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點:1949年中國發電量還不如朝鮮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點:1949年中國發電量還不如朝鮮

    最近又仔細的看了很多資料,包括《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和《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彙編》,其實這些資料已經蒐集並且存在電腦裏面好幾年了,但是每次仔細的閲讀之後又會有一些新的體會,之後會分享一些有意思的結果。

    中國的工業化起步為什麼是一窮二白一個冷知識是,中國全國的發電量直到朝鮮戰爭以後才超過朝鮮半島。或者更準確的說,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中國的國土陷入戰爭,讓朝鮮半島的發電量首次超過了中國,並且領先地位一直保持到1949年,

    而又是十幾年後的朝鮮戰爭爆發,讓朝鮮半島陷入戰爭,讓中國的發電量又再次超過了朝鮮半島。

    這充分的說明了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經濟建設的破壞性影響。

    根據帕爾格雷夫的世界歷史統計:在1937年之前,朝鮮半島的發電量只有1932年有數據,當時他們的發電量還很低,只有1.68億度,而中國1932年的發電量有17.88億度(包括已經淪陷的東北,下同),只有中國的不到十分之一,但九一八事變之後,中日矛盾空前尖鋭,日本繼續對中國步步緊逼,因此在朝鮮半島北部搞工業朝鮮,把朝鮮半島北部作為為戰爭準備的礦產資源和工業基地,導致朝鮮半島發電量(集中在北方)迅速增加。

    我這裏先貼下1949年及其之前的統計數據。

    1936年中國30.75億度(包括日本控制下的偽滿,下同),朝鮮半島無數據;

    注意儘管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沒有區分中國各地的發電量,

    但是我查詢了相關統計數據,1936年中國30.75億度發電量中,國民政府統治地區發電量為17.24億千瓦時(數據來自《百年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回顧、經驗與展望 》,該文受中國社會科學院雄安發展研究智庫2021年資助課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優勢學科(產業經濟學)的資助),這樣計算日本控制下的偽滿發電量為13.51億千瓦時,佔比為43.93%。

    1937年發電量中國劇烈下降到了18.64億度,朝鮮半島23.36億度。

    這一年抗戰全面爆發,由於作為國民政府主要發電區域的華北和華東地區均陷入戰爭,

    進行中的電力建設計劃中斷,大量發電站陷入癱瘓,中國發電量比1936年出現大幅下降,由於朝鮮半島未受戰爭影響,發電量應該比上年有所增加,因此從數據上推算,朝鮮半島的發電量是在這一年首次超過了中國。

    這裏再補充下,國民政府的學者提出的「黃金十年」(1927-1937年),中國的基礎設施,電力工業,輕工業確實有一定的發展,其中1931-1936年,不包括東北,國民政府統治地區年均電力增速為9.4%,被國民政府的學者認為是黃金十年的標誌性增長產業之一。

    在此期間公路和鐵路建設也有進展,十年期間國民政府修築了幾萬公里的公路,全國路網基本形成,鐵路建設在「黃金十年」前期較慢,但後期的進展也有所加快,1936-1937年國民政府新通車的鐵路里程達到2030公里,應該說這個時期的發展,對於打贏全面抗戰積累了一定的基礎。

    但這段時間同時也伴隨着軍閥混戰,東北淪陷,國共內戰,大水災和饑荒,同時最為重要的民族鋼鐵工業進展緩慢,1935年民族鋼鐵工業產量僅僅5萬噸,甚至比1921年的7.68萬噸出現了倒退,到1936年國民政府才提出重工業三年建設計劃,和德國合作進行,重點建設鋼鐵,化工等重工業,其中中央鋼鐵廠選址在湖南湘潭,由德國克虜伯公司負責設計。

    整個重工業計劃初期計劃五年完成,但因為戰爭迫在眉睫因此壓縮為3年,但僅僅一年後抗戰就全面爆發了,計劃隨之擱置。

    丟失大量國土,內部不斷打仗,百姓大量死於災荒,僅僅因為輕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些進展,就黃金十年,這個說法實在是沒有底氣。

    如果一定要說黃金十年,那麼建國初的急速工業化的十年才是真正的黃金十年,不僅工業化發展迅速,而且對外打贏了朝鮮戰爭,1955年蘇軍撤離了東北,可以說民族自信空前提高。

    1938年發電量中國23.27億度,朝鮮半島26.95億度,

    這一年中國發電量開始恢復性增長,其一是日本控制下的偽滿發電能力增長,

    其二是日本控制下的華北和華東地區發電能力開始逐漸恢復。

    1939年發電量中國27.73億度,朝鮮半島29.58億度

    1940年發電量中國33.31億度,朝鮮半島38.44億度,

    這一年中國發電量首次超過全面抗戰前的1936年,但此種恢復其實主要來自日本控制下的偽滿發電量增長所致。

    1941年發電量中國38.89億度,朝鮮半島42.65億度

    1942年發電量中國46.51億度,朝鮮半島48.58億度

    1943年發電量中國52.20億度,朝鮮半島56.88億度

    1944年發電量中國53.14億度,朝鮮無數據

    1945年發電量中國48.76億度,朝鮮半島無數據,

    這一年日本戰敗,八月份蘇聯出兵東北地區,影響了一段時間的發電量,所以中國發電量比起上年有所下滑。

    1946年發電量中國36.2億度,朝鮮半島41.59億度(其中朝鮮39.34億度,韓國2.25億度)

    1947年發電量中國46.71億度,朝鮮無數據

    1948年發電量中國44.98億度,朝鮮66.21億度(朝鮮61.31億度,韓國4.9億度)

    1949年發電量中國43.08億度(其中東北三省17.32億度,佔比40.2%,這一年全國發電量前五位的省份是上海第一10.09億度,遼寧第二8.1億度,吉林第三7.23億度主要來自豐滿水電站,天津第四2.63億度,河北第五2.6億度,數據來自《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彙編》),朝鮮半島65.79億度(其中朝鮮59.24億度,韓國6.55億度),

    可以看出1945年-1949年國內在進行解放戰爭,節節敗退的國民政府無心恢復和發展全國電力工業,因此導致1949年中國的發電量還不如1945年的水平,不過這一年新中國成立了,經濟建設工作開始展開,隨後中國的發電量將開始爆發之旅。

    下圖是1950年及其以後中國和朝鮮半島的發電量數字。

    1950年發電量中國無數據,朝鮮無數據,這一年朝鮮戰爭爆發

    1951年發電量中國無數據,朝鮮半島24.92億度,其中朝鮮18.55億度,韓國6.37億度

    1952年發電量中國72.61億度,朝鮮半島20.79億度,其中朝鮮14.39億度,韓國6.4億度可以看出從1949-1952年經過三年恢復,中國各項工業指標均超過建國前的最高水平,而朝鮮半島卻因為戰爭的緣故發電量大幅下降,這也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中國首次反超朝鮮(當然其實1951年應該就超過了,這一年朝鮮半島被戰爭打了個稀巴爛,只是1951年中國沒有統計數據)

    1958年中國的發電量達到275.3億度,朝鮮半島91.51億度,其中朝鮮76.31億度,韓國15.2億度,可以看出在蘇聯和美國的各自扶持下,朝鮮和韓國的發電量有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都超過了朝鮮戰爭前的歷史最高水平,但是跟中國的高強度建設帶來的發電量進步相比就遜色很多了。

    這一年中國完成了一五計劃,在蘇聯扶持下建立自主工業體系,本土人才歷經鍛鍊後逐漸成長,獨立掌握了電站發電設備和電站建設技術,因此在不久後中蘇決裂的情況下,

    中國仍可以獨立進行電站設計和建設,發電量到十二年後(1970年)仍然增長到了1070億度,而1970年朝鮮半島發電量為260.97億度(朝鮮165億度,韓國95.97億度)。

    中國和朝鮮半島的發電量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了。

    從數據得出的一些感想:

    1:日本侵略戰爭對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和遲滯,

    體現在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華,華北和華東陷入大規模戰爭,當年中國的發電量就下降了39.4%,被朝鮮半島超過,原有的電力建設計劃全部中斷,到1940年中國發電量才恢復到1936年的水平,停滯了四年的時間。

    且此種發電量恢復,甚至在之後中國發電量出現增長乃是假象,因為增長主要來自主要來自偽滿日本控制的電廠,主要是日本為了「以戰養戰」,把東北地區作為支撐日軍各個戰場的礦產資源和初級產品生產基地所致。

    而中國其他地區在1937-1949年的大規模戰爭期間,大量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和轟炸,發電量增長總體處於停滯的狀態。

    不僅僅是發電量,其他方面也是一樣,1949年的中國和1937年相比,由於戰爭的影響,除東北地區鐵路有所延長之外,中國其他地區鐵路里程幾乎沒有變化,為了阻止日本的軍事運輸活動,我軍在日本佔領區還要大量破壞鐵路,足見戰爭對於中國發展的影響。

    2:朝鮮戰爭同樣也對朝鮮半島的發展造成了重大的負面影響,體現在發電量出現了巨幅的下降,直到1956年才恢復到了朝鮮戰爭之前1948年的最高發電量水平,整整停滯了八年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抗美援朝,只要戰場不在中國境內,則不會對本土的人員財產造成損失。

    關於這一點,其實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的認識也很清楚,可以看下我之前的這篇文章,有對志願軍戰士的採訪,他們在朝鮮目睹的慘狀,立即形成了幸好戰爭不是發生在中國境內的直接想法。

    看《1950,他們正年輕》的一些感想

    3: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中國,不僅僅是發電量比不過朝鮮,而且也比不過一些歐洲中小國家,像1949年中國全國發電量43.08億度,而這一年捷克斯洛伐克發電量82.8億度,奧地利55.1億度,比利時79.5億度,北歐的挪威發電量150億度,瑞典160.4億度,這顯示出了當時和歐美先進國家的巨大差距。

    實際上1949年非洲的南非發電量也有99.19億度,是全中國的兩倍以上。

    這一切都可見建國初的基礎之差,以及我們為什麼是一窮二白。

    而來自被各個工業化國家列強侵略的慘痛經歷,和日本,美國這些工業化國家作戰中,對方的先進技術裝備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傷亡,也讓中國的領導層深刻體會到了工業化的重要性。

    正是因為近代以來我們沒有實現工業化,在俄國,日本,英國等工業國家的侵略進攻下,農業中國喪失了大量的領土,死亡了上千萬的人民和士兵,所以建國後中國把工業建設作為經濟建設的頭等大事。

    我們的規模優勢在工業化過程中也體現了出來,

    1949年我國發電量43.08億度,日本為414.94億度,日本是我國的9.6倍,

    而到了2020年我國發電量為74170.4億度(國家統計局數據),日本發電量為1.0048萬億度(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21》數據),中國是日本的7.4倍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