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許家印犯了怎樣的錯,結局只有一個

    許家印犯了怎樣的錯,結局只有一個

    從「許教授」到「許皮帶」,許家印和恒大大起大落,經歷了上市到首富,再從首富到兩萬億債務危機創下記錄。如此大開大闔的歷程,真要說出點眉目,足以寫本書。

    每次調控遇到麻煩時,許家印還都能找到貴人,都扛過去了。這得益於許家印的高情商在人脈經營上有獨到之處。

    恒大危機體現在資金面,但根子在於資產質量。

    人生的道路很漫長,關鍵的只有那麼幾步。

    許家印的關鍵幾步,可以在他三個「花名」中找到痕跡。

    「鍊鋼工人」許家印:英雄不問出處

    1958年10月9日,許家印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的農村。1978年,以周口市第三的成績考入武漢鋼鐵學院冶金系,學習「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以當年的高考難度,許家印算得上是一方學霸。

    房地產在大眾心目中的印象不好,被認為是有錢沒文化的土豪圈。其實,地產圈大佬們的學歷水平與同輩企業家相比普遍比較高。一流大學的不多,二流大學的不少。以當年感人的高考錄取率,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肯定在線的。

    1982年,許家印畢業後進入了河南舞陽鋼鐵廠,所以許家印後來被戲稱為「鍊鋼工人」。那是調侃,他真不是。80年代初的國企中,大學畢業生屬於幹部編制,與工人編制涇渭分明。

    實際上,許家印進廠後擔任的是車間主任助理,而且第二年就升任為車間主任——高考改變命運,在那個年代可是實打實的。

    許家印的鋼鐵廠幹部生涯還是很成功的,得過冶金部的獎項,還被當地電視台拍攝成專題片,很是風光。當了幾年車間主任,許家印順利晉升為副廠長,前途一片光明。可是,1992年一場「賣廢品發福利」風波,許家印成了調查的對象。

    事情不大不小,國企內部傾軋的常態罷了。許家印如果扛一扛,未必是過不去的坎。但是,他選擇了離開體制內。當年的大學生是頗有些傲骨的,也有學歷自信。很多初代民營企業家都有「走出體制」的經歷,或主動或被動。

    「鍊鋼工人」雖是誤解,鋼鐵廠確實是許家印的人生起點。無論他最終的結局如何,許家印的早年經歷還是讓人佩服的。「鍊鋼工人」得來不易,含金量並不低,並非槽點。

    「許教授」:乘勢而起

    1992年許家印離開了河南,選擇了南下深圳。

    許家印被中達公司聘用,這是一家做貿易的民營企業——在那個年代做貿易也就意味着什麼都做。許家印從業務員幹起,很快促成了中達和老東家河南舞陽鋼鐵廠的合作,為公司賺了10萬元。加之有大學學歷,許家印直接升任為辦公室主任,又一次快速升遷。

    許家印確實不是草包。中達老同事回憶當年的許家印,說他進公司後很謙虛,待人很客氣,見誰都叫師傅,也很精明能幹。

    日後許家印也給很多人留下了謙虛客氣的印象,而反感他的人則說他世故圓滑。行事風格的評價和評價者的好惡有關,這很正常。總之,許家印待人接物的高情商,比他的智力水平和見識更讓人印象深刻。日後屢獲貴人相助,與高情商有極大的關係。

    謙虛也好、圓滑也罷,許家印的骨子裏是倔強,是不達不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因此,他離開了中達。

    按照廣為流傳的版本,1996年5月許家印向中達老闆提出加薪,未能如願後,他辭職離開,然後開辦了廣州恒大實業集團。

    可是,這個版本在時間線上有點疑問。廣州恒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登記成立時間是1996年2月8日,早於官方版本的5月。到底是誤記了時間,另有內情,不得而知。

    無論許家印到底和中達老闆什麼時候談的、談了什麼,中達的五年打工經歷,都讓許家印受益匪淺。或許是他自己一直強調的學習到了管理經驗;或許是讓河南來的「北佬」在廣東紮下根的人脈;或許是1994年在中達做了第一個房地產項目,把許老闆引向了後半生事業的起點。總之,中達的五年打工肯定是許家印又一個轉折點。

    離開中達時,許家印不再是當年南下深圳時的尋尋覓覓,而是明確了房地產創業的方向。通過一番運作,1997年,恒大推出了第一個樓盤金碧花園。這個建在原廣州農藥廠地皮上的樓盤堪稱業內傳奇。第一期當年徵地、當年報建、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銷售、當年銷完、當年入住。可謂快如旋風,頗為轟動。

    金碧花園項目的成功,奠定了恒大的「短平快」模式——開發周期短和銷售快容易理解,「平」則是指平價銷售。第一期每平1600元的樓板價拿地,以每平2800元的價格出售,溢價1200元,明顯低於業內普遍的溢價率。

    金碧花園的成功,讓恒大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此後,許家印對「短平快」模式篤信不已,恒大的命運都和這一模式有關。

    此後,業內獨樹一幟的高增長模式,讓恒大的規模迅速擴張,許家印因此成為輿論關注度很高的社會名人。

    2003年,許家印受聘為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教授。從此,他多了一個「許教授」的花名。坊間對這個教授頭銜的由來有不少議論,多數場合下都是揶揄和調侃的意味,沒有多少敬意可言。

    以許家印1978年的本科學歷出身,如果走學院道路,到2003年評個教授是很正常的。可是,作為一個企業家、商人,這個教授頭銜就大可不必了。比起「鍊鋼工人」,我覺得「許教授」有些「飄浮」。

    「許皮帶」:一夢黃粱

    2020年,金碧花園加推最後一期,距離上次加推,足足隔了17年。這個「囤」了17年的超長壽樓盤,是恒大的起點,也是恒大的餘暉。當時有評論說金碧花園重現江湖,是許家印回歸初心、重新創業。這可以算是善意的祝福,也可以說是危機的暗示。此時的恒大和許家印,已經不是普通媒體可以「明示」的。

    此時輿論場上說到許老闆時,「鍊鋼工人」已經少有提及,「許教授」也不多見,最流行的是「許皮帶」。這個梗是從許家印誇張的皮帶扣來的,據說許家印對愛馬仕皮帶情有獨鍾。我對名牌服飾無所知,不知真偽。我只知道「許皮帶」的諷刺意味。

    從「許教授」到「許皮帶」,許家印和恒大大起大落,經歷了上市到首富,再從首富到兩萬億債務危機創下記錄。如此大開大闔的歷程,真要說出點眉目,足以寫本書。但是,主線是清晰的:成也「短平快」,敗也「短平快」。

    回顧1997年創業成功的「短平快」,與其說是許家印精心謀劃的經營模式,不如說是恒大唯一的選擇。恒大和許家印的人生一樣,幾乎白手起家。即便經歷了兩年快速發展後1999年,恒大集團在廣州房地產企業中排到不過第七名,也談不上實力多麼雄厚。

    起點之低可以想見,恒大沒有雄厚的自有資金,只能背靠金融的高槓杆。當時許家印沒有別的選擇。這一選就選出了二十多年的「真香」。

    短平快模式的成功,得益於房地產市場方興未艾的巨大需求,更得益於當時的政策環境。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政府為了應對危機,採取了擴大內需、刺激增長的對策,而房地產正是主要的扶持對象,金融渠道通暢寬鬆。恒大的「短平快」就是以高周轉配合高槓杆,把金融資源用到極致。因此,恒大乘勢而起,在危機中逆向成長。

    這種危機環境下的逆向成長,在恒大的發展歷程中還有一次顯著的表現。那就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再次開啟危機應對模式,房地產和大基建的聯動如火如荼,2009年香港上市的恒大再次以「短平快」踩準了點。

    而且,國內資金已經填不滿恒大這台龐大的地產金融機器,2010年,公司先後成功發債27.5億美元,創造了中國房地產企業全球發債的最大規模紀錄。恒大再一次從全球危機中獲得逆勢成長的空間。

    許家印確實可以說恒大不怕危機,因為他篤信危機背後的政策窗口。

    恒大真正的麻煩來自一輪輪的調控,這樣的麻煩反覆出現,許家印的應對方式是靠「貴人相助」,找到大資金注入硬扛,保持擴張勢頭不減。扛到調控結束,恒大逆勢擴張就會獲得巨大的回報。每次調控遇到麻煩時,許家印還都能找到貴人,都扛過去了。這得益於許家印的高情商在人脈經營上有獨到之處,但是相應的也讓他缺乏經營策略調整的反省意識和危機意識。

    所有的大潰敗都是在一連串成功的僥倖中積累出來的。許家印也不例外。

    站在許家印的角度看,「短平快」從沒有失敗過,上次扛得過去,下次也扛得過去。所以,「短平快」不是需要根據情況調整的經營策略,而是許家印篤信的唯一模式,也是他唯一會操作的模式——所有多元化嘗試都一敗塗地,就是因為許家印除了短平快就不會別的,而短平快並不能複製到其他行業。不管是賣水還是造車,都是如此。

    許家印對市場缺乏判斷是致命的短板,因為他習慣依賴政策,而不是分析市場。因此,恒大會堆積那麼多的不良資產。恒大危機體現在資金面,但根子在於資產質量。政策因素是導火索燒到頭,靠高槓杆堆出來的不良資產就爆雷了。

    總之,短平快一路快車到底,卻沒有等來政策春天。

    結語

    沒有經營者是全能的,任何大型企業的經營者都需要團隊的輔佐。「鍊鋼工人」許家印會有這樣的團隊,「許教授」也許會有這樣的團隊,但是意氣奮發的「許皮帶」不會有。

    看看恒大的內部籃球賽,就知道這個企業的「眾星捧月」到了什麼程度。連任澤平都留不住,「許皮帶」身邊都是什麼樣的人物,可想而知。

    所以,直到2021年10月22日,許家印才表示要縮表,還提出了一系列的「10年目標」——10年內要銷售額壓降到每年2000億左右,10年內不買地,以及10年裏完成由房地產向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轉型。——夢醒時分,還在說着夢話。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