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姚景源: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可以達8%

    姚景源: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可以達8%

    2021年全年,與新冠疫情博弈與儘可能地恢復經濟常態化運行,依舊是世界各國最大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繼2020年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之後,2021年中國經濟如依舊能夠穩定前行,對全球經濟復甦而言,既是共同前行的機會,亦能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所以,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率註定是全球市場普遍關心的重要數據。作為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表示,雖然國民經濟從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出現了下行,但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8%左右。

    11月28日,在深圳的一個活動上,姚景源以與主持人對話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看法。

    以下為現場對話實錄(有刪減,已獲本人確認):

    問: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今年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是9.8%,走勢前高後低,第一季度高達18.3%,第三季度就回落到了4.9%,如何理解這個變化,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姚景源:我認為,要想看懂中國經濟,需要從三個角度入手:

    第一,經濟增長方面。政府在年初制定的各項指標是否都能夠圓滿完成?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國民生產總值增預期目標是增長6%以上而根據目前的情況,我預測今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可以達到8%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第二,就業方面。經濟工作的目的是改善民生,而民生的基本便是就業。人民有了就業就有收入,而有了收入就有改善民生的能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計劃全年新增就業1100萬。在今年就業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之下,政府已經提前2個月完成了全年任務,我預計全年新增就業可以達到1300萬。

    第三.物價方面。今年年初,國家設定的物價上漲指標是控制在3%以內,實際到現在物價上漲還不到1%。從大面上看,物價控制得很好,但是這裏面還有一個結構問題。比如這段時間,大家普遍感覺到蔬菜價格上漲。背後原因有兩個:一是暴雨災情,二是季節過渡。從而導致目前供貨緊缺。再比如說大家非常關心的豬肉價格,經濟學中有個非常有名的「蛛網理論」,通俗講就是本期產量決定本期價格,本期價格決定下期產量。因此,地方政策、養殖數量、民眾對於豬肉的消費需求量都會影響到豬肉的價格變化,或上漲,或下跌。當然,如果豬肉漲跌到過大幅度,國家就會出手進行調控,因為這關乎於國計民生。

    問:2021年已經接近尾聲,您認為2022年中國和全球的經濟格局將會呈現出一種怎樣的態勢?

    姚景源:我感覺明年經濟增長還會存在一定困難。從今年的數據來看,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一季度經濟增長18.3%,二季度7.9%,三季度4.9%。從18.3%到7.9%這裏面存在着基數的原因,我們暫且不談,真正需要我們關注的是從二季度到三季度,經濟增長從7.9%降到了4.9%,三個月時間減少了3個百分點,這不是小事,說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重視。

    在我看來,中國經濟下行源於結構性因素加周期性因素,外加突發性因素,這三個因素相互疊加,綜合造成了當前經濟下行的結果。比方說當下多點散發式的疫情,全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出現疫情,這就會影響最基本的物流和人員流動,進而影響到全國的經濟增長。又比方說前段時間河南和山西出現的洪災,不僅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同時也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前段時間大雨,導致在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情況下又造成煤炭供給不足,從而造成了全國多地拉閘限電,進而影響了一些企業的生產。這些都是包括疫情在內的突發性因素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其實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遠不止於此。我們常說,拉動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

    首先,疫情對於消費的影響最大。消費需要人的參與,但是疫情防控的重點恰恰就是要儘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這勢必會影響到消費增長。就拿旅遊業來說,現在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準的六成,可見消費受疫情衝擊之大。

    投資方面問題是,過去幾十年,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年平均增長率為百分之二十以上。而今年1-9月只有1.5%,結合PPI指數上漲,1.5%的增速其實相當於是負增長。

    當然也有好的方面,出口方面,中國的進出口增長這兩年還都持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為什麼在全球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中國的出口還能保持一個高增長率呢?一方面是因為在「六保六穩」政策支持下,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持續穩定運轉。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許多國家的製造業因為疫情接近癱瘓,全球很多貨單、訂單都轉移到中國了。

    疫情還在持續,這些困難也不會一時半會兒就消失,所以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存在的。如何應對這些困難?總結下來就是「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基礎」、「拉動」、「關鍵」,把握好這三個修飾詞,才能把握政策,把握經濟。

    問:普通老百姓的投資機會在哪裏?前不久成立的北交所,藴含了哪些重大的意義和機遇?

    姚景源:現在老百姓的投資渠道確實太侷限,原來大家都喜歡一股腦兒把錢投到樓市,但中國樓市走到今天,我覺得也到了一個新階段。房子要回歸本質,是住的不是炒的。原來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物質需要,而現在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我認為這其中就藴藏着投資之道。

    比如現在大家都越來越關注的健康問題,那麼將來健康必然會是一個大產業,也是值得投資的領域。而健康產業下面還有許許多多的細分行業,比如說醫藥、綠色食品等等。

    還有就是旅遊業。旅遊是大家追求美好生活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疫情過後,旅遊業勢必會繼續高速發展。我通過調研發現很多旅遊景點基礎設施的接待能力還不夠完善,影響公眾體驗,因此旅遊景點的基礎設施需要加大投入,進一步提升和改造,而這就是大家投資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因此,仔細地把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解讀全面,解讀透徹,就能發現其中的投資之道。

    問:面對的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小企業明年應該如何應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在哪裏?

    姚景源:疫情之下,中國現在繼續保證產業鏈穩定是進出口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隨着疫情逐漸好轉,東南亞以及歐洲等地的經濟開始復甦,我們的進出口肯定會收到一定影響。所以我認為,中小企業要想生存下去,核心競爭力是關鍵。就比如日本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有很多非常小規模的企業,但是他們能拿到國際上的大訂單,關鍵就在於核心競爭力。

    現在有一個誤區,很多企業總說要做大做強,但我認為規模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企業要想長久地發展下去,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搶奪市場的重要一點。

    問:結合目前國內外的形勢,以及中國經濟的變化,對於5-10年甚至更長周期的中國經濟發展狀況您有些什麼想法呢?

    姚景源: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回到「十四五」規劃和中共的第二個百年目標,現在叫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十四五」規劃是到2035年,這15年要讓中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要用15年的時間翻一番:第一,經濟總量去年是103萬億,到2035年要達到200萬億;第二,中國現在人均GDP1萬美元,到2035年要達到2萬美元;第三,市場容量現在商品流通領域總額40萬億,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到2035年要達到80萬億;第四,現在全國中等收入群體是4億人,到2035年要實現中等收入群體翻一番,達到8億,而低收入群體6億,也要用15年的時間減半,減到3億。未來15年把這些指標達到,就能把握未來15年經濟發展狀況。

    作者姚景源為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