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人民幣投資需求大增 香港離岸市場循勢前進

    人民幣投資需求大增 香港離岸市場循勢前進

    香港金融迎來全新發展機遇。《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定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國家級別專家南下宣講「十四五」時亦多番強調香港應該積極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上周出台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更鼓勵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實現跨境人民幣創新,及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細則亦陸續公布。

    「這表明,內地正在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推動離岸市場機制構建》(下稱《關鍵》)作者、金融學者巴晴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評價,「在這過程中,香港仍然是推動金融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最理想的海外平台。」

    8月23日,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率領宣講團赴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向政府官員及議員講解《十四五規劃綱要》(香港01)

    換個角度看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

    2009年,隨著國家推出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人民幣國際化在香港正式「起跑」。隨後,人民幣國際化歷經極速增長的「高山」,亦陷入改革調整的「低谷」。尤其是2015年「8·11匯率改革」後,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劇,央行收緊了人民幣外流,令香港的離岸人民幣(CNH)存款從高峰的一萬億「腰斬」到五千億。

    回顧這十年發展周期,學界出現了不少關於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與香港角色的討論,例如,「香港已經不是人民幣走出去的唯一窗口」,「在岸本地市場開放才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動力」。

    誠然,過去觀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差別,重點在於「匯率」:人民幣在岸價格主要由中國央行主導,而離岸價格則由市場供求決定。然而,巴晴所著的《關鍵》一書則表達了不同觀點,她認為隨著國家開啟匯率改革,在岸市場逐步開放和互聯互通日益加強,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價格的差價亦日趨收窄。「現在兩個匯率差價大概為100個基點左右。」她後來在《香港01》的訪問中表示,「不會出現以前仿佛『兩個市場、兩個匯率』的情況。」

    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不會出現以前仿佛「兩個市場、兩個匯率」的情況。(Getty Images)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階段,區分在岸和離岸市場的視角應循勢革新。「假如離岸資金池達到十萬億人民幣,但只是作為一個存款『趴在那裏』,沒有地方用,離岸市場就沒有得到發展。」巴晴指出,應看相應產品指標,如「外匯兌換、債券發行、衍生品交易」,市場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寬,這才是衡量離岸市場發展的「健康」指標。

    「不要單純只看『存量』指標,可以多看『流量』。」巴晴舉例,「存量上,離岸資金池已經出現回彈,不是快速增長,而是穩定、可支持更大流量的增長。」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數據,2021年7月的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約為8200億元「已經回到比較正常的狀態」。而從流量角度,香港的實時支付結算系統(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RTGS)內的人民幣結算金額規模「始終保持在高位」,2020年日均結算量超過1.19萬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RTGS系統內港幣的日結算量。國際清算銀行調查顯示,香港地區2019年人民幣外匯交易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每日成交金額達1,200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45%。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幣同期在香港銀行體系內的結存規模並沒有大幅增長。」巴晴強調,「換言之,香港支持的離岸人民幣金融活動頻率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香港在保證資金池穩定的情况下,能支持很多離岸活動。」

    香港在保證資金池穩定的情况下,已經能支持很多離岸活動。(視覺中國)

    人民幣顯「投資」特性
    應利用好階段性特點

    關於離岸活動和產品,就不得不提離岸人民幣債券(點心債)。點心債是人民幣國際化在離岸投資產品上的「第一步」,也是離岸市場拓寬、拓深人民幣產品池的重要方式。然而,香港的點心債市場近年來有所萎縮,根據立法會秘書處《香港和新加坡的債券市場》整理,在2014年至2019年間,點心債發行次數由149隻減至42隻,新上市點心債數目亦由83隻回落至16隻。(下圖)

    巴晴在早前的訪問中強調,香港點心債市場的萎縮主因是美元的「低利率」。她舉例,現時「熊貓債」(海外機構發行的在岸人民幣債券)發行數額與「點心債」未償還數額差別不大,說明「人民幣計價債券的發行『量』主要受到『利率水平』的影響」,「現在全球美元、歐元都是低息,市場主體會自發選擇發債成本低的幣種來發債」。

    「現階段中美利差,決定了目前人民幣可能更多作為『投資貨幣』被使用。」巴晴說,「人民幣利率水平高,大家就喜歡投資它,如購買人民幣國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顯示,今年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實現連續9個季度增長,升至2874.6億美元。而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佔比亦升至2.45%,創下歷史新高。

    中美利差決定了目前人民幣可能更多作為「投資貨幣」被使用。(資料圖片)

    人民幣的投資需求旺盛,香港金融界大可利用階段特點深化探索。巴晴曾在《關鍵》中建議,建立人民幣債券回購(Bond Repo)機制,發展債券回購市場。Repo功能是獲取流動性的一種基本做法,「比如投資者持有美聯儲的國債,可以抵押給其他機構取得資金融通。海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國債,也需要相應的機制支持回購獲得人民幣流動性。」她分析,這也是提高人民幣資產使用效率的手段,「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計價債券不僅以持有為目的,更多的用途能增強大家持有人民幣債券的意願。」

    「未來,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運作機制和功能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巴晴說,「隨着近期一系列重要舉措的推進落地,如《前海方案》、《橫琴方案》、跨境理財通等,離岸市場將在產品類別、參與群體、金融基建和資本流動各個層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金融學者巴晴著有《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推動離岸市場機制構建》一書,有多年研究「人民幣國際化」的經驗。(龔嘉盛 /攝)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