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京東阿里財報對比:去對方的核心領地裏競爭

    京東阿里財報對比:去對方的核心領地裏競爭

    雖然在社零增速有所回落的背景下,外界對電商增長並無過高期待,但京東阿里同天發布的財報還是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觀感。

    根據財報,京東三季度總營收為2187億(若無說明,單位均為人民幣),按年增長25.5%,超過市場預估的2156.1億元;

    阿里巴巴三季度總營收為2006.9億元,按年增長29%,低於市場預估的2061.7億元。若不考慮合併高鑫零售的影響,其總營收為1804.38億元,按年僅增16%。

    一邊是beat(超過預期)一邊是miss(低於預期),因為有對比,好的壞的都被放大了。財報發布後,京東股價盤前一度漲超5%,阿里巴巴則一度跌逾9%。截至11月18日美股收盤,阿里巴巴收跌11.13%,京東收漲5.95%。

    股價分化是結果。對比兩份財報,京東阿里三季度的表現在許多維度上都有不同的表現。

    同樣承壓但表現不同

    在阿里巴巴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上,分析師直截了當向阿里巴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問:「你們提到收入表現較疲軟有兩個原因,一是宏觀經濟,一是競爭格局。但就核心電商這個版塊,你們本季度的表現是不如同業的。」

    阿里巴巴營收及其趨勢(阿里巴巴財報/真探AlphaSeeker 授權使用)

    根據財報,阿里巴巴三季度各項業務中,增長倒數第一的是阿里大文娛,收入按年幾乎沒有增長。倒數第二名則是「商業」分部(前稱「核心商業」分部)「中國零售商業」板塊下的「客户管理」收入,按年僅增3%,而上一季度的增速為14%。

    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客户管理」收入主要來自淘寶天貓的廣告費和佣金。雖然近幾個季度這項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財報還顯示,阿里巴巴的中國零售市場GMV按年僅錄得「單位數」增長,而阿里傳統優勢的服裝和配飾類目GMV增長放緩。

    (阿里巴巴2021年9月份季度業績公告)

    對比之下,京東三季度總營收增速與上一季度持平。在自營基本盤方面,財報顯示,京東的商品銷售收入達1860億元,按年增長22.9%。

    京東營收及其趨勢(京東財報/真探AlphaSeeker 授權使用)

    舊秩序崩塌之後

    電商舊秩序崩塌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顯性。當「二選一」不再可行,京東承接住了品牌多平台入駐的遲來紅利,阿里巴巴則需要靠讓利留住商家,並從傳統的平台模式找到突破。

    這也使得雙方在本屬於對方的「能力圈」內越走越深。

    京東的收入來自商品銷售和服務收入,前者是外界熟知的京東自營業務,後者則由「平台即服務收入」、「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構成,兩者共同拉動京東新的增長。

    根據財報,京東三季度的「平台及服務收入」(主要來自3P業務的廣告和佣金收入)達168億元,按年增長35%,高於京東總營收的增長,也顯著高於阿里巴巴「客户管理」收入3%的增長;

    京東三季度的「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主要來自物流外單)達159億元,按年增長53%。

    (京東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

    伴隨「二選一」壓力消散,第三方品牌密集進入京東,在財務和業務上,京東對3P業務的重視均有反映。財報電話會中,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許冉也表示,京東今年在大力建造3P生態,這對於受到供應鏈影響的1P業務來說將是非常好的補充。

    「預計在第四季度,京東3P業務的增長表現會好於1P,與第三季度的結果一致。」許冉表示。

    來自3P業務的收入更多了,京東也將變「輕」。當然京東更願意強調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定位,強調如何以供應鏈優勢賦能品牌,而非只專注於賺廣告費和抽傭的「平台經濟」。

    京東平台及服務收入及其趨勢(京東財報/真探AlphaSeeker 授權使用)

    阿里巴巴同樣試圖淡化「平台」色彩。根據財報,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商業」板塊下的「其他」業務(主要包括高鑫零售、天貓超市、盒馬等直營業務)在三季度取得收入551.32億元,按年大增111%,佔總營收的比例達27%。

    從近幾次財報的變化來看,阿里巴巴變「重」符合預期。一位與手機天貓有過接觸的網路從業者也曾告訴「真探」,手機天貓正轉型做自營,前段時間招聘動作密集,曾試圖從一家以自營為主的精品電商定向招人。

    增長壓力大,雙方都在進入彼此的領地。

    輪到阿里燒錢了

    從三季度利潤表現看,阿里巴巴延續上季度犧牲利潤換增長的思路,且加大了力度。

    根據財報,阿里巴巴三季度經調整EBITA為280億,按年下降32%;經調整EBITA利潤率為14%,較去年同期的27%下滑明顯。除了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盈利的阿里雲,其他各經營分部的經調整EBITA利潤率均呈現下滑態勢。其中,「商業」分部的經調整EBITA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35%降至19%。

    (阿里巴巴2021年9月份季度業績公告)

    阿里巴巴在財報中解釋,集團對「商業」分部內關鍵策略領域(如淘特、本地生活服務、社區商業平台及Lazada)的投入按年增加125.75億元,盈利因此下降。如果不考慮投入的影響,「商業」分部的盈利將按年持續平穩。

    高投入收穫了成效。根據財報,阿里巴巴社區商業平台業務季度GMV按月增長超150%。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12個月,淘特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已超2.4億,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及新零售業務的年度活躍消費者約8.63億,按年增長14%,增速較前幾個季度進一步提升。

    阿里巴巴、京東年度活躍用户數增長情況(阿里巴巴、京東財報/真探AlphaSeeker 授權使用)

    但京東的追趕步伐也在持續。根據財報,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户數已達5.52億,單季度淨增2030萬,其近幾個季度的用户數按年增速均保持在25%以上。

    謹慎與樂觀

    兩場財報電話會,當分析師向阿里巴巴、京東的高管分別問起宏觀環境對業務增長的影響,雙方的態度有所差異。

    阿里巴巴態度謹慎,其在業績報告中下調了此前給出的財年增長指引,從30%下調到了20%-23%。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武衛解釋稱,「阿里巴巴是市場上最大的主體,我們所受到的影響肯定也是最大的。」

    (阿里巴巴2021年9月份季度業績公告)

    京東方面則相對樂觀。京東集團總裁徐雷表示,京東平台消費主力的消費特徵是城鎮化、家庭消費、目的性,確定性和計劃性,因此宏觀環境對京東的影響會相對較小,但不排除這種態勢對一些「隨機性購物」的公司有更大的影響。

    過去相當一段時間裏,阿里巴巴是營收利潤雙漲的優等生,京東則曾因重押物流在盈虧線上掙扎。形勢已經逆轉,但如今的市場最不缺的就是變化,一切都只是暫時的。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