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三年經營虧損近29億的商湯,你敢投麼?

    三年經營虧損近29億的商湯,你敢投麼?

    本文核心觀點:

    1、商湯科技是「AI四小龍」中體量最大的,同時研發投入最高,虧損最嚴重;

    2、商湯科技在多項業務上面臨較強競爭。

    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推翻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暴力統治,顛覆夏朝,開創了中國改朝換代的先例。因為商湯功績顯赫,在史書上一直被並稱為堯舜禹湯。

    商湯科技,如此取名,足以彰顯其野心。一直以來,商湯科技給人一種很「豪華」的感覺:首先是團隊很「豪華」,商湯擁有40名教授,5000多名員工,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科學家及工程師,包括250餘名博士及博士候選人。

    商湯科技的融資很「豪華」,商湯科技在上市前獲得了12輪融資、共計融資52億美元。投資方里有IDG、鼎暉、軟銀、阿里巴巴、厚朴投資、老虎基金、淡馬錫等多家明星投資機構。

    12月30日,商湯科技港股成功上市,成為「AI四小龍「IPO第一股。截至當天收盤,商湯科技股價為4.13港元,漲幅為7.27%,總市值為1374.56億港元。

    其他「AI四小龍」中,雲從科技、曠視科技雖然比商湯科技早拿到IPO批文,但是還在排隊的進程中,依圖科技早在6月底就宣告終止科創板上市,這次IPO競賽中,商湯科技拔得頭籌。

    「AI四小龍」都靠機器視覺起家,目前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在手機端爭相和各大廠家合作,雲從和依圖已經轉移主要方向,雲從發展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依圖軟硬結合,開始涉足AI晶片設計。

    目前「AI四小龍」既相似又不同,那麼商湯科技的經營情況究竟如何,本文帶大家一探究竟。

    公司基本面看不懂,妙投幫你來拆解。本文為妙投會員專享「妙解公司」專欄《三年經營虧損近29億的商湯,你敢投麼?》的公開版。掃描下圖二維碼,領取優惠券,購買妙投會員,解鎖更多精彩內容,還有更多上市公司、熱門賽道的詳細分析,幫你看懂公司、看懂行業,投得明明白白。

    一、出道即巔峰

    商湯科技是一家「賦能百業」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自主研發並建立了深度學習平台和超算中心,其創始團隊源於2001年創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包括了創始人湯曉鷗以及實驗室的核心成員。

    2014 年初,Facebook 對外宣稱,用 750 萬人的數據對計算機進行訓練後,其人臉識別準確率已經接近人眼識別能力。

    2個月後,2014 年 3 月,湯曉鷗團隊發布 GaussianFace 人臉識別算法,在 LFW 數據庫上準確率達 98.52%,在全球首次突破人眼識別能力。

    2014 年 6 月起開始發表DeepID 系列算法,逐步將人臉識別準確率進一步提升至 99.55%。

    計算機的識別準確率首次超過人眼,讓湯曉鷗團隊名噪一時,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認為,這意味着計算機視覺技術有可能實現商業化落地。他隨即飛到香港,拜訪湯曉鷗團隊,隨後投出了數千萬美元,2014 年 10 月,商湯科技正式成立。

    成立以後,商湯科技每年都有重磅產品推出:

    2015年,商湯自主研發出深度學習框架SenseParrots;

    2016年,推出SenseME及SenseMARS用於智慧生活板塊,自動駕駛平台Smart Auto;

    2017年,研發城市方舟平台,用於智慧城市板塊;

    2018年開始,商湯科技自研了AI專用晶片STPU,於2020年1月流片成功,截至今年6月30日,商湯科技共量產了1.1萬顆STPU晶片;

    到了2021年,商湯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數目已經超過了22000個,專利申請數目則超過8000個。

    在成立至今的7年間,商湯科技進行了多次業務調整,最初的業務是人臉識別技術到教育與醫療,2019年,商湯科技將原有架構調整為事業群架構,並開闢出AI 教材、AI 醫療、AI 晶片等多條新業務線,目前業務營收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

    在這四大板塊中,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佔比最高,合計佔據了總收入的80%,智慧商業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佔據總收入的43.1%和39.2%,智慧城市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佔據總收入的39.7%和47.6%。

    商湯科技以軟件平台為中心支持四大板塊,通過統一的AI基礎設施來支撐面向各領域的AI模型生產和軟件開發,大部分是通過向系統商收取相應的AI應用軟件授權費和軟件訂閲費,以及提供軟硬件一體產品解決方案獲得收入。

    根據披露,以2020年收入計,商湯科技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軟件供應商及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件供應商。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軟件平台的客户數量累計已超過2400家,其中包括超過250家《財富》500強企業和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家汽車企業,同時,商湯科技賦能了超過4.5億部手機和超過200款手機應用程序。

    那麼商湯科技具體的收入和利潤究竟如何呢?

    二、「流血」上市

    過去三年間,商湯科技在「AI四小龍」體量最大,營收是曠視的兩倍多,是雲從、依圖的三倍甚至更多(說明:雲從科技數據披露至2020年底,依圖科技數據披露至2020年H1,下同)。

    商湯科技的毛利在「AI四小龍」中也是最高的,從2018年的56.48%上漲到2021年的72.95%。

    人工智能雖然描繪了很美好的未來,但是利潤卻比較「骨感」,從「AI四小龍」的財務表現來看,目前還沒有一家是實現盈利的:商湯科技三年半虧損了超240億元,曠視科技三年半累計虧損146億元,依圖科技2018-2020年上半年,兩年半累計虧損61億元,而云從科技則三年2018-2020年累計虧損超過26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商湯科技242億虧損裏包含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股權激勵」等各項因素,剔除之後,調整虧損為28.6億。

    (優先股簡介:優先股是目前比較受到投資方喜歡的一種投資方式,優先股不屬於股權投資,屬於被投資企業的「金融負債」,投資人享有每年的固定利息,並且還可以和被投資企業約定如果不能在某個時間節點上市,需要以一定溢價回購,如公司上市,則投資人有權選擇將優先股轉為普通股,然後在股市上退出。因為優先股的「金融負債」屬性,被投企業在發展壯大後,容易出現優先股導致的虧損,這部分虧損是公司增值導致的,而非業務虧損,融資越多、估值增長越多的公司會錄得越大額虧損。一旦成功上市,優先股就會轉為普通股,這部分不利影響就會完全消除)

    「虧損」問題是AI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在虧損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曾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中作過分析,由於人工智能產業尚處於起步期,技術還不夠成熟,用户接受度低、市場規模小、運營成本高,人工智能企業盈利困難。而這也幾乎是所有處於產業起步期的企業都會面臨的。

    另外,行業出現普遍性虧損高額研發費用有關。

    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通常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大額度的研發投入是企業虧損原因之一。商湯科技最高,三年半投入近70億元,甚至一度相當於其他三小龍的研發費用之和。2021年上半年,其研發投入已經甚至已經超過了營收。

    應收賬款高企,經營性現金流也常年為負,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H1的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7.5億、-28.69億、-12.29億、-8.31億。

    商湯科技由於優先股負債不斷提升,總資產負債率逐年走高,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分別是131.65%,144.49%,154.4%,171.24%,剔除優先股負債的總資產負債率,2018-2021年上半年分別為22.46%、31.30% 、28.91%、9.79%。

    商湯科技的業務比較有前景,業績現階段還是虧損的,那麼上市後,要注意哪些風險和機會呢?

    三、IPO背後,隱憂重重

    商湯科技內憂外患,外部因素有競爭風險和AI技術落地風險,內部有客户過於集中風險。

    1、競爭加劇影響利潤

    商湯科技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競爭風險。

    在人工智能這個賽道,已經有很多巨頭在佈局。百度率先提出All in AI,騰訊宣佈AI in all,馬雲創立達摩院,科大訊飛和海康威視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做得風生水起。

    除了上述巨頭,「AI四小龍」之間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在大家一致看好的手機應用賽道,商湯和曠視更是打的不可開交。

    OPPO、VIVO兩大手機客户都分別位列商湯和曠視的客户名單,手機廠商不願冒險押注一家供應商,不同的手機型號應用不同的解決方案。

    曠視科技的客户包括OPPO、vivo、小米、諾基亞、榮耀。商湯方面在為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等提供技術方案,包括人臉解鎖、智能美顏、智能濾鏡、背景虛化、智能相冊方案等。

    商湯開始自研晶片,包括人工智能專用晶片STPU,AI ISP晶片。

    這是一個需要海量資金投資的方向,去年上市的人工智能晶片公司寒武紀還沒有找到自己晶片的商業化落地方向,處於虧損的狀態,海外晶片巨頭在人工智能晶片這個領域更是耕耘了好久。

    商湯所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更是目前的賽道大熱點,多家巨頭盤踞:

    華為今年和極狐阿爾法合作的自動汽車駕駛系統讓人記憶猶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雖然爭議不斷,但是不斷在進化,百度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多個城市路測,還有多家獨立的自動駕駛系統公司比如5個月融資6億美元的文遠知行,以及獨立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廠商。

    就連「AI四小龍」中的依圖科技也在2020年3月成立的依行科技,為自動駕駛提供解決方案供應商。

    自動駕駛作為汽車工業百年難得一遇機會,不僅是上述企業參與,甚至蘋果、小米、OPPO也已經參與其中。

    對於像商湯一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自己不造車,主要靠與汽車廠商合作來獲得收益。然而汽車廠卻並不一定想長期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委託與別人。

    上汽董事長陳虹在六月底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給出了一個明確觀點:「與華為的這種合作使華為成了靈魂,而上汽成了軀體。對於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因為要把『靈魂』握在自己手中。」

    在上汽董事長陳虹已經發出靈魂拷問的前提下,商湯和車企的合作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

    目前商湯有四大業務領域,但是無論哪個領域或者未來新進入哪個領域,商湯和一眾AI公司都將陷入同質化產品的紅海競爭泥沼中,誰也不具備更獨特的技術競爭優勢。

    2、技術落地難影響收入

    李開復在《AI·未來》中談到,今天AI不再需要諾貝爾級別的創新,而是將現有技術產品化,商業化,創造出真正的價值。現階段,商務能力和運營能力要比技術研發能力更重要。

    人工智能作為技術賦能的角色,其價值常常不能直接表現為業務收入。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工智能企業並不直接銷售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而是將其作為改善其他產品或服務性能、體驗或效率的支撐工具,如應用在電商、搜索、社交、新聞推薦等,提升其運作效率和用户體驗,但無法直接為其提供直接的銷售收入,而這也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經濟價值被低估的原因。

    3、客户過高集中影響經營穩定

    商湯客户收入較為集中,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最大客户應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8.7%、7.7%、11.9%及22.9%,而五大客户應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28.4%、26.3%、31.4%及59.3%,這容易形成客户依賴。

    寫在最後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我國針對性地提出了「三步走」的階段性發展任務: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25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到2030年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商湯科技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的先鋒,目前雖然是無法盈利,但是發展速度和研究成果有目共睹。目前人工智能賽道還處於發展的初期,商湯科技作為「AI四小龍」中第一個成功IPO的公司,會加速公司發展,有利於提升戰略的執行和降低負債率,同時也給行業帶來示範效應。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