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ATMJ業績大比併 京東遇最壞時刻 美團靠兩業務成贏家|巨子股評

    ATMJ業績大比併 京東遇最壞時刻 美團靠兩業務成贏家|巨子股評

    科網龍頭四強股阿里、騰訊、美團及京東(ATMJ)公布業績,雖然外賣平台股美團及電商股京東去年業績同樣「由盈轉虧」,不過股價表現卻有天淵之別。剛巧遇上中概股血洗潮的最壞時刻,京東業績後股價跌幅最為驚嚇,股價短短兩日內累計跌幅超過20%。相反,美團卻能夠在業績後股價持續飆升,兩日累計抽高18%。

    從上表可見,按業績公布後股價下跌幅度排列,第一名是京東,去年全年盈轉虧,虧損35.6億元人民幣(前年全年盈利494.1億元),單計去年第4季虧損達51.6億元,可謂將之前的盈利一次性消耗。

    ATMJ業績後股價表現,美團成唯一家績後股價展強勢。(巨子製圖)

    京東:上季旺季不旺反「見紅」

    「雙十一」所在的第四季度,通常是電商銷售的旺季,不過京東在該季淨虧損52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大變臉,是導致京東股價業績後急跌的一大因素。

    在利潤方面,顯然京東的經營利潤率在過去一年出現了很明顯的下滑,從2.1%下滑至1.4%,去年第四季度更是下滑至1%,從經營狀況來看,京東屬於微利經營,而投資收益縮水之後,京東的整體財報就直接陷入虧損狀態。

    業績「見紅」,再加上發放財報之時,正遇上本月中旬中概股受美國審計問題困擾的最壞時刻,市場情緒悲觀放大了業績的缺點,觸發股價在業績後短短三日內累計跌幅超過30%。不過,到本月底仍可跟隨大市氣氛低位反彈,收復績後大部分股價失地。

    「雙十一」所在的第四季度,通常是電商銷售的旺季,不過京東在該季淨虧損52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大變臉(資料圖片)

    阿里:國際業務增長 抵銷內需乏力

    至於電商同業一哥的阿里,在去年第四季(即阿里第三財季)的純利雖然和京東一樣明顯倒退,不過仍能保持盈利204億人民幣,按年跌74%;經調整淨利潤按年跌25%,至446.24億元,好過市場預期的420多億元。

    表現較好是與阿里電商業務早已走向國際有關,旗下持有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Lazada,亦有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和商務平台Paytm等。雖然期內佔比最大的中國商業分部收入1722.26億元,按年升幅僅得7%,增長明顯失色,不過國際商業分部收入按年增長18%至164.49 億元,另外,雲業務分部收入按年增長亦達20%。

    因此,業績無甚驚喜,但也不致於驚嚇下,阿里績後股價不至於一瀉千里,在業績公布後,阿里曾經連續五日守穩100元大關。不過,其後同樣是中概股在美國審計風波下,再觸發股價展開新一輪跌浪,一度跌至71元的本港上市新低。至本月底才輾轉回升。

    阿里國際業務增長,抵銷內需市場乏力(資料圖片)

    疫情影響消費情緒 電商未能倖免

    總體而言,內地電商生態競爭愈來愈激烈,中國的電商用戶逼近9億,而拚多多以年活躍買家8.5億稱冠,已超越了阿里淘寶及天貓,市場生態亦轉向直播帶貨。投行摩根士丹利認為行業短期缺乏催化劑,首先是經濟數據方面,雖然首兩個月中國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恢復至12.3%,但最近的疫情再次爆發可能會削弱3月份及第二季的消費情勢,估計下半年消費才會顯著復甦。此外,直播電商如快手及抖音於步入2022年表現仍然強勁,可能進一步加劇電商領域的競爭,意味著內地電商短期缺乏催化劑。

    騰訊更大的「敗筆」在於管理層對今年的展望,亦未言樂觀。(資料圖片)

    騰訊:投資收益佔比 首超越主營業務

    在業績後股價受壓的龍頭股,尚有騰訊。在阿里及京東的業績後,市場對科網巨頭的期望雖然已經愈跌愈低,不過騰訊的業績仍然遜預期,去年實際僅多賺1%,為近10年來最差增長。而且盈利更是依賴出售京東所帶來的一次性780億元巨額收益。

    固然低增長是市場早已心中有數,不過更大的「敗筆」在於,管理層對今年的展望,亦未言樂觀,率先預告網上廣告收入弱勢今年初未有扭轉。當然,從去年數據亦已反映,集團遊戲收入動力放緩以及網上廣告收入倒退,上季經調整純利實際上是出現輕微倒退。

    此外,今次是騰訊歷史上首次出現投資收益超過主營業務利潤,在主業增長遭遇瓶頸的情況下,投資收益一枝獨秀,佔到了總盈利的65%。難怪市場調侃騰訊比過去更像一家VC了。

    在三大科網龍頭股績後股價風雨飄搖之際,美團的表現成為了陰霾下的一道暖光。

    美團憑藉在兩大傳統業務:(一)餐飲外賣美團點評業務;及(二)機票酒店相關的網上訂購業務的增長持續下,令總體虧損較市場預期為低。(資料圖片)

    美團:兩大傳統業務倍升 整體虧損較預期細

    美團雖然去年業績「見紅」由盈轉虧,單季虧損逾53億人民幣,不過在市場的極低預期下,雖然「社區團購」為主的新業務持續燒錢(季度經營虧損率69.5%),不過憑藉在兩大傳統業務:(一)餐飲外賣美團點評業務;及(二)機票酒店相關的網上訂購業務的增長持續下,令總體虧損較市場預期為低。

    財報顯示,2021年餐飲外賣及到店、酒店及旅遊分部的經營溢利合計由2020年的110億元,倍升至203億元;不過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經營虧損擴大,令總體業績見紅。

    美團是四大科網龍頭股中,唯一一間能在業績後股價造好。美團業績後股價連續兩日強勢,領升大市,單日飆近12%,兩日累計抽高18%。

    綜合而言,科網龍頭股中的業績中,除了反映過去一年多以來的監管調控壓力外,亦揭示出內地互聯網經濟不能倖免於實體經濟轉弱的趨勢之中。騰訊主打的遊戲業務增長放慢,預告本季廣告收益尚未復甦;電商股阿里及京東在面對網購用戶量逼近上限後,如何應對新力軍直播平台快手及抖音的競爭;而美團新業務何時止血亦成挑戰。短線挑戰多於機遇之時,手上現金豐厚的科網股,不約而同走向同一個方向——趁低位推行股份回購,當中以阿里巴巴的回購規模升至250億美元破紀錄,不過能否助股價捱過低谷,尚待時間考驗。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