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比特幣創新高 是否能抵抗通脹│巨子點評

    比特幣創新高 是否能抵抗通脹│巨子點評

    11月9日,亞市早盤,比特幣飆升至67,662美元的歷史新高;比特幣恐懼與貪婪指數讀數為84,較前一日上漲9點,市場情緒處於極度貪婪狀態。此次比特幣創新高的背景因素是外圍環境變友好了嗎?還是如摩根大通所言,比特幣因抗通脹能力吸引投資者呢?

    在資本市場上,對比特幣利好的訊息正在不斷增多。10月19日,美國首個比特幣ETF上市。11月2日,美國邁阿密市市長弗朗西斯·蘇亞雷斯(Francis Suarez)發推特稱,「將在該市公務員中率先接受比特幣支付工資,並且100%使用比特幣。」11月4日,紐約新當選市長埃裏克·亞當斯宣佈,「在2022年1月接管市政廳後,頭三份工資將用比特幣支付。」

    此外, OKLink區塊鏈瀏覽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份,全球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有37家,共持有近20萬枚比特幣,包括特斯拉、支付巨頭Square等。

    不過,主權國家除了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外,還沒有國家公開表示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比特幣價格在10月20日突破4月11日創下的高點(64,843美元),觸及66,000美元之前,曾經歷過一段寬幅震盪的行情,最低價格曾下探至28,000美元。此外,在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Nayib Bukele)於9月6日宣佈已購買了首批200枚比特幣後,比特幣一度擊穿備受關注的5萬美元大關,在兩個小時內跌幅超過15%。

    這一系列的價格波動表明,比特幣的投機屬性不會因為外界環境的變換而改變,其價格的大漲大跌,主要還是資本的炒作。

    因此,摩根大通策略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認為「比特幣是比黃金更好的通脹對沖工具」的觀點,過於主觀。好在,摩根大通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給出了一個前置條件——比特幣價格長期內有望達到14.6萬美元,前提是波動性大幅消退,金融機構開始在其投資組合中更加偏好比特幣而非黃金。

    其實,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以來,全球的低利率環境為資本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資金,才是比特幣價格震盪上行的關鍵變量。

    美聯儲(Fed)的動態最關鍵,2020年,面對疫情爆發給美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的可能,美聯儲在當年3月兩次緊急降息至零,並重啟「量化寬鬆(QE)」計劃。美國股市受此影響,不斷創下新高,持續上行動態延續到了2021年。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等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實施的也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股市顯然並不能充分吸納流動性過剩的資金,而資本的獲利屬性卻註定了其要尋找更多的投資標的,比特幣、狗狗幣等虛擬貨幣因此被選中。與原油、有色金屬、外匯、黃金相比,比特幣劇烈的價格波動更容易吸引投機者的關注。

    不過,隨着通脹的到來,以美聯儲為主的各大央行開始面臨緊縮貨幣政策的壓力。美聯儲11月貨幣政策委員會決議顯示,「在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的情況下,正式啟動縮減購債(Taper)的程序。」此外,儘管在近期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歐洲央行宣佈繼續維持零利率、英國央行維持基準利率在0.1%不變;但是在通脹壓力下,市場紛紛預期各央行會很快轉變低利率政策。

    這意味着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很快會收緊,在此之前,投機者利用手中的資金再次擾動比特幣市場,並逢高獲利了解,也合情合理。只是,一旦比特幣開始大幅下行,那些將比特幣視為對沖通脹工具的投資者,將面臨不小的損失。其實,從現有的國際金融環境、以及投資標的的價格波動幅度來看,黃金才是更靠譜的應對通脹的工具。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