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天價醫保藥,國外只賣200元?

    天價醫保藥,國外只賣200元?

    12月3日,2021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其中,70萬/針的天價救命藥諾西那生納首次被納入醫保,而且醫保談判的價格僅為3.3萬元。消息一出,微博話題「曾經近70萬一針罕見病救命藥納入醫保」登熱搜榜;截至目前,話題閲讀量達2.2億次,討論量達1.2萬次。然而,隨後的一則消息再次引發輿論熱議:這款列入中國醫保的天價藥,在澳洲只賣摺合人民幣200元。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幾年前,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無數人淚奔。

    頂着發青的臉頰,戴着缺角的線帽,蓋着慘白的被子,病入膏肓的呂受益,需要買昂貴的「格列寧」來控制病情。「願世間再無疾苦,願我們患病即可醫。」

    為了避免「呂受益們」的悲劇重演,12月3日,2021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靴子落地」,目錄新增74種藥品,其中70萬元/針的天價救命藥諾西那生納首次被納入醫保,醫保談判價格僅為3.3萬元。

    消息一出,微博話題「曾經近70萬元一針的罕見病救命藥納入醫保」登上了熱搜榜;截至目前,該話題閲讀量達2.2億次,討論量達1.2萬次。

    然而,隨後的一則消息再次引發輿論熱議:這款列入中國醫保的天價藥,在澳洲只賣摺合人民幣200元。

    那麼,事實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天價救命藥」進醫保,從70萬到3.3萬

    12月3日,一段視頻在網絡瘋傳。其中的內容是,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為爭取諾西那生納進入醫保,向藥企渤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代表們請求降價。

    視頻中,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張勁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先後8次砍價,渤健公司的代表們也8次離席交流。最後,經過兩輪九次報價,渤健公司代表終於同意將諾西那生納5毫升12微克每支的報價從53680元降到33000元,前後降幅接近40%。

    談判過程中,張勁妮的一句「每一個小群體都不該被放棄」,讓不少觀看了該視頻的SMA患兒家屬淚水決堤。這其中,也包括了抖音賬號「小石頭和馬大翔」的運營者「馬大翔」。

    2018年,馬大翔只有8個月大的孩子「小石頭」被檢查出患上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SMA」)。該病症被稱為是「嬰幼兒的頭號殺手」,80%-90%的患者是不滿18月的嬰幼兒。染病後,孩子會全身出現多處肌肉萎縮、肌無力症狀,包括呼吸肌、心肌等。若不及時治療,多數SMA患兒會最終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醫生當時就對我說,你也不用治了,孩子回家想吃什麼就給他吃點什麼吧。」馬大翔對《財經天下》周刊說。

    天價藥諾西那生納注射液,就是全球首個用於治療SMA的藥物。在2018年時,諾西那生納還未被引進國內,它在美國的售價為12.5萬美元/針。馬大翔從醫生處得知,一般SMA患兒第1年需要打6針,花費約75萬美元;此後要每4個月打1針,並且是永遠用藥。當時,他的心情是「絕望」的。

    數據顯示,SMA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其致病基因的攜帶率較高,為約2%,即50人中就有1個攜帶者;但從發病率來看,在10萬人中約有4-10人會得病。因此,它仍是一種罕見病,治療用藥的市場需求也較少,大型藥企也普遍不願投入資金研發,SMA的治療也長期處於未有藥品上市的空白期。

    直到2012年1月,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渤健Biogen與Ionis製藥達成了戰略合作,得以開發用於治療SMA的諾西那生納並將其商業化。2016年12月,諾西那生納注射液在美國獲批上市。自2017年5月起,諾西那生納陸續在不同國家獲批上市,先後登陸加拿大、日本、瑞士。

    馬大翔開始帶着小石頭進行康復訓練以延緩肌肉萎縮。他想通過這種方式,為孩子爭取更多的時間,等待諾西那生納獲批進入國內市場的那天。

    在康復訓練過程中,和小石頭一樣的SMA患兒們都需要相應的輔助工具,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馬大翔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大部分輔具的價格都較高,比如國產的站立架,好一點的產品價格為2萬-3萬元,進口產品的價格就要4萬-5萬元,此外像兒童輪椅、小推車等價格都在2萬-3萬元左右。「對我們這些已經承受了很大經濟壓力的普通家庭來說,這些都是非常昂貴的。」

    2019年2月,馬大翔殷切期盼的SMA「救命藥」諾西那生納終於在國內獲批上市,定價70萬元/針。

    對馬大翔而言,這個價格無異於「天價」。「我們當時想過賣房、賣車給孩子打針。但是醫生說,這個針每年都必須要打,如果中間停下,病症會更加嚴重。出於現實考慮,我們不得不放棄了。」馬大翔說,「從當初的『有病沒有藥』,到『有病買不起藥』,我們身為父母的愧疚感更深了。因為沒錢而救不了孩子,我真的非常難受。」

    但是,諾西那生納獲批,畢竟是打破了國內SMA患者一度「無藥可醫」的局面。到了2021年1月4日,國內患者第一年的藥物治療自付費用下降至55萬元,馬大翔和家人們立刻四處奔波籌錢,終於給小石頭打上了第一針藥。

    而現在,經過醫保談判的努力,諾西那生納被成功納入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這也就意味着,對於患者家庭而言,藥品價格可以降到3.3萬元/針左右,同時他們還可以享受到醫保的報銷分擔,每針只需自費1萬元左右,大大降低了用藥成本。馬大翔說,聽到這消息時,自己的心情「已經不能用激動來形容」。

    國外真賣200元?

    實際上,2020年的醫保談判就曾試圖將諾西那生納注射液納入醫保目錄,但根據當時的工作方案,它雖符合談判標準,卻未過綜合評審,最終無緣正式談判。但也就在那時,一則「國內70萬元/針的諾西那生納在澳洲售價僅205元/支」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了一波網絡熱議。

    不久前,在諾西那生納被納入醫保之後,這一國內售價70萬元的天價藥「在澳洲僅售41澳元(約合人民幣200元)」的傳言捲土重來,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他們討論是否「藥企含淚血賺」,也更擔心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會不會「上當受騙」。

    「天價藥」的定價在不同國家真的有如此大的差距嗎?

    對此,《財經天下》周刊查閲相關機構官方網站後發現,截至2021年12月7日,諾西那生納已在美國、澳洲、日本等多國獲批上市。官方數據顯示,該藥在美國定價為12.5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87萬元),在澳洲定價為11萬澳元/針(約合人民幣55萬元),在日本定價為949.3萬日元/針(約合人民幣62.5萬元)。

    相比之下,澳洲的該藥定價確實是獲批國家內最低的,但還遠沒有低至傳言中的41澳元/針。

    12月6日,有現居澳洲的網友在微博平台表示,傳言中提到的「每支41澳元」,「是因為澳洲有個PBS藥品補助清單,在清單上的藥無論多貴,個人只需負擔41澳元、低保户負擔6.6澳元。但每年澳洲需要使用這藥的只有160多人。」經《財經天下》周刊諮詢,該網友也提供了一份澳洲PBS藥品補助清單查詢訊息,對該消息進行了證實。

    公開資料顯示,PBS是澳洲的一個藥物補貼項目,為澳洲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處方藥物補貼,類似中國的醫保,為慢性病或長期服藥患者提供福利。澳洲PBS官網顯示,諾西那生納被列入補助清單後,雖然官方定價還是11萬澳元/針,但是實際售價41.30澳元/針。

    此外,《財經天下》周刊還發現,除了澳洲之外,在日本、挪威、加拿大等國,「天價藥」諾西那生納由於國家醫療政策的影響,價格也已開始趨於「平民化」。比如,在日本,有醫保的患者購買諾西那生納只需花費500日元/針,摺合33元人民幣;在加拿大,有醫保的患者需花費5700加幣/針,摺合2.8萬元人民幣。

    天價藥究竟貴在何處?

    這種「天價藥」之所以「貴」,也確實有其理由。

    據悉,僅就諾西那生納一種藥物的研發費用,渤健Biogen在2013-2016年就向Ionis製藥分別支付了1360萬美元、2770萬美元、7490萬美元和2.58億美元,累計約3.74億美元。在2015年-2016年,渤健Biogen在諾西那生納的臨牀試驗支出分別為42.8億美元、35.3億美元。

    2020年3月,《美國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稱,據估算,2009-2018年中,一款創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的平均成本為13億美元。

    相較而言,諾西那生納的研發費用就更高了,因為它不僅是國際劃分中處於First-in-Class(FIC)級別的創新藥,更是一種罕見病藥,也就是俗稱的「孤兒藥」。「押寶」它,對於當年的渤健Biogen來說也是一場豪賭:贏則壟斷市場,輸則百億美元級別的研發費付之東流。

    諾西那生納於2016年在美國獲批,正式成為全球首個治療SMA的藥物。然而,公開資料顯示,創新藥專利保護期為20年,但全球SMA的患病人數還不到50萬人。對於不得不考慮利潤的藥企來說,諾西那生納該怎麼用20年的時間從只有幾十萬人的市場上收回研發成本並獲取利潤呢?「高定價」也就成為這款藥物不可避免的命運。

    但這樣的高價格,無論在哪裏,都不是一般患者家庭所能承受的。部分國家便選擇通過創新性的政策,來降低這類「孤兒藥」的價格。例如,據公開資料顯示,對於罕見病,日本採取的是一邊對用藥研發提供支援、一邊對罕見病患者提供支援的方式。

    孤兒藥降價「博弈」

    在國內,以諾西那生納為代表的「孤兒藥」,又如何想辦法「降價」呢?

    根據2021年醫保目錄顯示,新增的74種藥品中,有7種罕見病藥,除了諾西那生納外,還有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氨吡啶緩釋片、治療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等。治療罕見病的「天價藥」進入醫保,在罕見病保障方面,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此外,國內藥企和社會各界人士也在探索更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商業保險、專項救助、患者組織援助等,以降低罕見病患者的資金負擔,增加他們獲得藥物的可及性。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中提出,社會要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形成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框架,即「醫保+其他途徑」多方共付模式。這也已經基本成為現階段罕見病高值藥品保障工作較為可行的方案。此外,多年探索之下,各省市也開始逐漸試點罕見病用藥保障的不同模式。

    例如,在2020年,浙江省設立了罕見病專項保障基金;山東等多個省份則通過省大病保險,將戈謝病、龐貝病等罕見病的天價藥物納入保障範圍。2021年3月,成都更是率先推出罕見病用藥保障政策,將包括諾西那生納等在內的7種罕見病藥物納入大病醫療互助補充保險範圍。

    「這些年來,孤兒藥、兒童藥、救急藥是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在2020年、2021年,都有地方在開始着手罕見病保障試點,我們對罕見病患者得到社會救治是有信心的,而且,一直以來都很有信心。」馬大翔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在《我不是藥神》影片的最後,格列寧被納入醫保,白血病患者們得到了救治,陽光灑遍大地,白樺樹又冒新芽。在2021年12月,天價救命藥諾生那生納也像影片中的「格列寧」一樣進入了醫保。更多的罕見病患者們,也在等待新的希望。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