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扇貝游回獐子島了 ?

    扇貝游回獐子島了 ?

    1月17日,獐子島再一次為網友奉獻了新熱搜。

    1月17日下午,《鳳凰周刊》抖音官方賬號「鳳凰WEEKLY」發布一則短視頻,並配文稱「由於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大量太平洋扇貝湧入獐子島,預計今年收益將增長100%以上。」

    來源/抖音 燃財經截圖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投資者和網友熱議。

    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平台提問獐子島董秘:「湯加海域火山噴發,造成附近海域海水温度升高,請問是否會導致大量太平洋扇貝湧入公司海域避險的可能性?如有此可能性,公司有無應急預案迎接這部分扇貝的到來,或者採取措施主動吸引一部分南太平洋優質扇貝資源到公司海域,以此提振公司規模效益呢?」

    與之態度相反的,則是戲謔的網友。#網傳湯加火山爆發致扇貝湧入獐子島#迅速登頂微博熱搜,截至燃財經發稿,該話題閲讀量超2億。

    網友們化身段子手,熟悉獐子島的網友們紛紛揣測,這難道是「扇貝出走」續集「扇貝回家」嘛?並表示「扇貝已經能坐遊艇了」、「A股故事王名不虛傳」、「多年出走的扇貝今年總算回來了」、「這貝殼神了,2天奔襲9000公里!」

    不管是否是段子,1月18日,獐子島二級市場股價在上午即封上漲停,報收4.26元/股。

    1月18日晚,獐子島對此事作出了回應,公告稱「公司關注最近有媒體報道『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導致太平洋扇貝湧入,獐子島今年收益獲將增長100%+』及相關傳聞,上述報道及傳聞嚴重失實,公司管理層未接受上述問題的任何相關採訪、回覆,公司保留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權益的權利。」

    這場鬧劇似乎落下帷幕,但網友對過去多次扇貝出走的獐子島依然充滿好奇,這家擅長「講故事」的上市公司在消失的這幾年業績如何?下一次扇貝又會上演什麼新故事?

    01 多次「出走」的扇貝

    作為「中國水產第一股」,獐子島上市已有16年之久,蝦夷扇貝是獐子島最主要的水產品,一直佔比營收總額的12%以上。在過去的很多年裏,這家公司話題不斷,尤其是扇貝出走多次被網友熱議。

    2014年10月,獐子島發布公告稱由於經歷幾十年一遇的黃海冷水團,公司在2011-2012年間播種的超過100萬畝蝦夷扇貝將要閉收。這次飛來冷團直接讓獐子島當年的營收大縮水,從預計的超額營收到年報的虧損13.19億元,其中由於扇貝閉收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就有3.99億元。

    消息一出,獐子島股價從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持續走低,跌幅超過21%。

    此後,證監會介入調查,並在2014年12月份表示,未發現獐子島在採購、播種中存在異常,或者股東存在轉移資產的情況。

    然而,扇貝到底去哪了,投資者不知道,島民卻有所言語。扇貝消失後,島民原本能領到的2000-8000元的補貼也不再有,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獐子島嶼2000餘名島民用一年多的時間簽署實名舉報信。在2016年1月,《2000人實名舉報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系「彌天大謊」》的報道讓扇貝之謎重回大眾視野。

    2016年1月15日,證監會重啟對獐子島扇貝事件的調查。然而,調查尚未落定,扇貝卻再次出走。

    2017年、2019年,獐子島兩次公告因不可抗海洋災難導致扇貝大規模餓死,並在兩年的財報中分別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億元和0.72億元,導致7.26億元和3.89億元的利潤虧損。

    不過這次,獐子島沒有再能矇混過關。

    證監會藉助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委託專業機構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通過獐子島採捕船衛星定位數據,還原了採捕船隻的真實航行軌跡,復原了公司真實的採捕海域。在2019年7月,揭秘了獐子島隱藏在「扇貝出遊記」背後的財務作假手段。

    上圖中,紅色區域代表的是獐子島2016年記錄的捕撈區域,而藍色的區域則是調查人員根據獐子島的採捕船的衛星定位數據還原的獐子島行駛軌跡。可以看出,獐子島縮小了上報的採捕範圍。2016年公司實際採捕的海域面積比賬面記錄多出近14萬畝,實際的採捕成本也比賬面多出6000萬元。

    並且,2016年底,獐子島對於部分沒有捕撈的海域進行了底播,這部分費用應該計提7111萬元營業外支出。然而,這總計1.3億元的支出通過捕撈海域的謊報被從2016年財報中摘除,使2016年實際0.47億元的虧損成為了0.83億元的增收。

    2017年,扇貝出走梅開二度,原本屬於2016年的費用被囫圇吞棗的一股腦計提在了2017年的虧損中。

    有業內人士猜測,獐子島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根據深交所規定,中小板企業連續兩年虧損被ST, 連續3年虧損被暫上市,連續虧損四年將被終止上市。而獐子島在2014、2015連年虧損後,在2016年「迴光返照」從退市邊緣「重獲新生」全靠這招「乾坤大挪移。」

    2020年6月,獐子島公布證監會的處決書。處決書中兩點訊息:第一,官方坐實2016年、2017年度財報造假;第二,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和董事長吳厚剛分別處以60萬元和30萬元罰款,並對後者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隨後,吳厚剛辭任董事長。

    02 風波過後的獐子島過得怎麼樣?

    從2020年6月處決書判定,到湯加火山事件重回視野,獐子島在過去的19個月中似乎銷聲匿跡。這段時間獐子島過得如何?從近年的財報中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數據來源 / 同花順 燃財經制表

    近3年來,獐子島的主營業務並沒有大的變動,依然以水產品的加工、水產品貿易佔首位,即使多次出現事故,蝦夷扇貝仍然以12%的營銷額佔比交易貨物的首位,其次的海參、海螺等商品結構也未出現變化。2021年,獐子島也沒有利用併購或者營銷升級來為企業回血。

    同花順數據顯示,2019-2021年三季報,獐子島實現營業收入27.29億元、19.27億元和15.68億元,按年增長-2.47%、-29.40%和6.77%;實現淨利潤-3.92億元、0.15億元和-0.30億元,按年增長-1321.41%、103.79%和-227.58%。從最新的業績來看,獐子島2021年大概率將虧損。

    不僅如此,獐子島的現金流與負債情況也不容樂觀。

    同花順數據顯示,2019-2021三季度報表中顯示,獐子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逐年減少,分別為3.84億元、2.11億元、0.45億元。截至2021年三季報,總負債依然高達24.28億元,總負債甚至高於其營收。2022年,獐子島的債務情況從目前數據來看並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備受關注的獐子島已經成為投資者的「棄子」。2007年,剛剛上市一年的獐子島還是大機構眼中的白馬股,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旗下公募基金分別持股獐子島524.53萬股、167.87萬股、75.21萬股和74.35萬股,佔流通股18.53%、5.3%、2.66%和2.63%。2015年,在第一次扇貝出逃事件後,國字輩銀行紛紛撤場,機構持有量最高的是中融國際信託基金,也只佔比流通股的1.17%。

    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獐子島僅剩的6家持股機構中,只有一股境外投資基金,佔比流通股票的0.38%,剩下均為個人信託公司以及獐子島內部投資發展中心的一般法人。

    獐子島的股價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2014年10月,獐子島的股價整體走低,2017年後更是加劇下跌,從2017年初的12.17元/股,一路跌至2.84元/股,經過湯加火山事件的回升,如今股價也只有2017年初的1/3。

    對於此次湯加火山事件,燃財經聯繫到前摩根大通數據分析師戴某,他表示「已經接受證監會處分的獐子島應該不是背後操盤手,整件事情看起來更像是投機的遊資利用湯加火山事件的一起集體性炒作。」

    看來,風波過後不論是扇貝還是機構資本都還沒有「遊」回獐子島,過去的審判已經落錘,未來的危機如何解決,2022年,獐子島還需要給投資者一個答卷。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