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數據走低 如何看2021年最後一份中國經濟數據

    數據走低 如何看2021年最後一份中國經濟數據

    第一,2021年四季度實際GDP按年為4.0%,年度GDP按年為8.1%,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兩年平均增長的5.1%整體尚可,2019年實際GDP增速為6.0%,這兩年和疫情前的差距大體代表着疫情及部分結構調整(如隱性債務化解、地產三道紅線等)所帶來的影響量級。當然,這兩年出口部門的強勢提供了一定緩衝。在經濟持續增長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2021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

    第二,但從2021年12月單月數據來看,邊際變化速度偏快,經濟還是呈顯著承壓特徵:1)社零單月增長只有1.7%,屬2021年內最低,按月負增長;2)發電量和用電量年內首次單月負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年累計增速進一步跌破5%,房地產投資跌幅大幅加深,單月按年-13.9%;4)12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只有62萬,按月第三個月雙位數負增,按年只有-28.7%。

    第三,工業增加值是12月所有宏觀指標中表現相對最好的,按年、按月均高於前值。這一表現應主要受益於強勁的出口,同期出口交貨值按年亦創四季度以來最高。簡單來說,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包含出口交貨值貢獻)-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此外,汽車增加值增速回升也形成一定貢獻。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發電量、用電量、第二產業用電量均按年負增長,且低於前值,其他工業部門整體應景氣度不高。

    第四,消費偏弱和疫情有一定關係,餐飲消費已是連續第二個月按年負增長;從限額以上商品來看,增速明顯走低的也包括與居民生活半徑相關的服裝、化妝品等;地產銷售和開工低迷是另一個影響因素,家電、傢俱、建築裝潢均下行明顯。

    第五,固定資產投資(FAI)領域應還是有一定邊際上的積極變化的,比如製造業投資依然不低,基建投資單月回升明顯,我們推算FAI單月增速已轉正;但地產投資下行實在太快,單月的小幅變化不足以抬升年度值,FAI累計增速進一步下行。

    第六,地產領域數據不佳。銷售、拿地、新開工、施工、竣工、投資六大口徑按年均低於上月。其中銷售尚可,低於11月但好於10月,屬於低位徘徊;施工和投資的進一步走低值得關注。

    第七,年度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69萬,仍低於疫情之前(2017-2019年均1350萬左右)。如把2020-2021視為一個整體,則年均新增就業人數1227萬,5.1%的年均複合GDP增速之下,每個點的GDP創造就業崗位240萬左右,要略高於2019年的225萬,這一則與勞動力吸納能力更強的出口偏景氣有關;二則也是政策積極穩就業所取得的成效。

    第八,不過就業的邊際變化並不樂觀。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進一步上行至5.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12月按月分別為-17.8%、-15.9%、-16.2%,12月按年至-28.7%,屬疫情高峰過後2020年3月以來的新低。這意味着當前經濟景氣度能夠創造的就業崗位在邊際下降。

    第九,從最新的經濟數據來看,內需的有效需求不足是一個典型的現象。一則消費的按月季調均值已經連續兩個季度0.1%左右,而疫情之前是0.7-0.8%;二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顯著低於GDP增速。全年實際GDP增速8.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只有4.9%。終端消費、資本形成、出口三個需求動能中有兩個明顯偏弱。所以方向一是穩消費,發改委1月17日下發《關於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可見政策重視。不過區域疫情階段性出現、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總歸存在天花板效應;方向二是穩定投資率,即同時去穩定基建、地產、傳統制造業、新經濟四塊投資。我們傾向於認為這會是2022年比較清晰的政策方向之一。

    第十,2021年出生人數1062萬(前值1200萬),出生率進一步回落至7.52‰,人口自然增長率回落至0.34‰。2020-2021年的新出生人口連續下降來自於三個原因,一是「工業化-生育率」悖論,即隨經濟發展生育率會逐步下行,它幾乎是所有工業化國家面臨的一個共同現象;二是中國人口曲線的變化,1987和1990年之後出生人數明顯下行,這對應2017年後育齡女性人數的下台階;三是疫情影響,全球都存在這個問題,產檢醫療條件的變化、收入預期的變化和未來不確定性的上升導致推遲生育計劃。其中邏輯三的影響是一時的,但邏輯一和二是比較嚴峻的、內生的問題,它需積極的生育政策來應對。

    正文

    2021年四季度實際GDP按年為4.0%,年度GDP按年為8.1%,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兩年平均增長的5.1%整體尚可,和疫情前的差距大體代表着疫情,以及部分結構調整(如隱性債務化解、地產三道紅線等)所帶來的影響量級;2019年實際GDP增速為6.0%。當然,這兩年出口部門的強勢提供了一定緩衝。在經濟持續增長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2021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

    2021年四季度實際GDP增速為4.0%,四個季度實際GDP增速分別為18.3%、7.9%、4.9%、4.0%。

    2021年年度名義GDP增長為12.6%,實際GDP增長為8.1%,兩年平均增長為5.1%。

    [1]統計局指出,2021年我國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均GDP水平,現在初步測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萬美元左右,我們是1.25萬美元。

    但從2021年12月單月數據來看,邊際變化速度偏快,經濟還是呈顯著承壓特徵:(1)社零單月增長只有1.7%,屬2021年內最低,按月負增長;(2)發電量和用電量年內首次單月負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年累計增速進一步跌破5%,房地產投資跌幅大幅加深,單月按年-13.9%;(4)12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只有62萬,按月第三個月雙位數負增,按年只有-28.7%。

    2021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為1.7%,進一步低於前值的3.9%;按月季調為-0.18%。

    12月發電量按年為-2.1%,全社會用電量按年為-2.2%,第二產業用電量按年為-4.9%。

    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累計按年為4.9%,進一步低於前值的5.2%,其中房地產投資單月按年為-13.9%。

    12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62萬,按月-16.2%,按年-28.7%。

    工業增加值是12月所有宏觀指標中表現相對最好的,按年、按月均高於前值。這一表現應主要受益於強勁的出口,同期出口交貨值按年亦創四季度以來最高。簡單來說,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包含出口交貨值貢獻)-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此外,汽車增加值增速回升也形成一定貢獻。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發電量、用電量、第二產業用電量均按年負增長,且低於前值,其他工業部門整體應景氣度不高。

    12月工業增加值按年為4.3%,高於前值的3.8%,屬9月以來最高。其中採礦業、製造業、公用事業按年分別為7.3%(前值6.2%)、3.8%(前值2.9%)、7.2%(前值11.1%)。

    12月工業增加值按月季調為0.42%,屬7月以來最高。12月出口交貨值按年為15.5%,高於10-11月的11.6%、12.6%。

    12月汽車業增加值按年為2.8%,顯著高於前值的-4.7%。

    消費偏弱和疫情有一定關係,餐飲消費已是連續第二個月按年負增長;從限額以上商品來看,增速明顯走低的也包括與居民生活半徑相關的服裝、化妝品等;地產銷售和開工低迷是另一個影響因素,家電、傢俱、建築裝潢均下行明顯。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1.7%,其中餐飲收入按年增長-2.2%,屬連續第二個月負增長。

    12月服裝鞋帽按年增長-2.3%(前值-0.5%);化妝品按年增長2.5%(前值8.2%)。12月家電零售按年增長-6.0%(前值6.6%);傢俱按年增長-3.1%(前值6.1%);建築裝潢按年增長7.5%(前值14.1%)。

    12月汽車零售按年增長-7.4%,略高於前值的-9.0%。

    固定資產投資(FAI)領域應還是有一定邊際上的積極變化的,比如製造業投資依然不低,基建投資單月回升明顯,我們推算FAI單月增速已轉正;但地產投資下行實在太快,單月的小幅變化不足以抬升年度值,FAI累計增速進一步下行。

    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累計按年增長4.9%,低於前值的5.2%;累計兩年平均增長3.9%。

    以按年倒推歷史絕對值,2021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當月按年2.0%,前值-2.2%;兩年複合3.9%,前值3.6%。這意味着12月單月邊際變化是正向的。其中12月製造業投資當月按年11.8%,前值10%;兩年複合增速11%,前值11.2%;12月地產投資當月按年-13.9%,前值-4.3%;兩年複合增速-3%,前值3%;12月基建投資當月按年3.8%,前值-7.3%;兩年複合增速4.0%,前值-0.9%。

    地產領域數據不佳。銷售、拿地、新開工、施工、竣工、投資六大口徑按年均低於上月。其中銷售尚可,低於11月但好於10月,屬於低位徘徊;施工和投資的進一步走低值得關注。

    12月地產銷售單月按年-15.6%,低於前值的-14.0%。新開工單月按年-31.2%,低於前值的-21.0%。施工單月按年-35.4%,低於前值的-24.7%;竣工單月按年1.9%,低於前值的15.4%。拿地單月按年-33.2%,低於前值的-12.5%。投資單月按年-13.9%,低於前值的-4.3%。

    年度新增就業人數1269萬,仍低於疫情前(2017-2019年均1350萬左右)。如把2020-2021視為一個整體,則年均新增就業人數1227萬,5.1%的年均複合GDP增速之下,每個點的GDP創造就業崗位240萬左右,要略高於2019年的225萬,這一則與勞動力吸納能力更強的出口偏景氣有關;二則也是政策積極穩就業所取得的成效。

    在2020年3月《就業目標與GDP目標是什麼樣的關係》我們曾指出,政策在制定GDP目標的時候,就業目標是一個重要考量,比如2017年「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可帶動190萬到200萬人的就業」。從歷史規律看,單位GDP帶動的就業人口在逐步上升,這應與第三產業就業比重逐步增加有關。

    如我們把2020-2021年視為一個整體,1186萬、1269萬的新增就業對應兩年年均新增就業人數1227萬,5.1%的年均複合GDP增速之下,每個點的GDP創造就業崗位240萬左右,要略高於2019年的225萬。

    不過就業的邊際變化並不樂觀。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進一步上行至5.1%;更值得關注的一個指標是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12月按月分別為-17.8%、-15.9%、-16.2%,12月按年至-28.7%,屬疫情高峰過後2020年3月以來的新低。這意味着當前經濟景氣度能夠創造的就業崗位在邊際下降。

    2021年7-12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分別為124萬、116萬、107萬、88萬、74萬、62萬,10月起按月速度下降明顯,連續在雙位數按月負增長。

    從最新的經濟數據來看,內需的有效需求不足是一個典型的現象。一則消費的按月季調均值已經連續兩個季度0.1%左右,而疫情之前是0.7-0.8%;二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顯著低於GDP增速。全年實際GDP增速8.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只有4.9%。終端消費、資本形成、出口三個需求動能中有兩個明顯偏弱。所以方向一是穩消費,[2]發改委1月17日下發《關於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可見政策重視。不過區域疫情階段性出現、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總歸存在天花板效應;方向二是穩定投資率,即同時去穩定基建、地產、傳統制造業、新經濟四塊投資。我們傾向於認為這會是2022年比較清晰的政策方向之一。

    2021年四個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按月季調的季度均值分別為0.26%、0.34%、0.10%、0.12%。

    2021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4.9%,顯著低於實際GDP的8.0%。在年度報告《固本,培元》中,我們曾指出,凡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於實際GDP增速的年份,經濟一般都會有明顯失衡特徵。

    2021年出生人數1062萬(前值1200萬),出生率進一步回落至7.52‰,人口自然增長率回落至0.34‰。2020-2021年的新出生人口連續下降來自於三個原因,一是「工業化-生育率」悖論,即隨經濟發展生育率會逐步下行,它幾乎是所有工業化國家面臨的一個共同現象;二是中國人口曲線的變化,1987和1990年之後出生人數明顯下行,這對應2017年後育齡女性人數的下台階;三是疫情影響,全球都存在這個問題,產檢醫療條件的變化、收入預期的變化和未來不確定性的上升導致推遲生育計劃。其中邏輯三的影響是一時的,但邏輯一和二是比較嚴峻的、內生的問題,它需積極的生育政策來應對。

    在2021年2月報告《人口趨勢及疫情影響》、5月11日報告《七普人口數據簡評》中,我們有過更詳細的分析。

    核心假設風險:宏觀經濟變化超預期;外部環境變化超預期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