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恒生科技指數一周年 公募看好逢低佈局機會

    恒生科技指數一周年 公募看好逢低佈局機會

    據《中國基金報》7月27日報道,2020年7月27日,恒生指數公司推出恒生科技指數。一年來的走勢堪比過山車。被寄予厚望的恒生科技主題ETF收益也不理想。

    受訪公募人士認為,恒生科技指數此輪下跌主要是受外部因素拖累,其本身的投資邏輯並沒有改變。經過回調,指數估值壓力有所緩解,為投資者創造了較好的入場機會。

    「港版納斯達克指數」走勢跌宕

    2020年,恒生指數公司推出恒生科技指數。由於新指數將追蹤港股市場市值最大的30家科技企業,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中資科技企業,堪稱"港版納斯達克指數"。推出一年來,恒生科技指數上演了跌宕起伏的過山車式走勢。

    從2020年指數推出後到今年年初,恒生科技指數一路上揚,從開盤6918點半年最高漲到11001點,成為最火爆的指數之一。但之後指數便開啟跌跌不休模式,自高點快速下滑,7月26日伴隨着港股大跌一度最低迴落到6752點。

    截至昨日收盤,恒生科技指數年內跌幅19.4%,相較2月份高點下跌38.3%,自去年7月27日以來累計跌超1%。

    對此,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表示,2021年開年到春節前,南下資金洶湧而入助推港股大幅上漲,恒生科技指數升勢尤為迅猛。但春節後,隨着中國國內流動性緊縮、海外美債利率抬升、中國國內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監管密集出台,恒生科技指數回撤較大,南下資金轉為觀望。

    嘉實基金表示,2021年春節前,在低利率和南向資金買入等因素的推動下恒生科技的成分股估值快速抬升;節後,隨着全球經濟復甦使得周期性行業崛起,分流了科技板塊資金,並且美債收益率上行,全球債券收益率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市場通脹預期上升,處於高估值狀態下的科技股對美國國債利率變化較為敏感,經歷了一輪較大幅度的回調。並且,恒生科技指數相比綜合指數具有明顯的高收益高波動的特徵,因此風險管理非常重要。

    嘉實基金認為,此輪恒生科技指數的回調除了受整體市場向下和海外中概股回調的影響外,前期的過快漲幅累計的較高估值水平也是重要原因。

    受恒生科技指數的表現拖累,今年5月成立的首批恒生科技ETF短期表現不佳。截至7月26日的淨值數據,華夏恒生科技ETF成立以來下跌14.5%,易方達恒生科技ETF下跌14.98%,華安恒生科技ETF下跌15.02%,其餘幾隻基金淨值下跌幅度均超14%。

    與此同時,多隻恒生科技ETF份額出現縮水,例如大成恒生科技ETF最新份額較成立時減少50%以上。

    科技股長期價值仍獲看好

    恒生科技指數雖低迷下行,機構仍看好科技股長期價值。

    嘉實基金表示,下跌由外因引起,指數本身的投資邏輯並沒有改變,指數基本面仍然向好。從估值層面來看,經歷過這波較大的回調,恒生科技指數的市盈率市銷率都有所下降,市銷率已達到指數上市以來新低,估值壓力有所緩解,對投資者來說是不錯的入場機會。

    嘉實基金分析,恒生科技指數囊括一大批優秀的主題板塊與行業賽道,例如消費、科技、醫療、網路,而且對上市公司的篩選要求更加夯實了指數未來的成長性。恒生科技指數的高成長高估值得益於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高研發支出。

    指數成份股,如阿里、美團、騰訊等均為平台型商業模式,具有規模效應和不可替代性,這為企業的長期增長打造了堅實的護城河。並且,成份股的一季報也顯示盈利能力在持續改善。

    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基金經理胡堯盛認為,市場對於短期的負面訊息有些反映過度。當前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代表的成長股板塊PEG為1倍,相比A股創業板(1.7倍PEG)和美股納斯達克指數(1.5倍PEG)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而部分龍頭成長股的比較優勢更為明顯,短期股價承壓需要一定的催化。中概股回歸會豐富市場結構,也會獲得更多的資金青睞。

    新經濟行業迎佈局時機

    在公募人士看來,隨着中概股回歸和新經濟產業巨頭在港股的上市,公募、險資、年金等長線資金持續南下流入增配港股,新經濟科技公司也將成為港股長期投資的重要主題。

    嘉實基金認為,恒生科技指數對新經濟代表性龍頭企業有極高的覆蓋度。港股是全球風險資產的估值窪地,配置港股性價比較高。雖然短期受外部衝擊,新經濟產業估值承壓。但長期來看,隨着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科技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路徑,科技領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是明確的。

    廣發中證滬港深科技龍頭ETF基金經理羅國慶認為,近兩年,阿里、京東等巨頭紛紛回港二次上市,正在逐步改變港股的行業結構,以科技為主的「新經濟」行業在港股的市值佔比越來越高。未來還將有一大批網路企業回歸港股,繼續擴大科技行業的市值佔比,投資價值進一步提升。

    南方香港成長基金經理黃亮認為,配置港股,不應是抄底也不是擁抱全球市場龍頭。香港市場是「投資中國」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配置中國新經濟公司的重要選項。過去兩年,得益於港交所改革,眾多優質的新消費、創新藥和網路公司登陸香港市場,進行首次上市,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板塊聚集效應,這些標的中不少公司具備長期的增長前景,也將為香港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