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騰訊搜狗私有化交易獲批 監管機構放行訊號? 其實尚有一關要過

    騰訊搜狗私有化交易獲批 監管機構放行訊號? 其實尚有一關要過

    內地科網平台監管風暴,觸發一眾科網龍頭股股價急挫「大平賣」,連一向予人感覺最「穩陣」的騰訊(700),股價上周亦曾跌至一年低位,低見509元。不過,近日開始有回穩跡象,特別是周二(13日)騰訊收購搜狗的交易,獲監管機構無條件批准,市場紛紛推測,是否代表監管機構釋出放行訊號?交易審查已告一段落,預示股價可見底走出低谷?從最新中銀保監在周三(14日)的言論,相信仍有一關要過。

    對阿里、騰訊等內地科網巨頭企業而言,今年當屬轉折之年,以往科網龍頭皆處於贏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的優勢局面,不過自去年疫情年過後,內地經濟逐步恢復,科網平台現已逐步走入監管新時代。

    監管機構上周六禁止騰訊申報的遊戲直播平台虎牙與鬥魚合併交易(資料圖片)

    從平台反壟斷、「二選一」問題等,到近期的網絡用戶數據安全,幾乎每一日內地都會有新指引出台,諸如上周六(10日)中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網信辦),發佈《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擬要求擁有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時,必須向相關機構申報有關網絡安全的審查。

    另一方面,監管機構對於反壟斷的監管亦未有放慢,在同一日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亦宣布,禁止騰訊申報的遊戲直播平台虎牙與鬥魚合併交易,原因是兩者合計市佔率高達 70%,一旦合併將阻礙直播市場的競爭。另外,亦有有消息稱,市場監管總局將要求騰訊音樂放棄獨家版權。

    騰訊涉資逾20億美元私有化搜狗的交易,剛於本周獲批。(路透社)

    搜狗交易獲批 不意味監管塵埃落定

    正當市場在估算交易告吹,將對騰訊的主營業務——遊戲業務(佔收入佔比逾50%)的影響,以及有關騰訊音樂的具體監管要求之際,三日之後,即是本周二(13日),監管機構對騰訊另一宗收購放行,就是批准騰訊收購搜狗,交易規模約20億美元。

    搜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百度之主要競爭對手。騰訊擁有搜狗39%的股份,並控制其一半以上的表決權,去年7月騰訊提出以約21億美元收購其他投資者所持的股份。

    涉及的交易之多,令人眼花繚亂。簡單而言,可以說現時騰訊在搜索引擎業務的交易(亦即是搜狗)已經獲批,至於在遊戲直播平台的併購交易則告吹。

    從市場份額而言,可以簡單看出監管機構的審批思路,由於遊戲直播平台虎牙與鬥魚的合併交易,將令合計市佔率高達 70%,交易被叫停亦是市場早有預期。至於搜索引擎業務上,現時仍是內地龍頭仍是百度,騰訊增持搜狗的交易,對阻礙市場競爭上的影響較細。

    據市場數據統計平台statcounter,過去一年百度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一直介乎65.35%至78.41%,遠超位列第二名的搜狗,市佔率約11.27%至24.54%。

    因此,若果投資者單看標題,見到騰訊私有化搜狗交易獲批,便誤以為監管機構對騰訊的反壟斷審查即將告一段路,會是誤判了局勢。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表示,騰訊旗下微信支付業務仍有風險 未能斷言監管告一段落。(視覺中國)

    羅尚沛指微信支付業務仍有風險 未能斷言監管告一段落

    再進一步拆解騰訊的企業王國,不難發現騰訊仍有主營業務,是受到監管機構注視的,就是其支付業務。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表示,騰訊除了騰訊音樂版權的問題之外,其實仍有不少業務有機會受到反壟斷監管,特別是其內地支付平台業務,亦即是微信支付。現時內地正多方面加強對科技企業的監管,目前難以何時調查會完結。

    加上,上周四(8日)中國人行重磅人物發聲,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時表示,早前約談螞蟻集團反壟斷情況,也披露相關信息,中國支付服務市場壟斷行為,不僅存在於螞蟻集團一間企業,其他機構也有這樣的情況,因此,對螞蟻集團採取的措施,將會推行至其他支付服務市場主體。

    范一飛發言向市場釋放出的訊息,就是人行的反壟斷審查不只是針對螞蟻集團,同時亦在對其他中資企業進行約談及審查,更相當於向市場預告,對支付服務市場壟斷行為的監管措施仍未結束。

    內地的兩大支付龍頭,就是螞蟻的支付寶,以及騰訊的微信支付,在人行的發聲下,相信微信支付將需要面對新的監管要求,意味騰訊尚有一關要過。

    中銀保監會:互聯網平台企業正按要求進行整改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張忠寧今日(14日)在記者會表示,對於互聯網平台監管情況問題,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他又提到,目前平台企業正在嚴格對照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要求深入地查找問題和進行整合,下一步,將繼續督促平台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落實整改的各項要求。

    言論顯示,互聯網平台對於涉及科技金融的業務,正在按照法規和監管部門的要求去調整。騰訊作為互聯網平台一哥,又是支付業務的兩大龍頭之一,在可見的時間內,會如何處理涉及網路小貸、保險、理財等業務,值得關注。

    不過,考慮兩大原因,相信騰訊能夠和監管機構就支付取得共識的機會較高。其一,騰訊的小微貸業務一直由微眾銀行所進行,微眾銀行已由金融機構監管,而所經營的借貸業務亦完全符合規管要求,包括出資達3成的要求、不借貸予大學生等;其二,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理解金融控股公司是監管希望更好對行業風險進行控制,幫助行業健康發展,認為只要騰訊業務合規,成立金控公司只是「把架構改一改」,對業務沒有太大影響。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