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商湯科技 情況有點不妙?

    商湯科技 情況有點不妙?

    商湯科技在一波三折中登上了港股。

    IPO時,商湯的發行價3.85港元是發行價區間的下限,當時港股市場比較萎靡,商湯的暗盤交易結束時,跌破了發行價,下跌1.04%,種種跡象表明商湯上市後的表現不容樂觀。

    上市首日,商湯衝高回落,收漲7.27%,在港股,這並不算是很漂亮的漲幅,也就是說,多空雙方勝負未定。

    次日,商湯上漲勢頭堅決,分時走勢一路上揚,收出一根光頭光腳的大陽線,漲幅33.17%。上漲又保持了兩個交易日,最高點9.7港元,商湯的最高市值超過3200億港元。這種強勢沒有繼續維持下去,目前商湯科技股價6.86港元。

    二級市場的分歧也正如一直存在於商湯乃至AI四小龍身上的爭議。

    作為AI四小龍中的老大,又是唯一一個成功上市的,商湯上市後的走勢對於人工智能概念的股票有重要意義。

    我們需要回答的是:商湯為什麼能夠強勢上漲?這種上漲是理性的嗎?會曇花一現嗎?

    01

    上漲:短期內的稀缺性

    商湯在上市初期幾個交易日的上漲,直接原因是籌碼稀缺,造成籌碼稀缺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流通股少和概念。

    第一,先看流通盤。

    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原始股東有禁售期,也就是平常說的鎖定期。

    如果是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享有更高投票權的持股人所持股份不得在上市日的12個月內出售相關的A類股份。基石投資者認購的是上市時發行的部分股份,其所持有的B類股份則有6個月的鎖定期。

    商湯科技的流通盤有多小呢?

    發行價及配售結果公告顯示,部分投資者持有的股票鎖定至2022年12月29日,部分鎖定至2022年6月29日,總的結果是,目前,處於非流通狀態的股票佔總股本的98.59%,換句話說,只有1.41%是流通盤。

    1.41%是什麼概念?

    2022年1月3日,商湯科技漲幅40.91%,當天成交量4.66億股,成交金額31.65億港元,換手率1.4%,等同於所有能交易的股票都換了持股人。

    流通盤小,意味着籌碼的稀缺,必須加價才能獲得,價格更容易被推高;

    流通盤小,也意味着只需要少量的資金就可以控盤,實現股價的快速拉昇。

    比如,短莊的代表温州幫,經常選擇小盤股,強勢拉漲停,分時巨量對倒,然後暴力出貨,有時直接跌停板出貨。

    也有一些長莊,如仁東控股,高度控盤,莊家之外基本沒什麼流通盤了,股價一路走高,但沒有對手盤出貨也比較麻煩,一有風吹草動,容易跌得稀里嘩啦。

    商湯科技流通盤小,再加上港股實行的T+0交易制度,當日買進當日就可以賣出,博短線快進快出的投機性行為也容易放大上漲或者下跌的情緒,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

    在這種情況下,股價只是流通股的股價,而不是市場給商湯整體公司的估值。

    第二,概念的稀缺性。

    商湯不僅是AI四小龍中的老大,收入規模遠超其他三家,也是港股的「AI科技第一股」。

    第一股,除了意味着最先得到監管、審核和投資者的認可,從而獲得相應的溢價,也因為沒有錨而容易經歷非理性的炒作。

    商湯既是先上市者又是龍頭,更容易成為那個錨。後上市者的定價總會和先上市者的市盈率或者市銷率相關,在短期的行情中,一些業務有相似之處的公司,也會跟隨錨的行情而變動。

    比如商湯12月31日和1月3日連續兩天的上漲,給科創板的相關公司帶來了信心,1月4日(3日,A股休市),當虹科技和虹軟科技分別大漲16.7%、14.07%。

    在香港,這種稀缺性更加凸顯。因為長久以來,港股市場都是金融和地產的天下,2018年改革以來,這種局面慢慢被扭轉,但其科技屬性仍然不強,商湯必然會獲得估值溢價。

    商湯短期是否過熱?

    有新聞報道,國信證券(香港)研究部副總裁程嘉偉(Gary Ching)在接受彭博新聞社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這種趨勢不會持續下去,因為「公司仍然面臨很多壞消息」。

    上漲態勢果然沒有持續,截止2022年1月14日收盤,商湯科技的股價下跌至6.86港元,近幾日成交量急劇萎縮,最低0.07%,這種下跌會是常態還是為下一階段的上漲進行調整蓄力?

    02

    理性:虧損股的估值邏輯

    脱離基本面的稀缺性,只可能向下走,不可能更加稀缺。

    籌碼上,等6個月、12個月後,股票供應的絕對值會上升;其他科技屬性強的公司會降低商湯的稀缺,同屬四小龍的曠視科技如果在科創板上市,兩者之間的估值也會有一定的勾連。

    彼時,在沒有其他變化的情況下,估值會更加理性。

    商湯科技理性的估值是什麼樣的?

    第一,相對估值法下,28倍市銷率(PS)較高。

    商湯一直處於虧損當中,無法以市盈率進行估值。市銷率(總市值/收入)更適合此類成長性強、暫無利潤或者利潤很低的公司。

    當前,商湯科技股價6.86港元股價,市值2283億港元,以2020年上下半年的比值推算,2021年全年收入約為66億元,按照1.2259的匯率,市銷率為28。

    怎麼理解市銷率28?就是買入這家公司後,即使一切經營都沒有成本、所有賺到的錢都可以立刻變成現金,也要28年才能回本。如果不是為了獲得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則顯然不是一筆好投資。

    麥格理給出的目標價為4港元,認為16倍的PS是合理估值。

    第二,絕對估值法下,分情況討論。

    商湯科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虧損分別為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和37.13億元。即使剔除優先股和股份激勵等因素,這三年半合計虧損近26億元。

    兩類虧損非常有代表性,第一種是盈利前的京東,第二種則是科創板的寒武紀。

    2018年以前,京東一直虧損,因電商平台會沉澱較多對商家的應付款,自營業務,自身地位也可以形成對上游的優勢,京東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要比淨利潤漂亮得多。

    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對自由現金流有重要意義,後者是DCF模型(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用於計算企業的絕對價值)的重要因子。

    也就是說,虧損企業如果有比較強的生產現金流的能力,用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也會是投資者認可的模式。

    顯然,商湯和京東不是同一種模型,僅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就沒有滿足。商湯和寒武紀的相似度更高。

    二者都是備受關注的明星公司,同屬人工智能賽道,持續虧損且無自主造血能力。不同的是寒武紀主營AI晶片,偏硬科技,商湯偏軟,不過也在自己做AI晶片。

    寒武紀因明星光環,大熱賽道,即使在上市時虧損嚴重,收入連研發都無法覆蓋,仍在上市首日上漲超過200%,保持上漲4個交易日後,開始走下坡路,目前股價還不到最高點的三分之一。

    寒武紀的股價走勢,至少能給我們兩點啟示:

    1、「AI晶片第一股」的概念對估值有一定的加成,但這種加成是一時的,可持續性不強。

    2、即使是看重科技含量,相對弱化淨利潤的科創板,投資者也難以完全不考慮公司的盈利能力。

    商湯科技是不是下一個寒武紀不好說,畢竟商湯的收入規模要遠強於寒武紀,但可以確定的是,對商湯的估值必須回到老生常談的技術優勢和商業化能力上。

    03

    困局:研發還是盈利?

    研發大於收入,也是2021年上半年,商湯的尷尬。

    2020年,情況要好一些,商湯科技收入34.46億元,研發費用24.54億元,經調整後的淨虧損為5.78億元,於是有一種聲音認為,只要商湯減少研發類的支出,就可以實現盈利。

    這也正是商湯們兩難的地方。

    商湯科技將自身定位為用技術賦能百業、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平台型公司,自主研發並建立了深度學習平台和超算中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20年收入計算,商湯科技是亞洲最大的AI軟件公司,在國內也是最大的計算機視覺(CV)軟件公司。

    商湯的收入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四個板塊,通過銷售軟件應用許可、軟硬件一體產品解決方案和軟件訂閲費實現收入。

    具體來說,比如為小米、vivo等品牌設備提供人臉解鎖、智能影像等功能解決方案;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安檢通道的「智能旅客安檢系統」提供人臉識別技術;為商超提供AR導航、互動等服務。

    和政府打交道的智慧城市業務增長最快,不過這部分業務會受到如人口增長和政府財政政策變化的影響。

    智慧生活業務商業化進展相對緩慢,2021年上半年更是出現了收入下滑。

    智能汽車業務還不成規模,自動駕駛的吸金能力被驗證之後,從傳統車企,到網路企業,再到AI企業,誰都想分一杯羹,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研發,是保持技術優勢和競爭力的前提,這三年半,商湯累計發生的研發支出近70億元,也是AI軟件公司無法實現盈利的重要原因。

    減少研發投入,不利於技術優勢的積累,不減少研發投入,遲遲見不盈利。從其募集資金的投向來看,60%用於研發,也並沒有要減弱研發的傾向。

    研發絕對值無法降低,只能寄希望於規模性,即每一份研發支出回報上的提升。

    一方面,儘管商湯的Sensecore能縮短人工智能模型的開發時間,具有效率優勢,但在為數據更新、系統迭代提供穩定的商業生態上有所欠缺,通過數據餵養出「智能度」進程會受阻。

    另一方面,AI落地的場景碎片化,項目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導致研發成果難以複用,制化方案多於標準化方案,研發方面的支出無法被攤薄,盈利就變成了鏡花水月。

    研發和盈利,是商湯在未來很長時間裏的左右兩難。

    此外,數據安全也是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曠視科技在施行註冊制的科創板,在註冊階段,被問詢了兩輪,兩輪都涉及到數據安全。一輪是具有普適性的問題,比如獲取、處理使用數據的合法性,網絡安全審查對其的影響等,第二輪涉及到具體客户。

    從2021年發生的諸多事來看,隱私問題和數據安全問題,也是懸在人工智能軟件公司頭上的一把劍。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