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一場金融和地產保衛戰正在打響

    一場金融和地產保衛戰正在打響

    疫情的「黑天鵝」揮之不去,俄烏衝突的烽煙又起。國際局勢波詭雲譎,金融戰、貿易戰暗流洶湧。資本市場,港股、中概股遭遇外資機構惡意做空,A股亦出現罕見的連續下跌。房地產市場,房企債務風險尚未完全釋放,投融資和銷售陷入低迷。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提出了全年經濟增速5.5%的預期目標,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這一經濟增速預期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月份至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等一系列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各項指標均好於預期。

    然而看似靚麗的數據,並不意味着宏觀經濟會一帆風順,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金融和房地產市場風險化解已經刻不容緩。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問題,並做出指示:

    關於宏觀經濟運行,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金融委專題會議,在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房地產市場持續走低的時間窗口,及時釋放了重磅利好,無異於給滑向深谷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拋出一條「救命繩」。

    外部擾動因素增加

    今年註定是充滿危機和挑戰的一年。

    開年便迎來資本市場連續下跌,外資機構惡意做空港股和中概股變本加厲;春節過後俄烏衝突烽煙驟起;國內疫情多點散發且大幅惡化。一系列外部事件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擾動因素。

    首先是疫情形勢惡化對經濟帶來新的衝擊。

    這場疫情已經持續到了第三個年頭,儘管各級政府採取了極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但疫情多點散發的勢頭仍愈演愈烈。

    自3月份以來僅僅半個月時間,全國新增本土病例就超過2萬例。本輪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已經覆蓋了28個省份,上海、深圳、重慶、杭州、天津、青島、東莞、西安、泉州等萬億GDP城市,以及以及長春、瀋陽、蘭州、哈爾濱等省會城市均被波及。

    疫情對人口流動的限制,直接衝擊終端消費市場;工廠、園區封閉管理,則會直接影響到工廠的正常生產。

    如果這些地市不能迅速遏制疫情,勢必拖累一季度全國GDP增速,進而影響到全國年度5.5%的GDP增速目標。

    二是俄烏衝突和大國博弈,對產業鏈、外貿及資本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來看俄烏衝突引發更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較小,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不會產生根本影響,但由此引發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應鏈緊張,以及外匯市場、資本市場波動不可避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必將受到一定衝擊。近期A股、港股的大幅波動與此不無關係。

    俄烏衝突導致中美、中歐關係趨於複雜化,美國對中國進一步施壓,通過金融戰、貿易制裁等手段與中國展開博弈。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對中國企業特別是中概股不斷打壓,中概股15個月市值蒸發近10萬億元,所有中概股遭遇「血洗」,慘烈程度前所未有。

    港股也同樣遭受境外機構惡意做空,恒生指數一年下跌了1萬餘點,跌幅一度達到40%,特別是內資股在本輪下跌中損失極為慘重。

    此外,美聯儲加息也成為懸在中國資本市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直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16日下午,美聯儲宣佈加息25bp,方才暫時告一段落。此前美聯儲點陣圖預計,年內將加息三次至0.75%至1%。

    植信投資研究院分析認為,美聯儲加息會導致資本外流,但程度有限,對人民幣流動性和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有限。儘管如此,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情緒還是產生了不小的波動,成為本輪股市下跌的誘因之一。

    內生動力減弱

    除了外部因素,國內經濟內生動力減弱,成為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障礙。

    首先是中小微企業恢復速度放緩導致經營困難。

    相比規模以上企業,中小微企業受疫情等因素衝擊更為明顯,也更為脆弱。截至2021年末,全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達1.54億户,其中個體工商户1.03億户,這些個體工商户背後聯繫着中國近3億人的就業問題。

    2021年下半年以來,受國內局部地區疫情散發、洪澇災害以及財政政策退出等因素影響,生產和內需恢復動能持續偏弱,中小微企業經營恢復速度緩慢。

    中小微企業多集中在服務業,疫情對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的制約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文化旅遊、交通客運、餐飲零售等服務行業仍然比較困難。

    近期,多地疫情散發對相關服務業的不利影響可能會進一步加大。當然,針對這些問題,各級政府和市場監管部門也正在採取措施,從財稅、金融、社保、就業等方面研究出台政策措施,但疫情一天不解除,風險就一直存在。

    其次是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的減弱可能帶來的需求萎縮。

    體現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三個層面。

    政府層面,由於財政收入特別是賣地收入減少,政府壓縮開支,購買力下降。

    企業層面,受疫情衝擊或產業鏈斷裂等因素影響,企業效益下滑,購買力減弱。

    居民層面,長期以來形成的貧富分化、階層固化以及對收入預期下降導致需求減弱。根據央行城鎮儲户問卷調查,2021年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整體處於歷史性低位,三季度進一步下滑至49.5%,跌入緊縮區間,消費支出保守化傾向明顯。此外,因疫情導致的旅遊出行、餐飲聚會等消費的減少,旅遊、交通、酒店住宿、餐飲等消費受到極大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月份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26億元,按年增長6.7%,消費市場恢復有所加快。

    信達證券分析認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回升主要受到了餐飲消費與限額以上零售大幅回升的貢獻,但限額以下零售的恢復速度仍然偏慢。

    從分項消費數據看,石油及其製品零售總額大幅增長,主要源於原油價格上漲推動國內相關商品價格。總體上看,無論是消費能力、消費環境還是消費意願,均呈現相對低迷狀態。

    為此,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升消費能力。

    金融和房地產

    風險防範刻不容緩

    首先是房地產。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房地產相關數據看,房地產投融資、土地市場、銷售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梗阻。

    1月份至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4499億元,按年增長3.7%,低於固定資產投資8.5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15703萬平方米,按年下降9.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3.8%;商品房銷售額15459億元,下降1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2.1%。

    市場機構統計的2月份百強房企銷售金額更是按年下降46.5%。

    從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情況看,同樣不容樂觀。

    1月份至2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5143億元,按年下降17.7%。其中國內貸款4105億元,按年下降21.1%;利用外資7億元,下降27.4%;自籌資金7757億元,下降6.2%;定金及預收款8027億元,下降27.0%;個人按揭貸款4124億元,下降16.9%。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耿欣欣分析,2022年3月,植信房地產綜合指數初值為-4.3,較2月終值下滑1.7個百分點,接近2020年三季度較低水平,表明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速短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前2月,商品房滯銷並延續量價齊跌態勢,庫存規模大幅增加。土地市場持續低迷,購置面積成交領跌,一線成交跌幅收窄。房地產投資延續下滑趨勢,房企到位資金下降近兩成。

    從金融角度而言,房地產企業的相關風險已經不是個別企業的風險。目前中國經濟修復基礎尚不牢固,房地產行業債務風險如果大規模爆發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將對中國宏觀經濟的修復和平穩運行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化解相關風險刻不容緩。

    其次是資本市場風險。

    自年初以來,特別是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主要股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港股和A股下跌最為慘烈。

    與2021年年底相比,截至3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數和上證綜指分別下跌了21.3%和15.8%。中概股更是遭遇史無前例的「血洗」,被摁在地板上反覆摩擦。

    儘管這次下跌與俄烏局勢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國際機構投資者在各個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集體做空,另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缺乏信心也是原因之一。

    股市的持續下跌不僅會導致市場流動性緊縮,上市企業融資功能受阻,而且直接導致億萬股民財富縮水,進而影響消費甚至出現返貧。

    打響金融和房地產市場保衛戰

    面對境內外複雜多變的環境,面對宏觀經濟和房地產市場可能面臨的風險,國務院金融委果斷出手。

    3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親自主持召開專題會議,並做出重要指示。

    要求一定要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的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關於中概股,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關於香港金融市場穩定問題,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要加強溝通協作。

    會議提出,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

    金融委專題會議對把握政策方向、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後,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外匯管理局、財政部等部委迅速貫徹落實金融委會議精神,並做出相關表態。接下來,從貨幣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到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相關政策調整將陸續落地。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