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二十周年:從接受者、追隨者到貢獻者、參與者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艱難改革、談判歷程
中國入世談判是多邊貿易體制史上艱難的一次較量,在世界談判史上也罕見,經歷了15年的時間。
1986年7月10日,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錢嘉東向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總幹事阿瑟·鄧克爾提交了關於恢復中國GATT締約國地位的申請,開啟了復關談判的歷史進程。當時擬定三個入世基本原則:第一,WTO是國際貿易組織,沒有中國這樣大型發展中國家參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國只能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參加;第三,中國加入WTO,權力和義務一定要平衡。
中國復關進程和國內經濟改革緊密相聯,要加入WTO這個「市場經濟俱樂部」,實行市場經濟是基本條件。而這整整卡了中國6年時間。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從而結束了入世談判對中國貿易體制的審議。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復關談判正式轉換為入世談判。但由於美國及其盟友蓄意阻撓,中國開始同WTO136個成員國中37個成員國逐一進行拉鋸式雙邊市場準入談判,以確定中國要開放哪些市場、如何開放。其中最複雜、最艱難的談判對象便是美國。
1997年8月,中國與新西蘭簽署了世貿組織市場準入談判的雙邊協議,新西蘭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結束雙邊談判的西方國家。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兩國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達成雙邊協議,這是中國進入WTO的關鍵性一步。
2000年5月,中國與歐盟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達成雙邊協議。2001年9月,中國與最後一個談判對手墨西哥結束了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至此全部完成了與世貿組織成員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四屆入世談判代表團團長沈覺人、佟志廣、谷永江、龍永圖都從黑髮人談成了白髮人。
15年中,中美談判進行了25輪,中歐談判進行了15輪。雙邊談判的核心問題是確保中國以發展中國家地位加入,多邊談判的核心問題是確保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具體內容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農業、知識產權、服務業開放等一系列問題,其中農業和服務業是雙方相持不下的難點。經過艱苦談判,美歐等發達國家同意「以靈活務實的態度解決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問題」,中方最終與所有WTO成員就中國加入WTO後若干年市場開放的領域、時間和程度等達成了協議。中國對入世作出了兩項莊嚴承諾:遵守國際規則辦事,逐步開放市場。
在此過程中,中國不斷加大國內市場化改革力度,邊談判邊改革,取得了積極效果。重大改革舉措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自主降稅。自1992年12月至1999年底,中國先後進行了四次自主降稅過程。第一次關稅總水平由43.2%下降到39.9%,涉及3371個關稅稅目,降幅為7.3%;第二次由39.9%下調至36.4%,涉及2898個稅目商品,降幅為8.8%;第三次由36.4%下降到23%,涉及4964個商品稅目,降幅為35.9%;第四次由23%下降為17%,涉及4890個稅目,降幅為26%。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當年,中國平均關稅降至15.3%。
二是改革外貿管理體制。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實行的是以計劃經濟為主、高度壟斷的外貿管理體制,全國的進出口貿易主要由中糧、五礦、輕工、紡織等十大進出口總公司經營,各省市分公司嚴格按照總公司的指令經營,出口創匯全部上繳國家,盈利上交中央財政,虧損由國家全額補貼。對這種外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實行自負盈虧試點。1998年之後,首先在輕工、工藝和紡織三個行業實行自負盈虧試點,同時改革了外匯留成的分配辦法,允許不同商品制定不同留成比例,為企業自我發展、自負盈虧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打破外貿經營權壟斷。上述各總公司逐步下放經營權給省市分公司直至總公司同分公司脱鈎,同時賦予有條件的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外貿經營權已全部改為登記制。三是大幅度減少計劃管理商品,由最初的3000多種計劃管理商品分階段減至112種,徹底改變了企業出口必須申請配額的歷史。四是1994年實行匯率並軌結束了匯率雙軌制,保證了企業穩定的出口核算基礎。這些改革舉措大大激活了外貿企業經營活力,不僅滿足了關貿總協定的基本要求,為推動復關談判起到積極作用,也進一步釋放了中國外貿發展潛能,推動中國進出口貿易進入高增長階段。
三是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進入全面提速階段,1993年國務院推動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外貿外匯體制改革並取得積極效果,此外還進行了落實企業自主權改革和政企分開改革,撤銷了紡織工業部和輕工業部,合併了物資部和商業部。這些改革舉措在國際引起巨大反響,中國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基本達到關貿總協定的原則要求,為進一步推動談判爭取了主動。
經過多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入世談判,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以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審議並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主席卡邁勒堅定落下手中「入世槌」後,全場起立,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11月11日,中國代表團團長、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向世貿組織總幹事穆爾遞交江澤民主席簽署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批准書》,並簽署中國加入WTO議定書。
在中國政府代表簽署議定書、遞交批准書30天之後,即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成員。經過長達15年的談判,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獲得國際市場的多張「通行證」,標誌着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
中國入世二十年不斷履行承諾
從2001年起,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推動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積極主動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接軌,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開始了新的大融合。中國對大量的與貿易、投資和市場準入等相關的國內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予以修訂,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備,政策透明度大大提高,關稅與非關稅貿易壁壘逐年下降,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標準體系更具國際領先性,為中國走向全方位開放經濟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20年來,中國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
入世以來,中國不斷推動外貿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修訂對外貿易法,確立了中國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本原則。中國遵循「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原則修改了「三資企業」法,大幅取消對「三資企業」的限制性規定。2001年修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刪除了合營企業所需物資應先在國內購買及外匯收支應保持平衡等規定。2004年4月,中國對標世貿規則有關條款修訂了對外貿易法,增加了締結或參加關稅同盟協定、自由貿易區協定等區域經貿協定,參加區域經濟組織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對外貿易調查、對外貿易救濟、對外貿易促進等相關內容。同年7月,中國將進出口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打破了傳統的外貿經營體制,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敞開大門,增強了外貿主體活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國還多次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縮減限制和禁止類項目,2017年完全對外資開放的製造業有22個大類、167箇中類和585個小類,分別佔製造業的71%、93.3%和96.1%,2020年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中製造業僅4項。2020年8月出台《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提出了八大試點任務和122項具體舉措,重點在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推動服務貿易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等方面加強探索。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已出台。
同時,中國履行入世降稅承諾,從2002年起按入世承諾逐年下調關稅,至2010年全部履行完畢,關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此後繼續提升開放水平,2018年先後四次實施大範圍自主降稅;目前關稅總水平進一步降至7.4%。貿易加權稅率為4.4%,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021年關稅高於15%的商品不足4.5%,遠低於2017年的13.9%。尤其是對42個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提供免關稅待遇,促進了這些國家的商品出口。此外,除農產品按談判結果實施關稅配額外,進口配額等非關稅壁壘也相應取消。關稅稅率逐步形成了原材料、中間品、製成品由低至高的合理結構,實現了從「高稅率、窄稅基」向「低稅率、寬稅基」的轉變;關稅稅率稅級逐步縮減,結構更加清晰。並遵循世界海關組織多邊規則——《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製度》,定期修訂轉換稅則稅目,逐年調整完善本國稅目。8位稅目數量由2001年的7111個增至目前的8580個,稅目設置科學性、可操作性不斷提升。
在服務領域也不斷擴大開放範圍。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在服務貿易領域作出了廣泛和深入的承諾。這些承諾涵蓋了《服務貿易總協定》涉及的12個服務大類中的10個,並且在總共160個小類中的100個都作了承諾,承諾在2007年開放9大類100個分部門,包括了商業服務、金融、保險、電信、法律、會計、教育、建築、旅遊、運輸等主要部門。除銀行、電信、壽險和證券等極少數部門外,大多數部門在加入WTO的後過渡期均允許外商獨資。截至2007年全部履行,目前實際開放接近120個分部門,超出入世承諾標準。此外,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中國已經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27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2018年4月中國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將建成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全面擴大開放走在最前列。早在2001年,中國修訂《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取消了設立外資金融機構的地區由國務院確定的規定,2002年頒佈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外資金融機構可經營中國企業和自然人全面外幣業務。2005年7月以來,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持續推進。自2002年實施QFII制度、2011年實施RQFII制度以來,來自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家機構投資者通過此渠道投資中國金融市場。2019年外管局全面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起草《關於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等。同年7月份,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
總而而言,近年以來,中國金融業開放邁出里程碑式步伐,集中宣佈了50餘條開放措施,徹底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外資金融機構積極擴大在華佈局。不再對外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單獨設限,實現內外資一致。並持續提高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2021年10月29日,中國國債正式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至此,中國債券悉數納入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債券市場規模超過120萬億元人民幣,已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
此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國按照入世承諾修改了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如,2001年修改的商標法將商標專用權主體擴大到自然人,並完善了相應賠償措施,著作權法對國內外著作權保護一視同仁等。
入世20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2020年中國GDP佔全球比重為17%,而2001年僅為4%。中國積極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切實履行入世承諾,全面參與世貿工作,大幅對外開放市場。目前,中國已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經濟的飛躍。
202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46463億美元,繼續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第一位;利用外資1443.74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對外直接投資額達1329.4億美元,實現了跨越式增長。為各國分享中國紅利創造了更多機會。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數在華外資企業仍實現盈利。
尤其是中國提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來,截至2021年8月中國與17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相關合作文件,與十多個國家簽訂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絲路基金」與歐洲投資開發銀行建立了第三方合作的市場基金。2020年中國發起設立的亞投行已有103個成員,累計批准投資金額超220億美元,其中貸款前四位用於南亞、東南亞、西亞和中亞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
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說,中國重諾守信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讚賞。總體看,過去2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動機。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履行入世承諾可以得「A+」的分數。
履行入世承諾中深度參與規則制定
「從多邊規則來看,中國正從規則接受者、跟隨者轉變為規則制定的重要參與者,」李成鋼說,「從全球治理來看,中國正從公共產品使用者變成公共產品提供者。」從全球治理來說,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成為促進世界發展的正能量。
20年來,在主動接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履行入世承諾、推動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同時,中國在世貿組織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貿易政策審議機制、多邊貿易談判機制等領域,很快實現了從學習適應到合格履職的角色轉變,在維護國際公平貿易秩序和利用規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等方面,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2008年,7月1日至2日,WTO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委員會於在日內瓦順利召開第46次例會。會議由委員會新任主席、中駐WTO代表團一等秘書郭雪豔女士主持。這是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官員首次擔任WTO專門委員會主席並主持會議。7月末,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部長走進WTO總部,在部長級會議首次參與「核心談判圈」,在多個領域提出寶貴意見,開啟中國在積極推動參與多邊貿易體制規則制定過程中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的歷程。
尤其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以穩健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球貿易鏈中的「定盤星」,中國不再是逆來順受遭受反傾銷調查、備受國際學者同情的東方弱國,中國方案日益被世貿組織所重視。
在2005年完成入世時加入ITA(《訊息技術協定》)降稅承諾基礎上,2012年作為唯一發展中大國,中國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成員共同啟動ITA擴圍談判,科學擬訂談判方案,妥善處理開放與保護的關係,充分發揮訊息技術產業大國的引領作用,推動各方於2015年12月達成世貿組織成立以來第一份取消關稅的重要協議,也為中國產業擴大出口和轉型升級創造了重要機遇。
中國也深入參與世貿組織改革,拓展國際規則空間。着力推動世貿組織議題方面,深入參與議題談判,與美國、歐盟、印度、巴西等主要成員充分協商,務實推動世貿組織第9屆部長級會議達成首份多邊貿易協定《貿易便利化協定》。第10屆部長級會議首次承諾全面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在多哈回合談判中,中國積極貢獻中國智慧,提出農產品關稅削減分層混合公式,以及非農產品關稅削減「中國公式」,有效維護髮展中國家利益,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在《環境產品協定》談判中,建設性推動削減環境產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支持形成貿易便利、環境受益、發展獲益「三贏」局面。
中國為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提供了中國智慧,在《中國關於世貿組織改革的立場文件》中,闡述了中國對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的基本原則和具體主張,在《中國關於世貿組織改革的建議文件》中對關鍵問題提出了做法建議。
在積極推進加入《政府採購協定》談判方面,中國2007年正式提交加入申請書和首份出價,在2019年提交的第7份出價中,採購實體涵蓋了幾乎所有國務院序列機構,除自治區外的所有26個省級政府,鐵路、機場、金融等領域19家國有企業等;採購項目開放了全部工程項目、除涉及國營貿易以外的所有貨物項目和部分服務項目。至此,中國加入出價已形成完整框架,出價水平與參加方大體相當。
此外,設立「最不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項目」,支持促貿援助活動,幫助最不發達國家更好融入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並務實推進電子商務、貿易與健康、貿易與環境等規則現代化議題,提振世貿組織談判功能和成員信心。
一直以來,爭端解決、多邊貿易談判和貿易政策監督是世貿組織重要職能,也被稱作世貿組織三大支柱。但近年來,面對保護主義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衝擊世貿組織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上訴機構停擺,爭端解決機制陷入癱瘓。
在此過程中,中國聯合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做了許多重要工作,為鞏固世貿組織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如在上訴機構停擺後,中國與歐盟等20多個世貿組織成員一道,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協議中有關仲裁的條款,組織了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張向晨表示,在全球多邊貿易體制面臨保護主義衝擊的情況下,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中流砥柱。在原有多邊貿易規則之外,一些世貿組織成員正在進行新的探索。中國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投資便利化等諸邊協定的談判,在投資便利化方面,中國還發揮了牽頭作用。如,2017年,中國聯合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發起「投資便利化之友」機制,開展一系列非正式對話和高層研討。截至目前,這一機制已吸引超過三分之二世貿組織成員加入,還有很多成員表達了參與意向,足以說明這一機制的吸引力。
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支持全球抗擊疫情、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主動研究並參與應對疫情的市場開放有關倡議。
展望未來,張向晨充滿信心。「未來十年,有理由相信中國將成為世貿組織改革的有力推進者和重要貢獻者。中國在發展的同時,將為世界、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20年再出發:亂雲飛渡仍從容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無論對中國改革開放進程,還是對經濟全球化進程,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沒有中國的參加,世貿組織是不完整的,加入世貿組織也符合中國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需要。
加入WTO的20年中,中國抓住了國際分工體系調整和重構的戰略機遇期,積極參與和嵌入全球價值鏈,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在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領域成為全球的引領者。如今,中國正以砥礪前行得出的中國實踐、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走入世界舞台中央。
截至目前,中國已簽署並實施了17項自貿協定、涉及28個國家或地區,與自貿夥伴間貿易對中國總體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43%。2020年11月中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其中服務貿易開放部門達122個,較入世承諾增加22個。2020年12月《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經完成,該協定大幅取消金融、雲計算、醫療、物流、商業服務、環境等服務領域的准入限制。2021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開啟制度型開放新的里程碑。2021年11月中國還申請加入了《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未來,中國自貿區網絡將進一步優化完善。
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從微觀層面看,僅以製造業為例,企業國際競爭優勢取決於三個基礎方面:戰略競爭、科技研發競爭、產業鏈供應鏈競爭。中國企業在這三個領域都存在明顯缺項和短板。
不僅如此,來自西方國家的管制制裁、金融制裁、投資和貿易制裁的風險也在逐年增加。僅以貿易救濟調查為例,中國仍是最主要的對象國。2020年共有27個國家(地區)對華啟動120多起貿易救濟調查,創下2002年以來國外對華貿易救濟調查的年度新高。2020年,在對華啟動的20起反補貼調查中,有17起同時伴隨反傾銷調查。
尤其是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國際格局深刻演變,新技術革命突飛猛進,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全球經濟治理加速調整,規則主導權之爭更加激烈。中國比較優勢發生深刻變化,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大趨勢已不可逆的情境下,中國需要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和「亂雲飛渡仍從容」之定力,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國內國際創新資源,打造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對標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021年12月10日,為紀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世貿組織在日內瓦總部舉辦主題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融入與發展」的高層論壇。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表示,融入全球貿易體系能夠推動增長和發展,中國是其中的「教科書案例」。入世20年來,中國取得「令人驚訝」的發展成就,中國為全球減貧、對抗新冠疫情作出重要貢獻。她說,中國是世貿組織多邊和諸邊貿易談判的積極參與者,並在世貿組織改革中發揮積極影響力。
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為中國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成就,也造福全球經濟和世界人民。中方將繼續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世貿組織在漁業補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作出貢獻,並支持世貿組織進行必要改革以重振其關鍵職能。
會上,世貿組織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和美國前貿易談判官員温迪·卡特勒通過視頻連線參與討論。拉米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一個「決定性時刻」,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履職表現可以獲得「A+」評價。他表示,隨着中國在世貿組織中影響力的提升,中國應在貿易規則談判和世貿組織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龍永圖表示,入世加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中國與全球經濟體系的深入融合。中國舉辦進博會,鼓勵其他國家向中國出口,這是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又一例證。卡特勒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國際貿易史上的重要事件,是在「正確的時間做的正確的事」。
世貿組織副總幹事張向晨主持論壇時說,中國入世加速並夯實貿易全球化進程,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期待中國為世貿組織作出更大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溯20年來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對探索和深化更具戰略自主和韌性更強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推動和主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重構都具有重要意義。
李成鋼說,過去幾十年,中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經驗,已成為國際社會寶貴財富。在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為各國分享中國紅利創造更多機會。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