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首富落幕了
5跌停後,*ST銀億止步了跌停,3月4日收盤時跌3.68%,最新股價收於1.57元。6個交易日,*ST銀億累計跌幅達55%,股價已腰斬。
不久前的2月27日晚間,*ST銀億公告稱,重整方梓禾瑾芯持有了公司29.89%的股權,成為了公司新的控股股東,葉驥成為了公司新的實控人。作為*ST銀億的創始人,寧波前首富熊續強黯然「出局」,失去公司的控制權。
熊續強,寧波知名的富豪,一手打造了寧波最大房地產公司銀億集團,曾被市場稱為「爛尾樓改造專家」。旗下曾控制擁有三家上市公司:*ST銀億、康強電子、河化股份。
2014年,在重整入主康強電子期間,與總舵主徐翔鬥智鬥勇。輝煌時刻,熊續強旗下的*ST銀億的市值曾一度突破500億。2018年,熊續強曾以295億元財富位居2018年胡潤百富榜第95位,問鼎寧波首富。
如今,*ST銀億連續4年淨利潤虧損,虧損額度上百億元,熊續強一手打造的銀億集團也負債累累,正在經歷着破產重整。2018年之後的胡潤百富榜上,也再也沒有了寧波首富熊續強的身影。
財富從無到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熊續強用20多年時間打造了自己的財富,而從有到沒有,只用了不到1年。
曾經的寧波首富熊續強如今跌落神壇,有股民戲稱,「涼了」。
1
銀億集團崛起
寧波是個盛產富豪的地方,比如網易的丁磊、分眾傳媒的江南春,以及當年曾經叱吒股市的澤熙領主徐翔。熊續強同樣也出生在寧波。
知青下鄉回來的熊續強,憑藉一技之長成了餘姚農藥廠的技術骨幹,沒過幾年就當上了廠長。換做一個普通人,在國企當一把手,無論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很滿足了。
然而,擔任廠長三年後的熊續強,卻毅然辭掉了國企領導的位置,進入高校進修學習。高校畢業後的他被安排到政府機關做公務員。
90年代,正是國企改制的時期,寧波開始國有企業減虧、扭虧的工作,作為曾經當過國企廠長位置的熊續強,被安排到一家寧波罐頭廠,希望能在他的領導下扭虧。
結果,熊續強幹的不錯,上任僅一年就這就創造奇蹟,扭虧為盈,實現了「500萬元的利潤、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的成績。熊續強善於經營的能力得到了施展 。
時間來到1994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以及城市化改造推進,讓熊續強看到了老國企騰籠換業的大趨勢,認定開發房地產是一個前景方向,於是,他又一次辭職了。
辭職後的熊續強組建了銀億集團,最開始,銀億集團的房地產之路走得比較平緩。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熊續強以及銀億集團機會。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房地產行業受到一定影響,不少企業資金鍊出現問題,導致很多「爛尾樓」出現。商業嗅覺敏鋭的熊續強發現了爛尾樓的商機。
在他看來,挑選了一些能夠暴漲的爛尾樓通過極低的價格接手。然後對其進行重新裝修改造。相比於拿地,然後平地上起高樓,爛尾樓雖然又破又爛,但工序和資金投入都少了很多。
於是,銀億集團收購了一大批爛尾樓,並對其進行改造。從住宅、寫字樓到商業廣場,銀億通過「收舊翻新」改造了一大批,同時還創造了很多個「樓盤裏的第一」,得到「爛尾樓改造專家」這一稱號。
以至於後來,熊續強曾公開表示,「雖然當時並不是開發房地產的好時節,但我們卻另闢蹊徑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
數據顯示,2008年,銀億集團的樓盤銷售額超過了百億,成為了中國百億房企,也成為了寧波最大、最知名的房地產企業。
一個實力雄厚的銀億集團崛起,開始登上了資本市場的舞台。
2
寧波首富誕生
作為一個有實力的企業家,熊續強絕對是有野心的。他不甘心銀億集團只是一個涉足房地產行業的集團,畢竟他曾看到金融危機下對房地產的影響。
於是,在銀億集團在房地產領域順風順水時,熊續強掌舵下的銀億集團開始進軍其他行業。
跨界進軍資源行業,是熊續強的一個選擇,銀億集團四處尋找礦產資源做投資。在中國煤都山西,銀億集團創辦集原煤開採、煤炭洗選為一體的煤化工企業;在廣西,銀億集團新建當時國內第一大鎂廠和第二大鎳廠。對於礦產的瘋狂,讓銀億集團還曾跑遍東南亞國家去拓展。
漸漸地,資源行業成為了銀億集團的第二大支柱,與第一支柱房地產共同成為了銀億集團收入的來源。
銀億集團對外擴張的腳步不停,就需要大量的金錢,金錢的來源除了向銀行借貸,剩下的最好途徑就是資本市場上市。
擺在銀億集團上市路上有一道坎。當時,證監會有政策,A股資本市場原則上不再接受房地產企業直接上市。以至於,當時碧桂園、恒大、都選擇去港交所。
留給銀億集團在A股上市的唯一方法,就只剩下借殼了。
熊續強將目標瞄準了陷入泥潭的ST蘭光。當時,ST蘭光被大股東飛經營佔用資金4.62億,還身背2.6億元的債務,銀億集團想要借殼,就需要花費6個多億,並且還不一定能成功。
熊續強選擇了賭一把,經過多方協商,銀億集團借殼ST蘭光終於成功,2011年,銀億集團終於登上了A股的舞台,熊續強也擁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銀億股份。
房地產的黃金10年是1998-2007年,也有市場人士表示,2010年是房地產黃金時代的最後一年。
不巧的是,銀億集團登陸A股的第一年,國家便實施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2011年,全國40多個城市限購,600多個城市控制房價,央行3次加息。
熊續強意識到,房地產的黃金時代要過去了。不温不火的房地產開發,難以成就他內心澎湃的商業帝國夢。在嚐到資本市場的魅力後,決定了投身於資本市場。
2014年,熊續強在資本市場與自己的老鄉徐翔進行了一場正面PK。當時,銀億集團擬以3.5億入主康強電子,遭到當時「私募一哥」徐翔的攔路,徐翔控制的澤熙私募大舉買入康強電子,並聯合其他幾個股東,意圖主導康強電子的重組。
不過2015年,隨着徐翔被抓,澤熙私募參與主導康強電子的計劃也擱置,熊續強的銀億集團開始大量增持,保住了康強電子的殼,併成為了控股股東,熊續強也成為實控人。
隨後,熊續強又花8.4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河化股份29.59%的股權,成為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至此,熊續強擁有了三家上市公司。隨着銀億集團商業版圖不斷擴張,熊續強已經不滿足於國內,開始瞄準了海外的汽車產業。
2016年,銀億集團花費123億元,先後收購了美國安全氣囊發生器生產商ARC、日本磁簧生產商艾禮富和比利時邦奇等企業,正式進軍汽車領域。
自此,銀億集團成為了一個多元化產業的商業帝國。2017年,銀億集團銷售收入783億元,排中國民企500強第61位。
2018年,胡潤的百富榜上,熊續強以295億的財富排在95位。這一年,他也多了一個稱謂,「寧波首富」。
3
「崩塌」,首富落幕
熊續強的寧波首富並沒有坐太久,準確地來說,不到一年時間。從寧波首富到銀億集團破產,中間僅過了200多天。
2018年12月24日,上市公司銀億股份公告稱,旗下的「15銀億01」債券未能如期兑付,涉及金額3億元。
而當時,2018年的三季報顯示,上市公司銀億股份的總資產達408億元,賬上有貨幣資金12.27億元,3億元的債竟然還不上。
而恰恰是這違約的3億債券,拉開了銀億集團「崩塌」的序幕。
2019年4月25日,上市公司銀億股份發布了2018年業績修正預告,淨利潤由原本的盈利2億元-4億元變成了虧損5.7億元-6.3億元。
隔一天的4月26日,銀億股份股價直接一字跌停。
之後銀億股份發布的2018年年報中,作為公司獨立董事曾發聲質疑年度報告,指出銀億大量資金被關聯方佔用並無法收回,資產存在重大風險,並遞交了辭呈。
後續事實證明,銀億股份的資金大量被關聯企業所佔用,關聯方多為熊續強實際控制的企業。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控股股東及關聯方佔用的上市公司資金就達34.51億,截至2019年4月30日,還有22.48億元未還。
顯然,ST蘭光身上發生的事情,在借殼上市的銀億股份身上又上演,上市公司成了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熊續強的提款機。除了非經營性佔用,大筆分紅也成了熊續強往自己腰包搞錢的手段。
數據顯示,2017年之前,上市公司銀億股份要麼不分紅,要麼分紅極少,總分紅額年均不足1億元。而2017年年報,銀億股份突然宣佈大筆分紅,10派7元,分紅金額達28.20億元,是當年淨利潤的1.7倍。
高分紅,是對大股東懷疑的開端。當時,銀億股份表示,高分紅是響應相關政策,讓投資者享受紅利。
顯然這個理由有點牽強。事實是,當時的控股股東的股份大部分已經質押,大股東想通過分紅獲得資金來償還自己的債務。
大量資金被佔用後,銀億股份也被實施了其他風險警示,變成了「ST銀億」。
過了2個月,2019年的6月17日,銀億股份突然發布公告稱,銀億集團、銀億控股已於6月14日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銀億集團的破產重整距離熊續強坐上寧波首富僅僅相隔200多天。
實際上,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只是銀億集團的崩塌一方面,更重要原因是熊續強的高槓杆多元化發展「玩塌了」。
為了實現多元化發展,銀億集團大肆併購,併購的錢大部分來自公司集團舉債和質押股權。市場曾有傳言,銀億集團債務高漲時曾負債500億。
而一系列看似充滿快感的資本操作,大肆併購,卻最終並沒有產生相應的利潤,並且收購的企業大部分業績承諾也未完成,反而帶來了大量負債,為破產埋下了「雷」。
2019年,銀億股份淨利潤虧損了71.74億元,旗下收購的兩大汽配子公司業績不達標,收購的比利時邦奇虧損8.53億元,ARC 美國虧損0.66億元。
此後的2020年以及2021年,銀億股份淨利潤依舊是虧損,4年時間,虧損額達上百億元。
隨着淨利潤持續虧損,銀億股份的股價從2016年巔峰時的13.27元跌至如今的1.63元,總市值跌沒了上百億。
當然,熊續強也曾引入寧波國資——寧波開投拯救。但是,股價的持續下跌,讓寧波開投投入的10.3億資金浮虧大半,國資也無能為力,最終推向市場化來處理銀億的債務危機。
好在,銀億集團最後等來「白騎士」葉驥和他的梓禾瑾芯。目前,銀億集團的破產重整仍在進行中,最終的結果如何,還有待時間驗證。
可以看到的是,曾經的寧波首富失去了銀億股份的控制權,在之後的富豪榜上也沒有了他的身影。
萬丈高樓平地起,是用磚頭一點點堆砌起來,這非一日之功,而一座大廈的崩塌,卻是分分鐘的事。
看似龐大的商業帝國,一件小事往往就能成為崩塌的多米諾骨牌。
也許,面對寧波首富的快速隕落,老百姓會說,那是江湖佬耍戲法——變化無常。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