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一撇一捺」兩條高鐵 將改寫中國內循環下的城市格局

    「一撇一捺」兩條高鐵 將改寫中國內循環下的城市格局

    最近熱點很多,所以今天(12月15日)西十高鐵開工的消息,不算出圈。

    這個聽上去有點陌生的地名,很多人不知道這都是哪跟哪?

    換個形象的說法:

    4年後,你早上還在武漢長江邊吃熱乾麪,2個多小時後就能在大雁塔下喝羊肉湯了。

    圖源: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

    別覺得這不過是武漢、西安兩座城市的喜事,與你我無關。

    往大了說,這條鐵路將改寫內循環下整個中西部城市格局。

    聊西十高鐵前,先請出一條比西十高鐵還低調,但同樣重要的鄭萬高鐵。

    鄭渝高鐵連接鄭州與重慶,由鄭萬高鐵、渝萬城際與渝萬高鐵共同組成。

    其中鄭州-襄陽段已通車,襄陽-萬州段進入鋪軌階段,預計明年7月通車。

    如果是鄭渝(包括鄭萬)是中西部大地上的「一撇」,西武(包括西十)就是「一捺」。

    這「一撇一捺」,讓重慶、武漢、鄭州、西安兩兩之間有了最短路線。

    這4座城市所在的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4大城市群,正是整個中西部最頂級的4個城市群。

    去年內循環戰略提出後,人們再次想起中西部巨大的緩衝與戰略備份價值。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西部成為內循環的關鍵。

    鄭渝高鐵與西武高鐵的橫空出世,無疑大大暢通了中西部內部的「內循環」。

    如果沒有這「一撇一捺」,中西部4大城市群的交通走線呈「口字型」。鄭州去重慶,需要在武漢繞彎;武漢去西安,則得在鄭州繞彎。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

    無論是普鐵還是高鐵時代,看似密集的鐵路網,其實有規律可尋。

    說白了,中國鐵路幹線基本上是按照北上廣為起點輻射出去的。

    鄭州、武漢之所以是樞紐,其實是由北上廣輻射出去的線路交叉而成。

    換言之,武漢、鄭州佔着地理中心,卻不是政治決策與經濟活動的中心。

    不信的話,二哥梳理一下高鐵「八縱八橫」。

    整體上看「八縱八橫」,像「兩把弓箭、一簇火箭」。一把弓箭從上海入海,一把弓箭從廣深入海,一簇火箭從北京衝上雲霄。

    北京是京滬、京哈-京港澳、京港(台)、京昆4大通道的交匯。通過「八縱八橫」,北京理論上可直達除西藏外所有省份和地區(包括港澳台)。

    上海地位幾乎與北京一樣尊貴,也京滬、沿海、沿江、滬昆4大通道,同樣可直達除西藏外所有省份和地區(包括港澳台)。

    如果把廣深當作一個整體,則有京哈-京港澳、沿海、京港台、蘭廣、廣昆5條通道,樞紐地位可比肩京滬。

    所以,一線城市永遠是一線城市,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之前鄭渝以及西武之間,沒有沾上以北上廣為起點的輻射線路上,於是形成「口字型」空白。

    如今多了這「一撇一捺」,一切都不一樣了。

    西武與鄭渝十字相交,讓襄陽一躍成為地位非凡的高鐵樞紐。在中西部非省會城市裏,恐怕僅此一家。

    圖源:襄陽「十四五」規劃綱要

    襄陽似乎更受文藝作品青睞,無論是金庸的小說,還是李煥英的電影。但襄陽在經濟版圖中的存在感,並不高。

    其實,襄陽在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中,GDP高居第二。

    如果不是去年疫情打擊,很可能超過老對手洛陽,成為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的老大。

    有意思的是,襄陽、洛陽都是以工業見長的城市,經濟總量都是所在省份的第二,各自也是湖北、河南欽點的「副班長」。

    不久前,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份重要頂層設計規劃文件,《「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

    支持徐州、洛陽、襄陽、長治等城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這意味着,襄陽、洛陽的副中心地位已獲得國家支持。

    看樣子,襄陽與洛陽難分伯仲。

    有了西武與鄭渝高鐵,至少在交通方面,襄陽比洛陽多了一張王炸。

    儘管襄陽風光了,但真正贏家可能還是武漢。

    高鐵時代剛剛開啟時,因為京廣高鐵與滬漢蓉客專交匯,一度讓武漢最先搶跑。

    奈何起大早趕晚集。

    鄭州後來居上,最先填完「米字型」樞紐。讓武漢很沒面子。

    別說老牌樞紐鄭州,連之前不是普鐵樞紐的長沙,因為搶到「八縱八橫」裏的京廣、滬昆、渝廈,也有了跟武漢比一比的底氣。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京廣、滬昆高鐵開通,長沙還成了中國第一個兩條時速350高鐵線交匯的城市。

    反觀武漢,優勢可能不在高鐵線路的條數以及通達程度,而在於自身地理位置以及擁有高鐵的重要性。

    高鐵也分鄙視鏈。

    同為平行的「八縱」,包海、呼南的重要性能跟京廣、京滬比嗎?

    跟後者比,前者就像扶貧線路,或特殊情況下的戰略備用。

    「八縱八橫」版圖裏,武漢雖然只佔了京廣、沿江兩條,這兩條連接的卻是中國最頂級的四大城市群。

    尤其在溝通長三角和大灣區這兩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群方面,武漢比鄭州更有距離優勢。

    正是這個原因,西武高鐵一旦貫通,將成為西安去往東南沿海的最近通道。武漢將取代鄭州,卡在西安去往東南的樞紐位置上。

    不僅西安,整個大西北與東南沿海的交流,將因這條高鐵變得無比便利。

    對西安來說,反而挑戰更大。

    西安之所以成為「西北王」,很大程度是因為西北偏遠而閉塞,進出內地必經西安。

    倘若西北東南飛變得如此容易,西安「西北王」的地位或受到動搖。

    不過西安方面信心滿滿,覺得有外部競爭是好事,可以倒逼西安變得更強大。

    陝西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向「城市進化論」直言:「只有競爭才會有活力,偏安西北只會走向衰落」。

    西南雙雄之一的重慶,完全沒有西安的煩惱。

    畢竟鄭渝高鐵的開通,將大大拉近自己與京畿的距離。不至於像以前,無論去北京還是上海,必經武漢的唯一選項。

    湖北方面同樣歡迎鄭渝高鐵,從鄭州過了襄陽,這條高鐵基本都在翻山越嶺,經過神農架和三峽庫區。

    鄭渝高鐵湖北段沿線,可以說是湖北交通最不方便,也是最落後的地區。

    這條線雖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武漢的樞紐地位,卻幫全湖北省扶了貧,共同富裕更近了。

    相比鄭渝,西武高鐵對沿線的拉動,更顯而易見。

    無論從旅遊產業、航空航天到汽車製造等產業,武漢、西安及沿線城市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由武漢、襄陽、十堰組成的湖北重工業走廊——千里汽車走廊,全部在西武高鐵上。

    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接受「城市進化論」採訪時表示:

    「鄂西北從十堰延伸至襄陽、隨州、荊門、孝感、武漢形成了一條近兩千公里的汽車走廊,現在都在朝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恰巧西安和商洛近年也在佈局相關產業,看來這條「汽車走廊」有望進一步延伸。

    不止於此,在航空航天領域,作為「中國航天動力之鄉」的西安,擁有首個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而武漢則有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二者不乏合作空間。

    至於帶動旅遊業,更是標準動作。武漢、西安本身就是旅遊網紅城市,中間還有襄陽古城、武當山等歷史文化遺產,更有秦嶺腹地的群山秀水。想想一路都是美。

    最後說一個有意思的傳聞。

    西安、武漢兩座這麼重要的城市,大西北去往東南沿海的這麼重要的通道,怎麼現在才建?

    事實上,早在2011年1月26日,湖北和陝西就聯合向發改委、鐵道部呈報了《關於懇請將武漢至西安客運專線納入中國鐵路建設「十二五」規劃並開展前期工作的函》。

    該線路經過的地貌複雜,建設成本高。加之地方出資比例高,一開始兩省都覺得難以承受。

    傳聞陝西方面不積極一些,因為該線路在陝西只能帶動商洛,商洛本身經濟不強。

    而且陝西方面還規劃了一條與西武高鐵平行的西合高鐵,同樣可以聯通東南。

    為了加強襄陽、十堰與武漢的聯繫,湖北方面咬着牙將西武高鐵(武漢-十堰段)以城際鐵路的名義先上馬,並於2019年通車。

    可今年3月,由中國發改委、交通部、中國鐵路局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四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對新修高鐵做了諸多限制。

    陝西隨即宣佈:「於2017年12月集中開工的4條關中城際鐵路全部進入暫停建設階段。」

    這4條城際鐵路分別是西安至韓城、西安至法門寺、法門寺至機場、閻良至機場。一個省暫停所有城際鐵路建設,這是非常罕見的舉動。

    被判死刑的還有西合高鐵。

    由於該通道與西武通道基本平行,按照要求應該在西武高鐵建成投用後,利用率達到80%以上時,再適時推動。

    於是西安抓住機會,加速推動了西北往東南方向的,目前唯一的這條通道的開工建設。

    在高鐵審批收緊從嚴的當下,西武高鐵能如此高調且順利的推進,顯得彌足珍貴。

    圖源:西安發布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