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即使通脹見頂回落 明年不可能減息 港樓未來6個月續受壓
瑞信發表2023年投資展望,預期明年通脹仍然高企,貨幣緊縮政策將持續至上半年。該行重申,即使明年加息周期結束,但不大可能迅速減息,原因是通脹水平仍然高於央行目標。
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伍澤恩(John Woods)表示,即使通脹率見頂,甚至持續回落,但2023年全年大部分時間通脹仍然會高於2%,故預料明年利率水平仍然偏高,預計聯邦利率維持4.75%至5%。
他坦言,今次的情況有別於2019年,始終當時沒有通脹高企的問題,今天難以重現當日利率迅速回落的情況,相信直至通脹完全受控並回落至央行目標,才有望開始減息。

明年難減息 直至通脹完全受控
環球經濟方面,瑞信預期央行的緊縮政策持續,將拖低經濟增長,預料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約2.7%及1.6%,美國分別錄得1.6%及0.8%。伍澤恩指,美國明年下半年大概率會出現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則預期會有適度的經濟復甦,在該行預期明年首季末開始重啟經濟的前設下,預計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為3.3%及4.5%。
投資策略方面,瑞信認為2023年是投資固定收益的一年,吸引力開始回來,原因是通脹見頂及加息周期即將結束,可留意美國國債、高評級企業債、新興市場硬貨幣主權債券。瑞信相信股票市場仍然波動,對中國股票立場中性,雖然預期明年出現經濟重啟,但始終時間存不確定性。

樓價未來6個月仍然受壓
樓市方面,瑞信指由於現時聯邦利率尚有1%的上調空間,本港最優惠利率仍有上升壓力,預期樓價在未來6個月持續受壓,加上目前租金回報率偏低,跑輸本地銀行定期存款息率,故在投資角度上,物業市場不具吸引力。
瑞信稱,本地地產股受累樓價下跌累積一定跌幅,認為估值吸引,但基本面不足以支持顯著反彈。相對而言,瑞信偏好港股的醫療保健板塊,始終企業銷售集中在內地,隨著預期經濟重啟後會出現更多確診病例,藥物需求增加,加上內地經濟壓力大,醫藥板塊防守力相對較高。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