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騰訊減持京東背後的三個關鍵問題

    騰訊減持京東背後的三個關鍵問題

    今日,騰訊以派息方式「揮別」了京東第一大股東位置。

    12月23日,騰訊將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騰訊股東。本次派息後,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16.9%降至2.3%,不再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

    根據京東向美國SEC遞交的文件,截至2021年2月28日,騰訊通過全資子公司黃河投資有限公司持有京東527207099股A類股票,持股比例為16.9%,為京東第一大股東,享有4.6%投票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持股為13.9%,有76.9%的投票權;沃爾瑪持股為9.3%,有2.5%的投票權。

    這也就意味着騰訊將京東股份拋出後,劉強東成為京東集團第一大股東。

    消息一出,資本市場對京東和騰訊的反應截然不同。騰訊這邊,資本市場回以「熱吻」,開盤股價一度漲超5個點;反觀京東港股股價則一度重挫,跌超10%,

    騰訊自2014年3月10日首次入股京東至今已歷經8年,今日這番異動,於騰訊,於京東,分別意味着什麼?妙投摘錄兩份妙投投研清單,為您分別解惑。

    為何騰訊減持京東後股價大漲?

    這則交易本身之所以被看好,首先是騰訊股東能獲得雙重利好:一方面股東有靈活選擇權,可以自行決定出售或持有京東股票,且小股東都可以參與;一方面此次派息金額超千億(以昨日港股收盤價計算),直接分股票可以合理避稅。另外,理論上騰訊不大舉拋售京東股票,也可避免後者股價出現大幅波動,有利於資本市場穩定。

    騰訊此次減持京東最引人關注的還在於:派息後,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17%降至2.3%,不再為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

    雖然騰訊表示派息後與京東戰略合作的關係不會變,且自身「長期投資」戰略未曾改變,但仍引得眾多猜測。比如,騰訊減持京東,是不看好其發展前景,還是在電商業務上有新的佈局?這是否意味着騰訊的投資帝國將逐漸鬆動?甚至,美團、快手會不會出現在下一個股權派息的名單上?

    騰訊為何減持京東?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1、投資正常退出。

    按照騰訊的說法,自己要投的是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待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從財務角度,騰訊剛投資時京東每股20美元到如今的70+美元,可謂收穫頗豐。

    2、提前將可能影響財務表現的「風險因子」剔除。

    2021年三季度,騰訊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虧損高達364億元,主要是其持有的美團、快手、唯品會、京東、拼多多等網路股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挫,帶來的投資損失。

    此外,京東之前在騰訊的財報中屬於「聯營企業」,需要合併利潤和現金分紅,而京東2021年三季度淨虧損28.07億元,也確實「拖累」了騰訊的業績表現;而減持後京東將成為騰訊的金融資產,影響不到利潤表,即使明年京東盈利情況不佳,騰訊也不會受到多大沖擊(畢竟電商稅、電商大盤等未知影響因素太多)。

    3、京東在騰訊生態中重要性下降。

    當初騰訊和京東聯手有對抗阿里,發展電商業務的意圖。如今騰訊電商生態中落下的子越來越多,京東的唯一性不再,地位逐漸下降。

    4、擺脱「資本無序擴張」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今年「反壟斷」從頭貫徹到尾,騰訊此舉亦被看作主動降低被監管的風險。所以合理推斷,京東之後,騰訊還會有選擇性地減持或退出一些戰略投資夥伴。

    5、騰訊通過實物分紅提升自身股價,節省稅收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其現金流。

    股票分紅是上市公司提振股價的常規動作,且相比現金分紅,股票分紅會為騰訊省掉約20%的稅收,為股東省去股息稅。此外,實物分紅方式不會影響騰訊現金流。

    對騰訊有何影響?

    但減持京東不意味着騰訊不看重電商業務,而是其在電商或者說購物領域有新的發展。

    在拼多多橫空出世後,人們才發現微信的社交流量可以被這麼用到電商上,而先站隊騰訊的京東則未能開發出這流量寶庫。但拼多多也不是騰訊購物的終極體,甚至同一陣營裏的快手電商也不是,如今騰訊憑藉微信有着更大的機會。

    據業內人士估算,微信生態裏今年真實GMV可能在3.5萬億以上。去年微信生態的GMV才8000多億,之所以發展迅猛,和當前環境下微信的特殊性有關。

    首先,微信是強社交關係,這種信任關係加上微信支付、小程序的普及和視頻號的發展,讓其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一個操作系統,商家和用户可以很順暢實現交易,電商轉化效率足夠高。

    其次,在《開放外鏈後騰訊會經歷什麼?大家都想錯了》一文中也闡述了微信對商家的吸引力,只支付通道手續費,用户沉澱在私域觸及和復購成本低等等,所以商家會更希望全網種草,微信成交。而這也讓微信生態更加繁榮,增加了後續的商業機會。

    除了電商業務,騰訊的投資業務也一併引起關注。

    但減持京東不代表騰訊最重要的投資業務會「萎縮」,而應該視為調整。今年騰訊系仍投出了250多家公司(IT桔子),尤其是遊戲領域有60多家,考慮到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目標是成為最強的遊戲公司),騰訊此舉預示其未來會進一步加強對自身重要業務體系的控制。另一個佐證是,騰訊不久前剛全資「買下」搜狗。

    此外騰訊「脱虛向實」的策略非常明顯,其2021Q3研發開支就達到137.3億元,創今年單季新高;這裏又有大部分投在了2B業務上。所以未來騰訊在晶片、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上的投資也不會減少。

    最後,大家普遍把騰訊減持京東看做網路行業「合縱連橫」,尤其是AT爭霸格局的瓦解,未來網路業的競爭將更加複雜化。

    京東所受影響幾何?

    不可否認的是,得益於騰訊流量的支持,京東一度扭轉了用户流失的危險局面。

    在2018Q3和2018Q4,京東的年活躍用户數分別按月下降2.74%和按月提升0.03%,面臨着用户流失的風險。

    在2019年5月10日,京東與騰訊重新簽署協議,自5月27日起騰訊將繼續為京東開放微信一級、二級入口三年,提供流量支持。2019年10月31日,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台「京喜」正式接入微信一級入口,搶奪下沉市場流量入口。

    在騰訊流量的加持下,京東自2019Q2起逐漸恢復用户增長,之後呈現出了穩定的增長態勢。

    隨着網路紅利消退,存量競爭加劇,網路平台的流量焦慮持續被放大。對於京東而言,尤其是平台業務,前有阿里巴巴、拼多多等老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後有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分流。

    雖然京東自營業務具備競爭壁壘,用户粘性也較高,但自營業務天花板有限,京東只能靠拓展平台化業務打開估值空間。也就是說,一旦失去騰訊的支持,京東平台業務進展將更加緩慢,不利於其提高盈利能力和天花板。

    不過,至少在2022年5月27日之前,騰訊與京東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仍然有效。所以在此之前,京東業務所受到的影響不會很大。

    此外,在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背景下,「退出」與自身主營業務無關的公司將成為必然。對於京東而言,相比直接減持,騰訊此次以派息的方式退出,會大幅降低京東股價的負面影響。

    同時,騰訊「温和」之舉,也側面表明京東和騰訊的戰略合作依然存在。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