,2022財年的營收狀況將發生根本性改變。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Lucid將繼續出現重大虧損和負的自由現金流。Lucid第三季度的運營虧損為4.971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負的3.844億美元。

    不過,由於其擁有充裕的現金流,Lucid在2023財年之前應該能夠吸收負的自由現金流,而無需籌集額外資本。

    (Lucid 2021 年Q3財報)

    3、擴大產能

    Rawlinson表示,「我們要把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規模擴大四倍,我們正在建設一個佔地285萬平方英尺的基地擴張計劃——準備每年生產9萬輛汽車,而該生產基地在其第三階段年產能就能達到近40萬輛。」

    Rawlinson還稱,Lucid已擁有「超過1.7萬輛」的Air 汽車預訂。他表示,「訂金是可以退還的,但自第三季度結束以來,僅在過去六周內,訂單就增長了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Lucid或於2025年前後在中國建廠。Rawlinson表示,該公司已有了在美國以外建廠的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代中期(Mid-decade)在中國和中東設立工廠。Lucid的旗艦工廠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卡薩格蘭德(Casa Grande),已於9月開始在那裏進行商業生產,並於10月底開始首次交付,這對該公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Rawlinson說:這個十年的中期,我們還計劃在中東和中國建立工廠。

    根據近期公布的13F報告顯示,管理着4300億美元的資產的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持有電動汽車公司Lucid 62.72%的股份。2018年,該基金向Lucid投資逾10億美元,獲得了該公司的大量股權,今年2月又追加了投資。

    最後,想說的是儘管Rivian和Lucid在很大程度上處於起步階段,但是仍然受到資本青睞。小夥伴你們認為這兩家新能源車企值得投資嗎?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