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政治局會議定調2022年經濟 釋放出幾大信號

    政治局會議定調2022年經濟 釋放出幾大信號

    本周一(12月6日),政治局會議召開,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也是在當天傍晚,央行超預期火速落實了高層上周五提出的「適時降準」——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預計釋放資金1.2萬億。

    自11月以來,高層在多個會議中研判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在這一形勢下,2022年經濟政策將如何保駕護航,無疑將更加受到關注。

    政治局會議釋放的信號有兩個。

    一是明年政策重心傾向「穩增長」。

    2022年是關鍵年份,比往年更需要「穩」。

    會議通稿沒有出現對國外內整體形勢的研判,不過,高層提出「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在今年4月、7月政治局會議中出現的「穩中向好」表述也消失了,可見當前大盤存在下行壓力加大的跡象。

    與「風險」相關的工作部署沒有出現在通稿中,結合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刪除了「管好貨幣總閘門」,可以推斷:在防風險與穩增長的平衡中,明年政策重心將傾向於後者,宏觀政策基調將比2021年更加積極。

    二是不同於往年的重點部署,明年更注重全盤統籌。

    年底政治局會議上,高層往往會對次年的經濟政策和目標達成一致,但在通稿中一般只會提出政策主線,其他工作部署會等到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做論述。

    但此次會議通稿用了一個段落廣泛談及多個領域的政策,包括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社會政策等。

    其釋放的信號是:未來經濟政策仍舊會保持連續性。

    穩增長,不全靠短期的宏觀政策發力,也要注重長期的經濟結構調整政策。

    明年是否可以期待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呢?

    就在政治局會議召開的當天下午,央行火速宣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預計釋放資金1.2萬億。

    這次降準的落實速度實在超出了市場預期。

    就在上周五(12月3日),高層在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時,提出要「適時降準」。

    為什麼在年底政治局會議、經濟工作會議都還未召開之前,會先提降準呢?

    如果從資金面來看,12月15號有一筆9500億的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需要用降準對沖一下,讓流動性保持平衡,但也不急於這一兩天的時間差。

    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早比晚好。

    這或許是因為當天影響市場信心的恒大問題了。

    上周五晚,恒大在公告中表示無法履行擔保責任,意思就是沒錢了,準備啟動境外債務重組。隨後,廣東省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的一行兩會都連夜出來回應。

    監管一連串的表態,說明什麼?

    首先,監管的步伐整齊劃一,配合緊密,不排除事前已經知曉,情況已經向上匯報。

    其次,一行兩會都把恒大的風險事件定性為個例,也表示不會影響到房地產全行業的正常融資功能。顯而易見,這既是安撫市場,也是要告訴境外投資者,買了這些爛公司的美元債,就按市場化方式處理,該怎樣就怎樣。

    第三,廣東約談許家印,應了恒大的要求派出工作組。那麼,恒大要是跟華夏幸福一樣,債務展期個5年、8年,投資人也得認了。反正這家企業現在就是要錢沒有,要x呢也不會給你。只要這個鉅額債務的償還期限能繼續延長,對於整個金融系統的衝擊就會小很多。

    這是不是可以說明,國內終於要放鬆對房地產的調控呢?

    全面降準多少都會惠及房地產,房地產貸款也已經連續兩個月回升,會議通稿提到的「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證明了金融政策還會保持出現邊際寬鬆。

    但房地產的調控基調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這些頂多只是從「酷寒」轉入「嚴冬」。

    下階段如何穩住房地產投資對整個投資大盤的影響,關鍵在於「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單就此次降準,也不意味着貨幣要走向全面寬鬆。

    央行對此次降準的解釋是:「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於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人民銀行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提到,此次全面降準還有利於央行調節資產負債表。央行10月底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佔總資產比重再度超過三分之一,11月央行已經續作了1萬億的MLF,12月和1月仍有1.45萬億MLF到期,續作的操作難度大,降準就成了央行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比較好的選擇。

    要理解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意味着要避免大起大落。

    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重磅文章《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中,有一句判斷很關鍵,「宏觀穩定成為稀缺的資源」。

    所以,即便是穩增長有壓力,也不可能出現超預期的大刺激政策。

    高層研判「高質量發展是多重約束下的最優解」,那麼,經濟的轉軌換錨必然還要堅定不移地進行。

    有兩個信號。

    一是上周五,銀保監還發了一份指導意見,銀行業保險業要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傳遞的意思就是要把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

    因此,貨幣政策仍舊強調結構性寬信用,央行此前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新貨幣政策,也是一大信號。

    二是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這兩天一個演講中對房地產風險的表態。

    楊主任說,房地產的快速下行並不是短期的,遲早都會開始顯露。原因就在於以房價為龍頭,房地產、金融、地方基建這樣一個三角循環已經走不下去了。

    「就算不考慮調控,房價上漲動力也到了減弱期。」

    「現在部分城市的房價已經超出了中等收入群體的極限承受力,對製造業、創新、特別是人口長期增長極為不利。」

    這些話你可以理解為:1、高層對風險是有承受預期的。2、未來別想着從房地產投資中獲取超額回報。

    如果給各行業的融資需求排個優先次序,那一定是:科技創新的高端製造業>綠色低碳行業>普通行業>房地產行業。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5%的階段。

    社科院預計明年經濟增速達到5.3%,建議決策層將GDP目標設立在5%以上。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央行智囊認為,明年爭取能有5%以上的增速。

    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認為,明年最大的挑戰是經濟增長,因為高基數效應,明年一季度壓力會很大。今年雖然增速高於6%,但兩年平均的增長是五點幾,這樣就低於2019年的6.1%這樣一個水平,跌破6%,進入到5%這樣一個台階。

    明年穩增長,在於如何擴大內部需求,一是財政發力,地方債託底基建,二是紓困中小企業,穩住製造業投資,也在於如何防範外部風險。

    明年可能會面臨以下關鍵點,而各部委已經開始出手應對:

    歐美宏觀政策調整的外溢效應。——央行已經在防範。

    外部需求在下半年回落。——商務部已經準備出台新措施穩外貿。

    原材料價格持續在高位。——發改委對煤炭出手,但其他大宗商品還是取決於市場供需。

    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