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養豬大王去年賠光10年利潤

    中國養豬大王去年賠光10年利潤

    養豬業已經從「造富遊戲」,墮入低谷。

    在生豬養豬站上風口時,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家族、四川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家族都成為「胡潤百富榜」上的千億首富,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也迎來了股價暴漲。就連萬科、網易等企業,也紛紛加入了「養豬軍團」。

    但現在,在這波豬周期之中,養豬巨頭們「悶聲大發財」的好日子也過去了。虎年剛開局,」養豬大户「正邦科技就在2月7日和8日連收兩個開盤跌停,公司不得不緊急發布異常波動公告,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風險。

    在此之前,正邦科技發布的2021年業績預告讓市場大跌眼鏡。根據公告,公司在2021年預計淨虧損182億元至197億元。而正邦科技自2007年上市以來,歸屬淨利潤合計超過98億元,這也意味着,正邦科技十多年的盈利,現在被一朝「敗光」。

    2021年,「二師兄」身價大跌,行業墮入低谷。據統計,13家上市豬企在2021年預計虧損合計為418億-452億元。而正邦科技,成為其中虧損最高的一家。

    -01-

    「最慘」的養豬大户

    1月28日晚間,正邦科技披露了其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值,虧損182億元至197億元,按年下降幅度為416.84%至442.96%。

    其中,正邦科技在去年前三季度虧損76億元,預計第四季度虧損106億元至121億元。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的淨資產也只有147億元。

    對於鉅額虧損的原因,正邦科技主要給出了兩點解釋。

    其一是,2021年豬價的大幅下滑,影響了公司利潤。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銷售生豬1492.67萬頭,單頭銷售均價為16.60元/公斤,按年下降了16.10元/公斤,每賣一頭豬收入下降1653元。雖然銷量按年提升了56.14%,但和生豬價格下滑影響疊加,賣得越多、虧得越大,因此影響利潤88.73億元。因豬周期影響,2021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公司合計存貨跌價計提約12億元。

    其次,在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期間(2019年至2020年),公司通過外購高價母豬進行快速擴張。但2021年公司進行戰略轉型,處置了前期高價外購的低效母豬,同時進一步優化種群,合計淘汰能繁母豬及後備母豬約220萬頭,虧損62億元-68億元。此外,租賃場預付租金、清退補償、物料等損失合計約15億元,計提15億元。

    但是,這兩點原因,顯然不能說服正邦科技的投資者們。

    有投資者向公司發出質疑稱:同樣都是處於行業困難期,為什麼正邦科技的虧損金額,要遠超同行業其他公司?

    在去年第四季度,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三家公司的預計最高虧損額分別為22億元、41億元和32億元,與它們相比,正邦科技最高預虧達121億元,已經超過這三家公司虧損額的總和。

    正邦科技解釋稱,這是由於公司的產業單一,利潤主要為生豬養殖業務所貢獻,因此相比其他的業務多元化公司,受豬周期影響更大。

    像温氏股份,除了養豬之外,也是「養雞大户」,在2021上半年,公司在養雞上的收入為128.65億元,養豬收入為131.25億元。

    但是,另一家豬企牧原股份也一直是專注於生豬的養殖銷售,正邦科技的解釋仍然難以令投資者們信服。經歷了前兩個交易日的跌停後,在2月9日,正邦科技股價繼續下跌0.42%元至7.14元,與2020年8月的市值高點620億元相比,市值蒸發400億元。

    正邦科技表示,公司目前由快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不僅處置了前期高價外購的低效母豬,同時,為提升母豬效能、優化資源、降低成本、保證資金安全,對種群進行進一步優化。不少投資者卻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豬價低時殺豬保命,待豬價上漲時,公司或將無豬可賣。」

    -02-

    資金鍊緊張?

    此外還有一個投資者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那就是正邦科技的資金狀況。

    投資者們在平台上反覆提問「公司如何應對鉅額虧損,賬面現金是否充足」,對此,正邦科技回應稱,目前公司整體資金情況良好,同時也會在保證自身現金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經營計劃及發展節奏。

    但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資產負債率達到75.23%。同期內,新希望的資產負債率為64.83%,温氏股份為61.67%,牧原股份為57.77%。相比之下,正邦科技比自己的競爭對手們普遍高出了10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9月底,在正邦科技447.89億元的總負債中,有息負債高達223.19億元,佔一半比重;並且有息債務主要集中在未來1年內到期,這也意味着公司將面臨較高的集中償債壓力。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自2019年以來,正邦集團就通過頻繁質押股權和定增等手段募集資金、償還銀行債務,以降低公司流動性風險。

    目前正邦科技有多筆股權質押已達到平倉線。根據東方財富數據統計,有16筆質押達到平倉線,25筆質押達到預警線。

    1月中旬,網絡上流出一組疑似正邦科技內部會議的圖片,其中稱,臨近過年,為了在年前支付工程結算款,藉助員工名義(辦理養殖貸)可以快速獲取現金付款給供應商,為此公司允諾向參與的員工提供現金獎勵,最高者可獲1.5萬元獎勵,且作為晉升重要參考指標,約定9個月內償還。

    隨後,正邦科技回應稱,網傳的「養殖貸」消息與事實不符。同時,在回應中,公司介紹了自己將生豬養殖模式升級迭代後的成果——「公司+育肥場+結算」模式。

    目前,豬企採取的養殖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牧原股份為代表的「自育自繁自養」一體化模式,屬於典型的重資產模式,雖然難以快速擴張,但企業實現統一的規模化管理,成本可控、質量穩定,從而增加公司的抗風險力。

    另外一種則是以温氏股份為代表的「公司+農户」的輕資產經營模式,即由公司出資金和技術,僱傭農户養豬,資金佔用較少,可快速複製,但這種模式模式整體效率不高,毛利率較低,統一管理難度較大,一旦遭遇突發事件,風險也相對較大。

    正邦科技之前採用的也是「公司+農户」模式,而升級後的「公司+育肥場+結算」模式,指的是公司將自建養殖場提供給農場主使用,由公司收取相關費用,並提供豬苗、飼料、獸藥等。在飼養過程中,公司按照欄舍規模向農場主收取保證金,而保證金則主要來源於農場主向金融機構申請的貸款。

    正邦科技解釋稱,新模式更有利於公司進行資源調配把控,進行集中化管理,也有利於公司生產運營管理、成本改善和養殖效率提升。但是,這種綁定了農户的資金鍊模式,也同時存在着一定的風險。

    也有投資者擔心,一旦新模式的實施達不到預期效果,加上公司長期負債較高,公司的現金流周轉是否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但日前,正邦科技也迎來了江西國資的出手相助。公司宣佈,在1月30日,已與江西省鐵路航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不低於100億合作協議,後者將利用自身供應鏈和資金優勢給正邦科技提供代採服務,目前江西鐵路航空投資子公司已為公司代採約8000萬元的飼料。

    但在雪球等平台上,有投資者仍然半調侃地表示:「這是連買飼料的錢都沒了嗎?」

    也有投資者仍然態度並不樂觀地認為,這「充分說明了正邦科技已經沒有大的資金採購大宗糧食,是其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充其量只是延緩公司財務進一步惡化的時間而已」。

    -03-

    豬企「集體血虧」

    事實上,沒有幾家養豬企業能輕鬆度過這波「豬周期」。

    深圳市京基智農時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永東曾在2021年這樣形容行業狀況:「大多數豬企都是處於虧損狀態,而且虧損較大,有些企業甚至在9個月內賠掉了過去10年的利潤。」

    央視在一次探訪報道中發現,不僅是不少養豬散户在清欄出場,連一些規模化的養殖場也出現了違約爛尾情況。報道中,有入行近十年的養殖户稱,現在生豬的銷售價比飼養成本還要低,因此不得不提前退場,在原本的豬舍中養起了鴨子。

    「大户」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温氏股份在2021年全年預虧130億元-138億元,新希望預虧86億元-96億元。此外,包括天邦股份、新五豐、羅牛山、唐人神、天康生物等以養豬為主業的多家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都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據飼料行業訊息網統計,13家上市豬企在2021年預計總虧損為418億-452億元。其中利潤為正值的只有兩家。除了自2020年8月起轉行養牛、神奇地避過了豬周期的鵬都農牧外,只有「豬茅」牧原股份預計2021年全年歸屬淨利潤為65億-80億元,但預計淨利潤也按年下降超過七成。

    但《財經天下》周刊發現,即使最「能扛」如牧原股份,在2021年,也屢屢陷入爭議,被推上風口浪尖。去年3月,網絡大V「天地俠影」在雪球上發布《牧原會是驚雷嗎?》一文,對牧原的固定資產、關聯交易和少數股東權益提出疑問。去年11月,一位頭部券商的分析師在聊天群裏「爆料」稱其「財務造假」,牧原股份不得不出面闢謠,並對其行為進行譴責。12月,上海票據交易所披露《截至2021年11月30日持續逾期名單》,牧原股份旗下共31家企業作為承兑人在列。

    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從2019年底起,國內豬肉價格飆升,但進入2021年後,豬肉價格又開始逐漸回落。從2021年1月下旬開始,國內豬肉價格連續回落,最低一度跌到11元/公斤以下,創下自2018年6月以來的價格新低。

    (生豬市場價格走勢。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圖/牧原股價財報)

    目前這波豬周期已經進入下半場,但豬企們對「短期扭虧」,並沒有抱太大希望。

    温氏股份表示,按照往年的經驗來看,春節過後一般是豬肉消費的淡季,不排除出現豬價持續下探的可能性。樂觀估計,2022年下半年後,豬價有可能進入下一輪周期的上行通道;但若悲觀估計,則可能需到2023年才能開啟下一輪周期。

    温氏股份還披露,2021年公司銷售肉豬1321.74萬頭,分攤到每頭豬上的虧損額在1000元左右。而在未來,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外購部分豬苗育肥、持續推進種豬優化等原因,養豬成本可能還將被推高。

    牧原股份也表示,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產行業的系統風險,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此外,動物疫病是畜牧行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風險,特別是2018年8月份以來爆發的非洲豬瘟,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春節前後,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仍處低位。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曾發布消息稱,全國平均豬糧比價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建議養殖場(户)科學安排生產經營決策,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並在2月再次表示,豬糧比價進入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國家將視情況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

    中國銀河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自繁自養養殖利潤再次進入深度虧損狀態,虧損加劇或將進一步帶動行業去產能,能繁母豬累計降幅會逐步提高。銀河證券也提醒投資者,本輪豬周期中,養殖企業所面對的養殖成本大幅上升,生豬養殖進入深度虧損模式。

    養豬大佬們曾經有過「暴富」的風光時刻。正邦科技從2007年上市至2020年,其歸母淨利潤總額達到近100億元。

    比正邦科技晚了八年上市的温氏股份,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初就因為造富能力驚人,創造了48個億萬富翁而引起外界關注。2018年,温氏股份生豬出欄量突破2000萬頭,衝上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20年,牧原股份憑藉1811.5萬頭的生豬出欄量成為新任「豬王」,在福布斯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內地富豪榜」上,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家族以1616億元財富,位列第12位。

    但市場無情,昔日一眾養豬企業巨頭們也不得不面對鉅虧的局面。2019年,昔日的「豬肉神股」雛鷹農牧餓死200萬頭豬、最終走到退市的經歷彷彿還歷歷在目。在這一輪豬周期「見底」之前,行業中還會有企業退場嗎?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