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炸:恒大海花島39棟樓、43萬平方違建統統拆掉!
01
元旦節日,是中國房地產巨震的一天,也是歷史中轉折性事件。
一張關於恒大海花島的行政處罰在網絡傳開來:要求海南海花島2島的39棟樓在10天內拆除!

局長看到這條消息時嚇得虎軀一震,趕緊查看了消息源頭。原來是上海報業集團主管的財聯社報道的,那應該假不了。
新聞當然不是說要把整個海南儋州的海花島給拆了。海花島是一個人工島,是由1號、2號、3號三個島組成的。
這39棟也就佔2號島的1/10左右,佔整個海花島的1/30左右。

即使是這樣,請注意數量39棟,不是第39棟。規模如此龐大,要短短10天之內拆除,恐怕只有集體爆破一個辦法了。
43萬平方,按單價1.9萬來算,總價值81億,還有龐大的拆遷費,想想都刺激,比跨年煙花牛多了,要是沒有直播就可惜了。
新年第一天的禮物如此沉重,本來負債纏身的恒大更是雪上加霜了。
前兩年,恒大海花島的廣告幾乎遍佈整個網絡,局長不少媒體朋友都接過海花島的廣告投放。
02
恒大的先斬後奏,註定躲不過被拆的命運。
2018年,該項目曾因為「未辦理環評文件」就擅自在2017年提前開工建設,被處罰了5萬元。

2019年恒大再次被處罰了約2.15億元,並且勒令停工建設。同年撤銷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的決定。
理由是:海花島建設太粗暴,破壞了海南的海洋資源。
2020年海南省繼續要求海花島實施「雙暫停」,因為項目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破壞。

局長看到珊瑚礁和白蝶貝,突然想起去年1月份《中國紀檢監察報》的報道。

很多人質問,當初是怎麼審批的?動工開建時,規劃、建設部門、市長們幹啥去了。
答案就在上面《中國紀檢監察報》的報道里面:
在張琦的極力推動下,儋州市政府及海洋部門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將填海項目拆分成36個面積小於27公頃的子項目瞞天過海,使得不過關的項目得以推進,該禁止的項目得以審批,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
2020年12月23日,儋州新市長直接點名2號島這39棟建築,要求全面停工,並且收回了預售證。

新官上任,肯定要燒幾把火。肅清餘毒和劃清界限,是新領導必須要做的事情。
海花島爛尾樓,在劫難逃。
03
海南是中國房地產發展最早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商品房還沒有步入正軌之前,海南已經經過一輪房地產泡沫了。
後來隨着海南的旅遊業發展越來越好,開發商再次殺入海南,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人工島,海花島、葫蘆島、日月灣、南海明珠人工島……
按照過去的計劃,這些島都是要打造成海南新的旅遊度假勝地。
「南海明珠生態島」,被列入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項目一二期的投資金額共達到87億。
「海口葫蘆島」
中匯宏基集團開發,董事長是寧波商人,2009年海南房價起飛,特意跑來海南掘金。中匯在葫蘆島投資了110億。
「日月灣」
融創開發,根據政府規劃,將投入260億元人民幣,建造濱海旅遊區和國際衝浪基地,以海上運動、山地養生為主題的山海型特色旅遊度假區。
在剛開始,融創在海南還是賺到錢的,後來就加大投入。
然而,美好的憧憬被一場浩浩湯湯的環保風暴打破。
過度的房地產開發:填海造陸、度假村開發、佔用海洋資源等等,讓海南的環境已經遭受到嚴重的破壞。
2017年,「全面叫停填海造島」政策襲來。
只是沒想到恒大竟然如此大膽,全然不顧中央的「環保風暴」,海花島更是在2017年擅自開工。
2017年也是恒大最風光的時候,荷包滿滿,許家印成為了中國首富,也許是站在巔峰後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吧。
海花島的一次次違規,恒大似乎毫不在意,房子照賣,廣告照打。
一直到2020年,中央的「環保風暴」再度降落海南。
在2020年10月19日,海南舉辦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發布會。
會上公布的一份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長達4萬餘字,也預示了這些人工島未來的命運。
葫蘆島全面拆除;
萬寧日月灣的「月島」填海項目拆除;
三亞鳳凰島二島項目部分拆除;
南海明珠人工島項目控規調整;
海花島39棟住宅建築全面停工。
今年4月份海南重新調整了規劃,「南海明珠生態島」有望起死回生。
其他的人工島大多九死一生,恒大海花島更是躲不過。
其實這些人工島即便不被勒令拆除,開發商也無力開發了。
就說葫蘆島,2011年開工建設,但是不到2年,該項目就因資金問題停工,至今已經十餘年。
恒大海花島的命運大抵相同,還有融創海南公司的大量資產都擺上了貨架,根本無力建設。
現在官方直接宣佈項目拆除,雖然當年投入的錢打水漂了,但另一方面也是減輕了開發商的債務。
好事壞事還說不定呢。
04
海花島距離三亞250公里,要不是恒大在這裏開發,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地方。
2015年海花島第一次開售,推出的特價房低至5688元,二十多平的小公寓,首期低至一萬就可以定房了,也確實非常具有吸引力。
吸引了大量的東北人買入,不少人十幾套的買。
連許家印自己都沒想到這座通過人工造島而來的海景房,會如此受到大眾的歡迎,後來就開始了一路漲價的過程。
2017年海花島就突破萬元,今年更是漲到1.8萬-2.3萬左右。
看起來當年五千多買入的人是賺了,但大部分人是在後期漲價後買入的。
一直到今年,依舊有人以2萬的單價購入海花島。
但是海花島的二手房市場根本無人買單,一些不看海的房子,單價已經跌至1.3萬一個月,也賣不出去。
這裏的房租最低一個月只需要600塊,還包物業費。
根絕當地的一些媒體描述,這裏晚上的亮燈率只有1/20,有的樓棟晚上只有三五盞燈亮着,生活只能靠社區商業。
在這裏生活的大部分是在北方候鳥一族,冬季來這裏過冬,到了天氣轉暖又飛走了。
別墅區就更冷清了,除了路旁的幾盞路燈亮着,路上看不到一個行人和一輛車,就如同鬼城一般。
旅遊景點的生活成本是很高的,東西都賣的很貴,根本不適宜長期居家生活。
看似漲價的海花島,二手房根本就賣不出去,所謂的收益不過是停留在紙面上的。
最可怕的是房地產稅的威脅,海南很有可能爭先第一批成為房產稅試點的省份。
現在最慌的,應該是那些早期一次性買下幾十套海花島的業主吧。
總結:
在這場戰爭中,客户、住户、開發商、政府、環境生態,好像都沒有贏家。
只能說,一個時代結束了,房地產行業終究要正本清源,過去那種「五證不全」就提前開建的亂象行不通了。
房住不炒,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