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IPO收割機,這家公司投了20%的獨角獸

    IPO收割機,這家公司投了20%的獨角獸

    據統計,2021年中國295家獨角獸公司中,有59家背後有騰訊投資的身影,31家有阿里系身影,小米和百度分別有20家和19家,依次排在騰訊和阿里之後;京東參投的獨角獸有14家,排在第5;之後分別為美團和字節跳動,其擁有獨角獸企業數量分別是10家和5家。

    與財務投資以獲得財務回報為主的投資邏輯不同,網路巨頭CVC的投資考慮的是業務生態佈局與投資回報的雙重因素,因此在賽道選擇上一般具有一定的偏向性。

    從網路公司(騰訊、阿里、小米、百度、字節跳動、京東、美團)擁有的中國獨角獸企業賽道分佈來看,網路公司投資主要集中在汽車交通、企業服務、電子商務、醫療健康及智能硬件領域。

    汽車交通領域,小米、百度均在2021年宣佈親自加入造車陣營,在大舉進軍的同時,已分別參投5家該領域獨角獸企業。騰訊及阿里在該領域也分別參投5家獨角獸,美團和京東則各自參投2家。幾乎沒有巨頭想要錯過新能源造車。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政策背景下,企業服務成為繼汽車交通領域後,網路巨頭較為偏好的投資領域,同時也是網路公司自己加大投入的領域。網路公司中,騰訊和阿里早在2019年就加緊在ToB領域佈局。據悉,在2020年底,ToB業務收入就已成為騰訊第二大收入來源,根據騰訊 2021 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其實現營收約 1424億元,按年增長13%。其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按年增長 30%至433億元,已成為了騰訊主要的業績增長點。

    騰訊ToB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阿里也不甘示弱,在2020年9年,阿里宣佈新一輪戰略部署,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雲全面融合,並整合阿里集團相關力量,將雲釘一體戰略全面落地。自此阿里以「雲釘一體」的ToB版圖逐漸展開。在 2021 年中國獨角獸中,阿里有9家企業服務類獨角獸,騰訊緊隨其後,也參投過6家。除此,京東、小米也均在該領域捕獲獨角獸企業,分別為 4 家、2家。字節跳動及百度則均參投 1 家企業服務類獨角獸。

    電子商務及醫療健康領域,均是騰訊投資最為看重的賽道,首先電子商務領域,騰訊從未放棄過自研與孵化,但從拍拍網到 QQ 商場,一直並未有太大起色。2020年騰訊又先後推出小鵝拼拼和騰訊惠聚兩款電商產品,也沒有造成太大波瀾。但在投資方面。騰訊投資是京東和拼多多的投資方,現有電子商務領域獨角獸也有9家。在醫療健康領域,騰訊投資坐擁10家獨角獸企業。

    電子商務與醫療健康領域,除騰訊之外,其他網路企業也在佈局,但集中在 2-3 家左右;另外在智能硬件領域,騰訊、小米和百度在推出智能硬件產品的同時,也分別擁有2-3家智能硬件領域獨角獸公司。具體來看:

    2021 年中國獨角獸企業中,騰訊合計投資 59 家企業,共出手 106 次,4 次參投的企業合計有 6 家——其中 2 家為醫療健康領域企業,分別為網路醫院平台圓心科技(原妙手醫生)、腫瘤領域數據服務平台思派健康。另外參投 4 次的獨角獸分別為人工智能領域神經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燧原科技、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明略科技、全球跨境支付平台 Airwallex 空中雲匯以及健身工具類應用 Keep。

    2021 年 10 月,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IPO 前,騰訊投資持股 19.55%,為第二大股東;2021 年 1 月,燧原科技完成 C 輪融資,最新股權穿透圖顯示,騰訊投資持股 20.47%,為最大股東;另外,騰訊投資也是思派健康的最大股東,2021 年 8 月,思派健康港交所交表,IPO 前,騰訊投資持股 27.67%。

    騰訊3次參投的企業合計也有 7 家,包括誼品生鮮、興盛優選、小紅書、銷售易、鯨靈集團、晶泰科技以及 G7 匯通天下。2021 年 7 月,誼品生鮮擴大註冊資本,從 5.67 億元大幅擴至 29.96 億元。騰訊認繳資本則從 2020 年 10 月的 7961 萬元,增至 13.6 億元。騰訊成誼品生鮮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 45.4%。

    另外,騰訊2次參投自如網、轉轉、醫聯、微醫等 14 家企業,同時也是智慧芽、雲學院等的參投方。

    在行業領域,騰訊在獨角獸企業中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醫療健康、電子商務及企業服務領域,分別投資 10 家、9 家及 6 家獨角獸。騰訊投資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與獨角獸集中領域一致,可以看出騰訊投資偏 VC 的屬性。電商及企業服務領域,則與騰訊打造業務生態關聯度較高。

    整體來看,在獨角獸企業中,騰訊佈局眾多,較為分散,對多數企業佔股不算大。對部分優質企業,通過多次的追加投資,騰訊實現了較大比例持股,甚至成為其最大股東或最大機構股東。不過一直以來騰訊對投資企業決策控制力度並不強,一般很少干涉其經營事務。2021 年 12 月 23 日,騰訊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有約 4.6 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本次派息後,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 17% 降至 2.3%,騰訊不再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這一舉措也被外界認為是騰訊面對反壟斷做出的積極應對措施,那麼,對於其控股的獨角獸企業,騰訊又是否會有相應的動作?

    2021 年中國獨角獸中,阿里投資或拆分的有 31 家企業,雖較騰訊投資少 28 家,但以數量計,其也僅次於騰訊投資。阿里在 31 家企業中投資 51 次,多次投資同一家獨角獸企業的概率並不高。阿里 7 次參投哈囉出行 Hellobike——2021 年 4 月,哈囉出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彼時,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 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 是哈囉出行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 36.3% 的股份。7 月 28 日,哈囉出行正式對外表示,已向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發出聲明,要求撤回此前提交的 IPO 申請。11 月,哈囉出行再獲螞蟻集團和阿里巴巴聯合投資的 2.8 億美元。

    阿里系 3 次參投曠視科技 MEGVII 及斑馬智行。曠視科技自 2019 年就吹響上市號角,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分別持股 8.21%、5.9%、2.72%,淘寶中國持股 14.33%,螞蟻金服通過 API(HONGKONG) Investment Limited 持股 15.08%。綜合計算,「阿里系」是曠視科技最大股東。但此次赴港上市,曠視科技採用同股不同權方式,曠視的控制權依然在三位創始人手裏。

    另外,阿里系 2 次參投包括新康眾、小紅書、KK 集團等 9 家獨角獸企業。阿里在獨角獸企業中,投資領域 TOP3 分別為企業服務領域,投資 9 家;汽車交通領域,投資 5 家;物流領域,投資 5 家。

    排在阿里之後,投資 2021 年中國獨角獸最多的 CVC 為小米,其在 20 家獨角獸企業中投資 28 次,3 次投資智能家居產品研發商追覓科技、電台音頻聚合平台蜻蜓 FM、網路財稅服務平台慧算賬。其中,追覓科技是小米生態鏈企業,對於生態鏈企業,小米依然保持合作而不佔股的風格。另外,小米 2 次參投金山軟件旗下游戲開發工作室西山居及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

    小米現有獨角獸企業,主要為先進製造和汽車交通類企業,其分別有 6 家和 5 家獨角獸。在先進製造領域,小米參投 4 家集成電路公司及 1 家軍工製造公司星際榮耀和 1 家傳感設備公司 SmartSens 思特威;在汽車交通領域,小米參投汽車後服務公司 NewLink 能鏈集團、動力電池研發商蜂巢能源、中航鋰電以及自動/無人駕駛公司禾賽科技和縱目科技。

    百度現有中國獨角獸企業個數僅次於小米,為 19 家。百度在 19 家企業中,投資 22 次。它 3 次投資威馬汽車,2 次參投網路智能電視品牌酷開。百度現有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交通領域:3 次投資的威馬汽車為汽車製造公司;汽車後服務領域,百度投資途虎養車;交通出行領域,百度投資首汽約車。另外車聯網企業億咖通科技及自動/無人駕駛研發商禾賽科技背後也有百度的身影。而除汽車交通領域,百度在其他領域現有獨角獸企業均為 1-2 家。

    京東在 14 家獨角獸企業中投資 18 次,3 次參投新潮傳媒,2 次參投花生好車。京東在企業服務領域,投資 4 家獨角獸,其 3 次參投的新潮傳媒為銷售營銷類企業服務公司,另外 3 家分別為數據服務公司 TalkingData 以及前沿技術類公司特斯聯和雲知聲。

    美團現有獨角獸企業 10 家,它 4 次參投酒水 B2B 電子商務平台易久批,2 次參投誼品生鮮和高仙機器人。美團投資 3 家消費品牌獨角獸,分別為 Manner 咖啡、蜜雪冰城及喜茶 HEYTEA。投資 2 家獨角獸的行業分別有電子商務和汽車交通。

    字節跳動在 5 家獨角獸中,投資 9 次,其 3 次投資漫畫 APP 快看漫畫,2 次投資家庭服務機器人供應商雲鯨智能及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平台摩爾線程。除此,字節跳動投資的獨角獸還有全球跨境電商基礎設施服務商縱騰集團和咖啡連鎖品牌 Manner 咖啡。

    綜合來看,CVC 對獨角獸的投資相對於 VC/PE「搶佔」或「培養」獨角獸,與獲得投資回報的邏輯還是存在較大區別。CVC 投資在業務協同和投資回報的博弈中,依然是業務協同佔上風,如騰訊對看中的業務生態企業,依然會選擇加碼投資以達到控股的目的。其他 CVC 更是重點考慮業務生態,所擁有的獨角獸企業在業務上存在一定協同。如小米所投資的獨角獸追覓科技及蜂巢能源都已被納入其生態鏈企業名錄,成為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