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ETF逆勢吸金,9只基金新晉百億俱樂部!

    今年的ETF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邊是3000點拉鋸戰下,ETF逆勢吸金。另一邊,公募產品“新發”遇冷背景下,ETF發行市場同步降温。

    ETF素有“機構資金風向標”之稱,自2018年迎來快速增長後,行業主題類ETF一騎絕塵,在數量和份額上的增長均明顯大於其他分類ETF。

    那麼,在黑天鵝頻發的2022年,ETF市場都有哪些變化呢?

    1、逆勢吸金

    今年以來,股市行情低迷,不少基金深陷份額縮水的漩渦。而在這一背景下,ETF基金卻實現份額逆勢上漲。

    截至5月12日,ETF基金的總份額達12597.34億份(包括貨幣型ETF),與今年年初的10274.73億份相比增長2322.61億份,增長幅度達22.61%。剔除貨幣型ETF後,其他類型ETF的總份額達9109.73億份。

    在當下時點,股市整體行情不振且基金產品發行正經歷“冰點期”,ETF卻表現亮眼,份額不降反升,資金不斷借道ETF抄底,“越跌越買”成為市場的共識。

    分類型來看,即使股票型ETF回撤最大,但該類ETF份額增長卻最多。股票型ETF今年以來份額共增長1063.32億份,增幅達14.52%。其次是跨境型ETF,今年該類ETF份額共增長719.15億份,增幅達125.5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份額增長排名前三的ETF均為跨境型ETF,分別是華夏恆生互聯網ETF(513330)、華夏恆生科技ETF(513180)和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513050)。

    截至5月12日,上述三隻ETF今年以來份額分別增長約182.46億份,88.25億份,83.41億份,今年以來回報分別為-21.67%、-25.11%、-20.57%。

    從數據中也可看出,由於今年港股和美國出現了較大回撤,一些資金通過投資跨境型ETF來佈局海外股市,推動了跨境型ETF的份額增長。

    且在2022年規模超百億的主題行業類ETF中,投資中概的跨境型ETF霸佔了前二的位置,規模遙遙領先。

    此外,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513330)、華寶中證醫療ETF(512170)、國泰CES芯片ETF(512760)等9只基金(圖中已標記)新晉為百億規模ETF。

    分行業來看,跟蹤金融行業的ETF今年份額增長最多,具體增長份額達86.55億份。緊隨其後的是跟蹤信息行業的ETF,份額增長達70.26億份。

    跟蹤工業、醫藥、房地產行業的ETF份額增長也很明顯,今年以來份額增長分別為55.08億份、39.69億份、26.87億份。

    今年市場風格迅速切換,過去諸如新能源等所向披靡的賽道股,都遭到了無情的殺估值,反倒是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表現相對抗跌,因此很多投資者選擇投資金融ETF和房地產ETF來保護投資組合,從而推動了這兩類ETF的份額抬升。

    2、ETF領域的“馬太效應”

    自2004年,我國第一隻ETF基金(華夏上證50ETF)的誕生後,ETF市場不斷在發展。目前已發行了不同類型的ETF產品,包含股票、跨境、商品、債券等等。但佔比最大的兩類為寬基指數ETF和行業主題類ETF。

    行業主題類ETF就是單純跟蹤某一行業的指數,比如白酒指數、新能源指數、半導體、醫療等等。

    美國是ETF的發源地,其寬基類ETF佔據了半壁江山,最近多年來主題ETF發展緩慢。

    而中國,在2018年A股市場表現弱勢的情況下,ETF市場體現出了“越跌越買”的特徵,滬深300指數一路下跌,ETF市場卻大幅逆勢增長,創下規模新高,且主題行業類ETF發展極其迅猛。

    那麼是什麼導致兩者之間的差距呢?

    首先是美國寬基類ETF收益率非常好。美國在金融危機後開始了新一輪牛市,人們從主動投資轉向了指數化被動投資。

    最具代表性的標普500指數在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收益率高達234.19%,幾乎是翻了兩倍多,納斯達克指數遠超這個收益率水平。股神巴菲特也曾説過,對於不懂選股的普通投資者,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就是最佳的選擇。

    其次是中國結構性行情較強,在政策驅動下,每一階段都能誕生出超額收益明顯的行業,比如雙碳政策下的新能源、穩增長政策下的金融和基建。

    最後便是中美兩國投資者結構差異化,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居多,偏向於配置持有;而中國個人投資者居多,偏向交易,進一步加劇結構性行情。

    此外,前幾年比拼寬基ETF的基金公司不少,但是在ETF領域“馬太效應”明顯,寬基ETF賽道能跑出來的勝利者不多,與此同時,寬基類ETF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趨近於飽和。

    因此基金公司調轉槍口,集中發力主題行業類ETF。畢竟行業和主題的細分賽道眾多,能夠承載的產品和資金規模也不小,在結構性行情下,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而這也是今年以來,諸如綠色電力、碳中和、生物育種等細分賽道ETF頻頻發行的原因。

    然而,儘管賽道眾多,但同一賽道可容納的產品並不多。尤其是在細分賽道上,ETF頭部效應強勁,搶佔先機成立的行業主題ETF更具優勢。因此,除了頭部產品外,其餘很容易淪為陪跑,真正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極少數。

    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同一賽道的ETF產品又有何區別呢?

    歸根究底,被動投資不像主動投資,每一位基金經理都有其獨有的投資風格,僅有的便是跟蹤指數的不同。而同一行業眾多指數間,便是成分股的選擇與權重的差別。

    總的來説,進行指數投資就是相信市場長期是有效的,它最終會給予優秀的公司應有的市值、成交額,讓其留在指數裏併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而對於爛公司,它們的市值會縮水、成交會低迷,逐步降低對指數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最終被淘汰,給新的優秀公司騰出位置。

    而指數本身會在這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中生生不息,就像一汪活水,滔滔不絕,奔流向前。

    本文由《格隆滙》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