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阿里&騰訊財報盤點:巨頭告別高增長時代

    阿里&騰訊財報盤點:巨頭告別高增長時代

    作為最能賺錢的兩家公司,阿里與騰訊三季報業績增速均出現放緩跡象,中國網路產業中舊的秩序正在被打破,但同時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阿里巴巴:國內消費承壓,營收增速創上市以來新低

    11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截至2021年9月底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個月,阿里巴巴實現營業收入2006.9億元,按年增長29%,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2074億元;如果刨除合併高鑫零售的影響,阿里營收增速則降至16%,為2014年上市以來歷史最低。

    淨利潤方面,阿里本季度調整後淨利潤285.2億元,按年下降39%。對於淨利潤的按年減少,阿里方面稱主要由於對關鍵策略領域投入的增加,主要包括淘特、本地生活服務、社區商業平台及Lazada等,以及支持商家的舉措導致。

    另外,基於公司對當前宏觀經濟狀況及競爭環境,阿里預估2022財年下半年收入的增長會保持在百分之十幾的水平,並將2022財年的總收入預期主動調低至20%-23%(此前預期增速約為29%)。

    對此,CFO武衛在三季度業績電話會上表示,調低預期是因為中國國內目前的社會消費發展勢頭比今年一季度時更緩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8月和9月,國內商品零售額分別按年增長僅3.3%和4.5%,處於近一年來增速最低區間。

    具體業務方面,最核心的中國零售商業共實現營業收入716.95億元,按年增長3%,較去年同期(20%)大幅下滑17個百分點,較上一季度(14%)下滑11個百分點。

    按照阿里內部劃分,中國零售商業主要指淘寶、天貓等平台廣告費和佣金收入,是阿里巴巴主要利潤來源。無論從按年數據還是從按月數據上看,阿里的基本盤似乎都遇到了嚴重的挑戰。

    作為中國零售商業的最大市場主體,阿里的業績表現與三季度低迷的中國社會整體消費大環境不無關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8月、9月,國內社零總額按年增長分別為8.5%、2.5%和4.4%,其中,服裝鞋帽、化妝品等品類均出現按年下滑。淘系電商平台不免受到衝擊。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在日益增大。無論是京東、拼多多等老對手的襲擾,還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分流,都讓阿里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此外,阿里主動出台的商家扶持舉措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其佣金收入。自今年以來,淘寶、天貓平台陸續推出生意參謀等商家運營工具免費、貸記支付手續費降費等超過30項商家扶持舉措,阿里稱已至少為商家降低經營成本約150億元。

    為了擺脱對廣告及佣金收入的依賴,近年來阿里巴巴持續加強對自營業務的佈局。三季度,阿里中國零售商業中的「其他」業務(主要包括天貓超市、高鑫零售、盒馬、進口直營和銀泰等)實現營業收入551.32億元,按年增長111%,營收增速在阿里所有業務板塊中位居第一。但若剔除高鑫零售並表影響,阿里直營收入規模將降至348.32億元,按年增速放緩至33.5%。

    除了零售業務之外,阿里電商業務還包括國內批發、國際零售、國際批發、菜鳥物流、本地生活服務幾部分。三季度,阿里國內批發按年增速為15%,國際零售按年增速為33%,國際批發按年增速為34%,菜鳥物流按年增長20%。由於收入佔比相對不高,這幾塊業務對阿里整體業務表現影響較低。另外,本季度阿里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繼續低迷,按年0增長。

    本地生活服務被阿里視為關鍵策略領域,其主要包括餓了麼、口碑、飛豬旅行等業務。三季度,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實現營業收入95.15億元,按年增長8%,收入佔比由6%下滑至5%。對比來看,三季度美團餐飲外賣實現收入264.8億元,按年增長28%。不難看出,在本地生活領域,阿里仍在被美團壓制。

    雲計算成為阿里三季度財報少有的亮點。三季度,阿里雲計算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0.07億元,按年增長33%,超過此前市場預期的190.86億元;淨利潤方面,阿里雲實現經調整EBITA 3.96億元,這是阿里雲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盈利。

    整體來看,在競爭加劇、消費低迷的大環境下,阿里巴巴三季度營收增速出現放緩,關鍵領域的投入導致公司淨利潤大幅下滑,下調全年業績預期又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恐慌。三季報公布次日,阿里巴巴美股大跌11.13%,港股跌幅超10%,再創上市以來新低。

    中概股暴跌,騰訊近十年淨利潤首次下滑

    11月10日, 騰訊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三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424億元,按年增長13%,按月增長3%;實現淨利潤395億元,按年增長3%;非國際會計準則下,騰訊淨利潤為317.5億元,按年下滑2%,這是十年來騰訊淨利潤首次下滑。

    從營收構成上看,騰訊主營收入分別為增值服務、網絡廣告以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三部分組成。其中,增值服務又包括遊戲和社交網絡收入(視頻、音頻等用户付費收入)兩部分。

    三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共實現營收752億元,按年增長8%。其中,本土市場遊戲收入按年增長5%至336億元,主要受《王者榮耀》《使命召喚手遊》及《天涯明月刀手遊》等遊戲的推動;受益於《Valorant》及《部落衝突》等遊戲的良好表現,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增長20%至113億元;社交網絡收入增長7%至303億元,緣於視頻及音樂付費會員服務的增長以及直播和遊戲道具銷售的温和增長所推動。

    由於教育、保險、遊戲等幾個廣告大户接連遭到政策約束,三季度騰訊網絡廣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25億元,按年僅增長5%。具體看,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主要指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眾號的廣告收入)增長7%至190億元;媒體廣告收入(騰訊新聞應用廣告)下降4%至35億元。

    三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3億元,按年增長30%,增速在三大業務板塊中最高。自從提出「產業網路」戰略以來,騰訊介入了很多行業。三季度,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已提升至30%,企業服務收入正成為騰訊除遊戲之外的又一個支柱性業務。

    運營數據方面,三季度微信月活躍用户數提升至12.63億,按年增長4.1%,收費增值服務付費會員數按年增長10%至2.35億;視頻付費會員數按年增長8%至1.29億;音樂付費會員數按年增長38%至7100萬。

    整體來看,受監管及宏觀經濟變化影響,騰訊主營收入增速出現放緩,遊戲、廣告等基本盤增速均維持在個位數。此外,隨着投資板塊的不斷擴張,投資收益已經成為騰訊經營業績的主要組成部分。但中概股持續走弱的背景下,騰訊利潤端承壓明顯,三季度淨利潤出現了罕見的按年下滑。

    截止目前,騰訊是美團點評、京東的大股東,也是拼多多的二股東,而且騰訊還是鬥魚、虎牙、58、藝龍等網路細分領域龍頭公司大股東,並持有快手、知乎、永輝、唯品會、嗶哩嗶哩、滴滴、閲文、小紅書、貓眼等熱門公司股份,騰訊也由此被稱為「投資之王」、中國的巴郡。

    但年初以來,監管的持續強化引發網路行業巨震,不僅K12教育、遊戲等行業上市公司股價暴跌,美團、京東、拼多多等熱門中概股也未能倖免。受此影響,三季度騰訊聯營和合營公司虧損佔到了56.68億元,成為公司淨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去年同期盈利26億元)。

    憑藉「流量+資本」的雙循環優勢,騰訊近些年業績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長。非國際會計準則下,2018-2020年,騰訊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9%、22%、30%。因此,儘管市值早已突破4萬億港元,騰訊仍被不少投資者視為成長股。

    但三季度淨利潤的下滑,無疑讓騰訊的「成長邏輯」遭到投資者調整。事實上,自2月高點算起,騰訊股價跌幅已經達到40%。

    總結

    隨着監管的不斷趨嚴,中概股在2021年遭遇大敗局,縱是阿里巴巴、騰訊這兩家巨頭公司也未能倖免。從三季報財務數據上看,無論騰訊還是阿里均出現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下滑的問題,市場對網路公司業績的擔憂正變成事實。

    對阿里來說,電商大本營的競爭加劇,是其營收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為了保持長期競爭力持續在本地生活、社區商業平台等業務上保持高投入,進一步影響了自身淨利潤表現。

    而對於騰訊來說,監管政策及宏觀經濟導致了其遊戲、廣告等主業收入承壓,投資收益的下滑導致其淨利潤承壓。

    綜合來看,網路舊的秩序正被打破,藉助平台優勢亦或是流量優勢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巨頭正在告別高增長時代,但同時,新的時代正在到來,面對挑戰,兩家公司均加大了研發投入。三季度,阿里巴巴產品開發費用為152.97億元,騰訊研發開支為137.3億元,雲計算、晶片等硬核科技領域正成為巨頭們角力的重點。相比近年網路公司持續的「內卷」,這一局面顯然讓人喜聞樂見。畢竟,高質量的發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