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四大直轄市10年沉浮:上海穩,北京快,重慶狂,天津退

    中國四大直轄市10年沉浮:上海穩,北京快,重慶狂,天津退

    隨着上海、天津與重慶近日披露2021年統計公報,四大直轄市去年的成績單全部出爐。

    最關注的人口數據方面,重慶2021年常住人口高達3212.43萬人,是全國所有城市中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天津的常住人口為1373萬人,人口總量位居第7位。

    目前四個直轄市的城區人口都在1000萬以上,都是超大城市。

    人口變化方面,兩個南方直轄市常住人口增加,兩個北方直轄市常住人口減少。四個直轄市去年人口合計減少了9.43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這與全國人口增量下滑的趨勢相吻合。在之前本號分析全國人口數據和其他已經公布人口數據的十多個省市的文章中,已經說明,人口拐點即將到來。

    2021年全國人口只增加了48萬人,創60年來新低。

    當然北京人口負增長和上海人口增速放緩,還有他們自身設置人口天花板,主動控制人口的緣故。

    在主動人口之下,北京的常住人口早就開始負增長。2017年減少了2.2萬人,2018年減少了16.5萬人,2019年減少了0.6萬人。

    上海方面,2017年常住人口減少了1.09萬人,2018年轉正,增加了9.11萬,2019年增加了5.95萬,2020年增加了7.02萬,2021年增量縮減至1.07萬。

    天津因為經濟縮水和產業調整陣痛緣故,過去時而減少時而增加。2017年常住人口減少了5萬,2018年增加了3萬,2019年增加了1萬,2021年直接減少13.6萬人。

    重慶是四個直轄市中,人口一直增加的城市。但在人口拐點影響下,增量也在下滑。

    02

    人口增減背後,反映的是經濟的變化,這一點在天津和重慶這兩個沒有控制人口的直轄市身上,能夠充分體現。

    下面跟隨本號來看看四大直轄市過去十年各項經濟指標的變化情況。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GDP方面,2021年上海和北京雙雙登上4萬億台階,上海和北京在全球舞台上也順利超越倫敦,成為全球城市中,經濟體量第四、第五城,僅次於紐約、東京和洛杉磯。

    2021年,重慶逼近2.8萬億,天津為1.57萬億。

    十年之前的2011年,上海和北京都還在2萬億以下,十年的時間,上海GDP翻了2倍多,增幅高達125%。北京翻了2.5倍,增幅高達151.7%。

    增幅最猛的還是重慶,翻了近2.8倍,增幅高達178.6%。憑藉着這個增量,重慶也從十年前的全國第7上升到如今的第5。

    天津由於中間多次擠水分,GDP十年增幅只有40%,跑輸了全國大多數城市,其排名也從2011年的全國第5掉到了如今的第11位。

    不光GDP,在資金總量、常住人口、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社消、進出口等多項指標上,天津的增長都不盡如人意。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上圖是四大直轄市部分指標過去十年變化情況,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四個城市,那便是「上海穩、北京快、重慶狂、天津退」。具體來看:

    第一,在絕大多數指標上,上海和北京兩個中國最牛的城市,十年前後始終保持着規模優勢。

    比如在資金總量上,北京2021年年末逼近20萬億,上海17.6萬億,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位。

    在財政收入上,上海始終全國第一,北京始終全國第二。在社消上,上海始終全國第一,北京始終全國第二。

    第二,常住人口方面,重慶增量最猛。

    從2011年至2021年,十年間重慶常住人口增加了291.9萬人,在四個直轄市中增量第一。

    重慶雖然規模和增量在四個城市中都是第一,但必須要認清楚的一點是,重慶也是四個直轄市中,唯一一個人口輸出的城市。

    重慶統計局披露的2021年數據顯示,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12.56萬人,市外外來人口222.77萬人,一出一進,流出的人口比外來的人口多189.79萬人。

    更為關鍵的是,重慶的人口出生率已經低於死亡率,2021年重慶全年人口出生率為6.49‰,死亡率為8.04‰,這意味着重慶的自然人口增量已經轉負。到今年年末,重慶的常住人口增量,可能也會轉負。

    上海的出生率也低於死亡率,2021年上海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1.6萬人,出生率為4.67‰;死亡13.9萬人,死亡率為5.59‰。天津沒有披露相關數據,無從得知。

    第三,財政收入方面,上海增長最快,其次是北京。

    這主要得益於兩座城市的第三產業,也即服務業。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的佔比最大,而各行各業中,金融、科技的稅收收入最高,金融與科技恰好是上海、北京的優勢。

    第四,上海的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

    四大直轄市,都是中國的工業強市。上海則是優中選優的工業強市,其工業增加值幾乎是北京和天津的兩倍。

    在全國城市中,上海也是工業前三甲城市。

    當然,2021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全國前三強城市分別為深圳(41341.32億元)、蘇州(41308.1億元)、上海(39498.54億元)。

    工業增加值增幅最大的是北京,其次是重慶。

    第五,在社消和進出口方面,重慶狂奔。

    社消規模方面,上海全國第一,北京全國第二,重慶全國第三。而十年之前,重慶的社消規模只有3487.8億元,十年間重慶的社消規模翻了4倍多。

    進出口也是一樣,重慶十年前進出口規模只有1839億元,2021年已經到了8000.59億元。

    也正因為社消和進出口這兩駕馬車狂奔,帶動了重慶的GDP狂奔,才從第七躍升到了第五。

    此外,在這幾個指標的總體增幅上,重慶也都在狂奔。人口增量重慶第一,GDP增幅重慶第一,資金總量增幅第一,社消增幅第一,進出口增幅第一。

    狂奔之下,在各項指標的規模上,重慶也幾乎全面超越了天津。

    比如十年之前,重慶的GDP、資金總量都要低於天津,現在都實現了反超,尤其是GDP,現在的重慶,幾乎是天津的1.8倍。

    除了進出口天津,畢竟天津有港口。但這個優勢,天津也不是很明顯了,在中歐班列加持重慶下,估計進出口方面,重慶也會很快超越天津。

    第六,天津所有指標增速墊底。

    與重慶狂奔相比,天津過去十年發展非常慢,所有增速在四個直轄市中,都是墊底。

    沒辦法,在擠水分、產業轉型和北方環保政策三重疊加下,天津的經濟發展仍處在陣痛之中,後續GDP排名大概率還會倒退,被寧波、青島、無錫,甚至長沙、鄭州超越。

    五年之內,天津北方第二城的頭銜,估計要讓給青島。

    03

    當然,天津過去十年雖然發展降速,但這並不意味着未來完全沒有機會。

    在與其身後的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的較量中,天津還是有不少優勢,若能善於利用,至少能夠保住現在經濟排名第11的位置。

    比如天津有身份優勢,天津是直轄市,作為直轄市,具有財政上的優勢,相比於其他城市有更大的財政留成比例,而且還能享受到更多的中央財政支持。

    此外,天津是國家中心城市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在內循環的當下,天津要善於利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個頭銜,發展消費經濟,拉動經濟增長。

    天津還有港口優勢,相比於寧波和青島,天津優勢沒有,但相比於無錫、長沙和鄭州,這個優勢很關鍵。

    當然,所有的這些優勢,最終還是得轉化為產業優勢,畢竟得產業才能得人口和經濟。

    天津正在努力轉型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天津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全面實施「鏈長制」,大力實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集中攻堅信創、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12條重點產業鏈,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實現大踏步前進。12條重點產業鏈工業增加值增長9.6%,快於規模以上工業1.4個百分點。

    來源:天津統計局

    產業轉型,天津應當向蘇州取經。作為工業城市的蘇州,曾經也遇到過產業轉型的問題,曾經經濟發展也有降速,曾經蘇州緊追深圳,但現在被深圳甩開了。

    不過,蘇州已經挺過來了,目前正在全力奔跑。

    蘇州在產業方面實現了兩手抓,也即,一方面繼續保持傳統工業優勢,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根據蘇州統計局披露,蘇州有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一個是裝備製造業,另一個是電子訊息產業,2021年產值分別達到了12709.4億元、11623.3億元,按年增速分別為20.3%和10.8%。

    此外,先進製造業賦能新發展。全市制造業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54.0%和52.5%。新一代訊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導產業產值9623.1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3.3%。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44.8%、39.4%、38.4%。

    傳統工業上,蘇州實現了兩個萬億產業,保持了既有的優勢。而在新興產業方面,增速非常迅猛。

    天津如果能效仿蘇州,北方第二城的寶座,依舊能夠坐穩。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