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蒙牛董事會人事大換血 牛根生徹底告別蒙牛!

    蒙牛董事會人事大換血 牛根生徹底告別蒙牛!

    蒙牛董事會大換血!

    11月30日深夜,蒙牛乳業發布董事會改組公告。當中一系列人員變動中,提到牛根生因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自2021年12月1日起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

    本次辭任意味着牛根生正式辭去了他在該公司的最後職務,徹底退出蒙牛。

    食品君認為,牛根生離開蒙牛是歷史的必然。自中糧入股蒙牛後,其股份不斷變大,而蒙牛也在中糧的帶領下走得很好,時至今日,蒙牛已是「中糧牌」蒙牛。

    牛根生徹底告別蒙牛,中糧系再進一步

    蒙牛乳業公告董事會進行了一系列董事變更、授權代表變更、董事會委員會組成變更等,自今天起執行:當中涉及6名董事的辭任,同時也迎來了6名新成員。牛根生辭任蒙牛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原因是「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

    蒙牛乳業在公告中宣佈,自2021年12月1日起:

    (1) 孟凡傑因工作調任的原因已辭任公司執行董事;

    (2) 牛根生因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已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公司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

    (3) 焦樹閣已辭任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本公司薪酬委員會成員;

    (4) Julian Juul Wolhardt已辭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主席、公司審核委員會成員及公司提名委員會成員;

    (5) 張曉亞已辭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成員及薪酬委員會成員;

    (6) 邱家賜因欲專注於其他工作事務原因已辭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及公司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

    (蒙牛公司公告)

    與此同時,蒙牛還宣佈了一系列的董事委任。該公司董事會在公告中宣佈,自2021年12月1日起:

    (1) 委任王燕為公司執行董事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

    (2) 委任張平為公司執行董事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

    (3) 委任王希為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

    (4) 委任葉禮德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成員、提名委員會成員及薪酬委員會成員;

    (5) 委任李恆健為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提名委員會成員、薪酬委員會成員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

    (6) 委任葛俊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主席、審核委員會成員、提名委員會成員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

    (蒙牛公司公告)

    本次董事會變更公告提到,中糧貿易出身的孟凡傑因工作調任原因辭任蒙牛執行董事一職。而同為中糧系出身,目前在蒙牛擔任副總裁,主導人力和財務工作的王燕和張平,從高級管理層進入執行董事陣營。

    此外,接替牛根生擔任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王希,現年38歲,自2015年加入中糧集團,系中糧戰略產業投資部負責人。

    可以說,「老懞牛人」牛根生在此時徹底揮別蒙牛,中糧系則再進一步。

    將對蒙牛產生什麼影響?

    食品君了解到,1999年,牛根生從伊利離職,自立門户創立蒙牛。彼時,伊利總營收已高達3.55億,蒙牛的營收只有4000萬,還不到伊利的零頭。

    但到2007年,蒙牛營收就已超過伊利,併成為首家營收邁過200億元大關的中國乳企。當年蒙牛的營收達到213億,而伊利僅為193億。

    那時蒙牛在液態奶上的優勢更為明顯,據尼爾森數據:當時蒙牛的液態奶市場佔有率達到40.7%,而其它兩名競爭者總共才佔28.1%。

    2009年7月,中糧以30.58億港元的代價增持了蒙牛11.13%的股份。增持後,中糧持股比例達到20.3%,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

    從股權結構上,蒙牛實際上已經成為帶有國企色彩的上市公司,但牛根生仍然擔任公司主席。

    這一次被認為是強強聯合。蒙牛通過中糧大國企的背景、資金支持、各業務單元的資源共享鞏固其行業地位,中糧通過控股蒙牛,進軍乳製品行業,繼續做大。

    2011年,牛根生辭去蒙牛董事會主席職務,這標誌着蒙牛正式進入中糧系主政的階段。

    十二年來,蒙牛在中糧的帶領下不斷做大做強,去年12月底,蒙牛首次對外提出了「再創一個新蒙牛」的未來5年戰略規劃。

    「過去21年,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將近800億的蒙牛,接下來我們將用5年時間再創造一個新的蒙牛體系。」蒙牛總裁盧敏放曾在2020年業績會上表示,已經對每一個業務板塊進行了清晰的5年戰略規劃。

    中糧系入主的蒙牛,相信會繼續跑出「蒙牛速度」。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