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李書福:逆全球化時代做全球化企業的六個洞見

    李書福:逆全球化時代做全球化企業的六個洞見

    《地球是平的》描述的地球村願景,正在逐漸成為幻景。

    現在的問題是,在這個撕裂的時代,全球化企業的出路到底在哪?

    作為一個典型的「全球化企業」領導者,李書福3月14日在吉利大講堂的最新分享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世界一流企業

    創新能力建設都是持久戰

    2018年8月,蘋果市值突破了1萬億美元,這在全球是獨一份。

    但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這好像才只是個開始。

    兩年後的2020年8月,蘋果市值站上2萬億美元大關。

    今年年初,蘋果市值一度超過3萬億美元,幾乎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目前市值有所回落,但依然超過2.5萬億美元。

    蘋果公司,就是全球都在找的那種「世界一流企業」的樣板,其中也包括中國,以及中國的企業家們。

    從汽車角度來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以及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是處於技術變革的潮頭,行業呼喚中國汽車行業誕生世界一流企業。

    在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看來,2月28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構建高質量人才體系,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為核心內容,已經成為中國改革意志和改革方向的集中體現。

    這場會議還提出了有關「世界一流企業」的若干特點——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

    李書福也迅速指示落實——要結合企業實際,沿着中央會議精神指引,把工作做得更好。人才集團要結合會議精神,儘快研究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其他經營類企業,也要根據會議精神,抓住機會,制定更加穩健的商業方案。

    這場會議的核心內容,構成了李書福對於當前形勢的最新洞見,也讓吉利汽車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最佳選手。

    自從2010年併購沃爾沃汽車震驚世界以來,李書福治下的吉利併購寶騰、路特斯,入股戴姆勒,收購美國太力飛行汽車等,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行業最具國際範兒的車企。

    他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初立志「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的夢想正在實現。

    到目前為止,吉利控股旗下的領克已經在包括歐洲在內的主流市場站穩腳跟,寶騰在東南亞市場扮演主角,而沃爾沃汽車更是成功實現了復興。

    另外,吉利很早就推出了「人才森林」計劃,目的也是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

    吉利的人才森林 來源:《李書福:守正出奇》

    在李書福看來,這一切都離不開創新。

    李書福一直將創新提到戰略高度和企業精神層面,並認為如果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沒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無從談起,「我連睡覺都想着自主創新,否則就會被淘汰」。

    但他也強調,自主創新並不是夜郎自大,而是要廣交朋友,搞開放合作。

    經過這麼多年的創新發展之後,他認為在創新方面,企業要拋棄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創新能力用錢買不到,「真正有競爭力的技術,沒人賣給你」。

    另外,創新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創新能力建設是一場持久戰,而不是殲滅戰,更不是拿來主義、買來主義、短期主義」。

    他強調,對企業而言,做強做大企業,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是第一要務,也是第一責任。

    總結來說,李書福的創新辯證法就是既要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同時還要以開放思維應對汽車行業的百年大變局,不能閉門造車。

    換句話說,創新還需要合作。

    他認為車企如果採用單兵作戰模式,將很難贏得戰爭。

    這意味着必須轉變思維模式,通過合作形式帶來的協同效應,佔領技術創新制高點。

    實際上,他領導的吉利也受益於這種開放思維。

    世界離不開中國

    中國離不開世界

    李書福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他相信中國人充滿了智慧,一定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

    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離不開世界。

    事實上,中國5000年文明史,最為強盛的時代,往往也是最為開放、兼收幷蓄的時代。

    對於吉利來說,之所以能夠成為在全球開展業務的車企,原因在於通過開放合作戰略中不斷壯大自我。沃爾沃、領克等獲得成功的品牌,是開放合作的鮮活案例。

    在這方面,李書福的很多思維和判斷都是超越行業級別的「神預言」。

    大約20年前,李書福就在一場論壇上表示,因為中國汽車的崛起,全球汽車行業將會迎來「洗牌」,類似於通用汽車這樣的老牌車企會破產。

    這個言論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

    通用汽車的一位高管調侃說,「看來我得趕緊去找新工作」。

    但讓整個行業瞠目的是,通用汽車果然在幾年後的金融危機中申請破產保護。

    在對外合作方面,李書福同樣展示了自己不可思議的前瞻判斷——2003年,在吉利的一次高層會議上,他突然表示可能要收購沃爾沃——此時距離吉利獲得正式造車資質只過去了兩年,距離福特收購沃爾沃也才四年。

    面對驚訝的吉利高層,他給出的理由是,沃爾沃會在某個時候成為福特汽車的包袱,而吉利要想做大做強,收購沃爾沃是一個快速通道。

    不知道當初有幾個人真的相信吉利能收購沃爾沃,但在7年之後的2010年,吉利的確收購了沃爾沃。

    後來,吉利更是入股戴姆勒,再一次震動了整個行業。

    這體現了李書福對於「合作」的理解——這在講究專業化、全球化的汽車行業尤為重要——吉利能夠做到如今的規模,也正是受益於這種友好合作模式。

    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寧高寧在2018年表示,李書福領導吉利入股戴姆勒在5年前不可想象。「感覺很多過去做不來的事情,中國人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但是對於現狀,李書福的最新判斷是,世界經濟已經變了,全球化時代失速,逆全球化時代已經開啟。

    更糟糕的一點在於,逆全球化時代的全球經濟可能分為東西方兩個陣營,以及兩大經濟體系。

    所以對於汽車這個講究全球化分工的行業來說,如何實現跨文化、跨體系經營,以及在逆全球化時代推進全球化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大、但又必須解決的技術難題。

    在他看來,企業必須對商業計劃做出相應調整,適應全球經濟的變化,才能生存與發展。

    比如貫穿了去年一整年,而且直到現在還在肆虐的汽車行業晶片短缺問題,吉利也有突破性進展,成功自研「中國首個7納米車規級SOC晶片」。

    李書福說,汽車要實現智能化,晶片必須立足於自己研發。「採用標準化(晶片)產品,並不能帶來差異化產品力」。

    而從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蘋果公司、特斯拉、亞馬遜等在供應鏈方面的創新來看,吉利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逆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難題,而且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

    不過從李書福的角度出發,他打造的「世界一流企業」還不僅僅侷限於持續創新、保持高水準的開放合作等,公司治理以及共同富裕同樣重要。

    企業只靠一個人不科學

    還要實現「人人是股東」

    跟某些行業的頭部公司領導者職務和頭銜越來越多完全不同,最近幾年以來李書福逐漸卸任了一些職務,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和議論。

    其中一些議論集中在「李書福淡出吉利管理層」,也有人從「創始人就是公司文化和發展的代言人」角度出發,對此表示不解。

    但在李書福看來,逐步退出管理層及董事會層面的工作,是自己對於企業治理的主動安排,目的是更加依法合規推進現代企業治理,並更好地發揮職業專業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他認為,企業只依靠一個人,對企業發展而言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李書福甚至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逐漸「卸任」吉利的一些核心職務——2006年他就辭任吉利汽車「行政總裁」一職。

    後來,他又卸任吉利法定代表人、吉利新能源董事長等多個職務。

    李書福指出,自己逐步退出才能讓管理層有權、有責,才能真正體現三層治理結構,以及「充分授權、依法合規、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吉利企業治理理念。

    他還舉例稱,自己不僅僅是在中國按照這種理念治理企業,在全球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比如在英國的倫敦電動車公司,我也不是董事」。

    這種主動安排還體現在響應國家有關「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有關號召中。

    對於「兩會」關於共同富裕的表述——依靠共同奮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李書福也進行了詳細解釋。

    他認為這一句話表達了三層意思——首先是依靠共同奮鬥,做大蛋糕,做大經濟總量,同時要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關於「紮實推進」,就是可持續發展,科學有序地做出制度安排,幫助更多的人創業、就業,增加收入,相互幫助,先富幫後富,大家攜手共進,踏上一條堅實的個人或企業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最終目的就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吉利其實早就開始行動。李書福曾表示自己對所謂的富豪榜很無聊,認為其不利於社會和諧發展。

    去年年中,吉利發布了共同富裕計劃行動綱領。這個綱領包括了全員收入增長計劃、全員家庭健康保險計劃、全員職業提升計劃等,目的是實現產業共富。

    按照李書福最新的演講,吉利還準備拿出一部分股權,設立專門的奮鬥基金,實現人人是股東、人人是主人,以對接國家層面的共同富裕規劃。

    30多年前,沒有多少人可以想象初入汽車行業的李書福,能夠帶領吉利汽車走出如此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更沒有人敢於想象中國汽車能夠在百年大變局中獲得歷史性的機遇,實現對全球汽車產業的創新引領——但是李書福一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夠帶領吉利成長為全球汽車領導企業,並承擔起在企業治理和共同富裕方面的使命,這也讓他和他領導的吉利,正在實現世界一流企業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