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重工業的停滯--河北與東北

    重工業的停滯--河北與東北

    這幾天把2010年和2021年中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均GDP排名對比了下,如下:

    注意,全國所有的省份人均GDP相比2010年都是增長的,這個排名的變化反應的是各省市快慢的問題。

    其實在全國各大省份中,跟大約十年前相比,在全國人均GDP排名中下滑最大的有兩個地區,其中一個是東北,尤其是黑吉兩省,這個媒體的報道較多,所以都知道東北經濟增速下滑了。但我國有一個人口大省,2010年其人均GDP還排在全國第12位,到2021年大幅下滑到了全國第27位,被15個省份超越,從一個人均GDP全國中上游水平的省份成為了全國倒數第五名。這個省就是河北省,但是卻幾乎沒有媒體報道河北經濟排名大幅下滑這個問題,

    現在回顧的話,其實原因和東北類似的,就是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河北是重工業省份,鋼鐵是河北第一大工業,鋼鐵產能佔全國四分之一,在中國以外可以排到世界第一,

    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數據,2018年即使在壓減產能的情況下,河北鋼鐵工業增加值佔到全省工業增加值的19.99%,而鋼鐵工業還會消耗大量的電力,鐵礦,煤炭,生產裝備和基建等等,因此實際上鋼鐵工業相關的增加值是大大超過河北省工業增加值的五分之一的。

    看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就知道了,2018年河北鋼鐵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1602億元,佔河北工業的30.66%,實現利潤908億元,佔河北工業的41.05%。

    簡單的說,即使在壓縮產能的情況下,河北省鋼鐵工業在2018年仍然貢獻了河北工業增加值的20%,以及超過30%的營業收入和超過40%的利潤,另外河北省的鐵礦,煤炭產量,發電量,裝備製造等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鋼鐵工業,因此鋼鐵工業對河北來說非常重要,過去的十年間中國鋼鐵工業壓縮產能,以及環保等,都對河北省有很大的影響,另外就是半導體,電動汽車,智能終端,網路等新產業崛起,但河北省在其中佔比很少,最終的解決辦法還是得新的新興先進產業發展起來。

    除了東北和河北以外,人均GDP下滑5名以上的省份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山西,只不過這個表格比較的是2010年和2021年,而2021年山西受益於全國煤價大漲,經濟增長竟然達到了9.1%,位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受疫情影響最嚴重所以基數較低的湖北省,以及在政策加持下發展快速的海南省。

    這使得2021年山西的全國人均GDP排名一下子比上年上升了9名,從第26名上升到了第17名,比2010年的全國第18名還前進了一名。不過如果是2010和2020年比較的話,那山西的全國人均GDP排名就是從第18名下降到第26名,下降了9名。

    山西下滑也是類似的原因,那就是產業結構偏向重工業,尤其是煤炭相關。

    從2014年東北經濟失速媒體開始大面積的報道以來,新聞報道高度的聚焦在東北地區,但其實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是東北+河北+山西三個地區成為全國人均GDP排名下滑最大的,尤其是河北和東北。

    我覺得新聞報道是具備誤導性的,只是把目光高度的聚焦在東北,讓人潛意識裏以為經濟增速下滑似乎只是東北的問題,或者說只有東北最嚴重,這會在尋找原因時出現誤導,還出現「投資不過山海關」之類的段子,要知道山海關的一邊就是河北省和山西省,在吸引外資方面其實都比不上另一邊的遼寧省。

    其實這三個地區下滑的原因其實非常類似,就是產業結構原因。

    找背後的共性問題,那就是我國的北方地區在重化工業方面佔據着優勢,

    支撐近代工業革命的煤-鋼-油體系,主要首先在我國北方進行建設,總體非常完善,

    像2021年的產量,

    河北是我國第一粗鋼生產大省,遼寧全國第四,山西全國第五;

    煤炭方面山西是我國第一煤炭大省;

    東三省的石油產量都在全國前十位,合計佔了全國石油產量的22%左右,尤其是黑龍江非常依賴石油相關產業,另外鋼鐵,化工,機械等重工業在東北也有不小的比例,

    重工業佔比偏高,新興產業佔比偏少,必然會影響經濟增速。

    我們可以對比下吉林省和廣東省的主要工業產品:

    下圖是吉林省2020年的主要工業產品,

    有原油,紙,布和服裝,飼料,硫酸,乙烯,合成氨,化肥,橡膠,化學藥和中成藥,化纖,水泥,鋼鐵,有色金屬,汽車,高鐵和軌道車輛。

    這裏面屬於新興產業的只有製藥,汽車,高鐵和軌道車輛。

    可以和下圖廣東省2020年的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對比下,可以看到有什麼工業產品是吉林省的「主要工業產品」裏面沒有的,

    這些產品包括超過1億台彩電(液晶+智能電視),超過2000萬台冰箱,接近7000萬台空調,接近600萬線程控交換機,超過6億部手機,接近50萬部傳真機,超過4500萬台的微型計算機,超過350億塊集成電路,接近5000億隻LED管,以及400多萬架無人機,七萬台工業機器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布的產量廣東為19.5億平方米,吉林為2461.1萬平方米。

    相比之下,汽車製造和高鐵軌道車輛可以說是吉林省的優勢產業了,人口不到廣東五分之一,但是汽車產量200多萬輛,不比廣東的300多萬輛少多少,高鐵和軌道車輛產量更是超過廣東省。

    吉林省的人均鋼鐵產量也超過廣東省。

    所以其實問題並不複雜,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電和消費電子為核心的新產業主要是聚集在了南方地區,另外從布的產量,廣東是吉林的79倍也可以看出,廣東的產業升級其實是先從紡織服裝工業起步的,然後擴展到家用電器,然後是消費電子和通信產品。

    2017年林毅夫團隊搞出過一個吉林報告,

    其中建議吉林省發展的五大產業集群中就包括輕紡產業,我覺得也是參考了類似國內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同時在吉林本身也存在一定規模的輕紡產業,像2020年吉林省就生產了2000多萬平米的布和六千萬件服裝,被列為主要工業產品。尤其是吉林省遼源市,從2005年成立「東北襪業園」,到今天已經發展為全國最大的棉襪生產基地,而就襪子的總產量來說,形成了北有吉林遼源和南有浙江諸暨的局面。

    不過當時林毅夫報告裏面的把輕紡列為五大集群來發展還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主要是認為輕紡產業在廣東,浙江等省份優勢已經非常明顯,而且輕紡也不算中高端產業,還有沒有列為五大集群重點發展的必要。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後進者其實不是一定要複製廣東從紡織服裝工業起步的道路,2010-2021年全國人均GDP進步名數最多的安徽省,就是直接先從家電這樣的產業下手,然後擴展到電子訊息產業的。

    就說家電產業吧,2018年,安徽省家電「四大件」產量連續第2年突破億台(10256萬台),佔全國18.3%,居全國第二位。

    其中,電冰箱(2631萬台)、洗衣機(2126萬台)產量均居全國首位,

    空調器產量(3210萬台)、彩電產量(2289萬台)均居全國第二位。

    安徽聚集了十幾家家龍頭家電企業的工廠:海爾、美的、格力、長虹美菱、TCL、惠而浦、榮事達、康佳、奧克斯、創維等等。

    近些年快速發展的四川和重慶,其實重點也不在紡織工業,而是重心放在汽車,電子,半導體,網路等新興產業上面,你看前重慶市長黃奇帆在各個演講中,講的都是如何引進筆記本電腦代工使得重慶筆記本電腦產量飆升,以及如何解決引進京東方造顯示面板需要的大量資金問題,以及引進螞蟻金服之類的故事。

    總之呢,從我的認識來說,當初林毅夫報告把紡織產業列上去也可以,反正本來吉林也有一些基礎,但是即使列進去了,也肯定是排在重要性的末位的。

    要想趕超,一定要去大力引進中高端產業才是正道,才是王道。

    看看中國全國的情況就知道了,我們人均才幾千美元的時候,

    就已經開始大搞汽車工業,半導體工業,顯示面板產業,先進船舶製造,光學器件,航空航天等等中高端產業了,光是為了把京東方扶起來,前後就投了上千億人民幣進去,不甘心於做夕陽產業,低端產業,而是重心去搞中高端產業,這是帶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我覺得這不僅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省份,一個區域其實也是類似的,要勇於和敢於去爭搶中高端產業。

    我們回到本文,

    東北,河北,山西三個地區增速較慢,其實主要還是全國的產業結構變化所致,新的產業聚集在了北京,長三角,珠三角這些地區,而同時本地的產業結構卻沒有變化。

    所以促進新興和先進產業在國內擴散和轉移,而不是跑到東南亞和印度,是我們需要採取措施促進的。

    舉一個例子,根據遼寧省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經濟運行情況,

    遼寧2021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是哪些行業拖累了增速呢?其中石化、冶金、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0.3%、0.6%和3.2%。

    可以看到石化和鋼鐵冶金行業的增速幾乎就是零增長,而這兩個產業在遼寧工業中的佔比並不小,這就形成了拖累。

    而與此同時工業新產品的產量:新能源汽車增長120%,服務器產量增長94.5%,集成電路產量增長42.8%,光纜產量增長18.5%,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6.1%。

    我之前也在文章裏面提過吉林長春的長光衛星,這個公司的待遇就非常不錯,2021屆應屆碩士生一年能拿到28萬甚至以上。

    我國對於欠發達和發展滯後地區的扶持,搞基建是一個利器,但是基建只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因為基建全國各地都會搞。我們到全國的欠發達或者增速較慢的省份,基建水平都不差,5G,高鐵,高速公路,自來水,電力,燃氣,購物中心等國內發達地區有的基建都有。

    但是要實現增速和發達國家同步甚至趕超,還得需要先進產業的發展。

    在2022年的今天,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基本實現了小康,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而在邁向發達國家的過程中,不同的地區之間出現了發展差距其實是正常的現象,

    一下先進產業在一個國家的發展,肯定是會從某個點,某個區域開始然後逐漸發展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在全國平均的分佈。

    而不斷的拿下全球的中高端產業,是做大蛋糕,這個是我們一直關注的重點,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其實就是在這個領域發生的事情。

    而同時在國內實現產業轉移和更為均衡的分佈,其實就是共同富裕。

    或者簡單粗暴的說,共同富裕就是先進產業轉移或者說擴散。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