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市值兩日蒸發近千億 小米造車的「虛與實」│企業熱評

    市值兩日蒸發近千億 小米造車的「虛與實」│企業熱評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孫子兵法裏的這句名言,放在資本市場裏也非常準確,比如過去幾天傳的沸沸揚揚的小米造車。

    股價大漲後又大跌

    2月19日下午3點半,在香港市場收盤前半小時,中國科技自媒體《晚點 LatePost》刊發了一篇獨家新聞:「雷軍親自帶隊造車」,並附上了諸多細節。這則消息讓小米集團的股價瞬間飆升,最高漲幅超過一成,其後小幅回落,全天漲幅依然達到了6.42%,小米市值也隨之大漲。

    有意思的是,在消息曝出僅10分鐘後,小米公關的第一時間回應是「等公吿」,稱「更多信息暫不予回應」。顯然,這個公關反應可謂神速,只是,與此前斬釘截鐵的回應「小米造車是假新聞」不同,這個回應的字裏行間多了點曖昧的氣息。

    兩天之後的2月21日晚間,小米集團正式公吿稱:「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本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小米集團股價日K線。(Wind資訊)

    2月22日,小米股價高開低走,全天大跌5.4%,2月23日股價再跌3.1%,市值重回7000億港幣,較2月19日的股價高點,市值兩天蒸發近千億港幣。

    對於當時跟風進場的散戶投資者而言,賬面大概率是浮虧的。

    造車並不令人意外

    其實,小米造車的消息並不令人意外,市場人士意外的是,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來曝光,還直接刺激了股價和散戶的神經。

    根據公開報道,早在2013年,小米雷軍就兩次拜會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雷軍當時的評價是:和馬斯克比起來,我們乾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幹的事情,但他乾的別人想都想不到。

    2015年與2016年,雷軍創辦的順為資本先後投資了初創車企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在經歷了「生死考驗」後,蔚來汽車與小鵬汽車成功跨入全新的造車階段。蔚來汽車市值在去年暴漲14倍,小鵬汽車在去年年底的全球車企市值排行中也進入了前十。

    不單是對初創車企進行投資,小米也不斷通過合作方式與汽車行業接觸。2017年7月,小米與北汽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11月,小米與一汽奔騰簽訂戰略協議,在人工智能、智能設備、物聯網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此外,2019年9月,在小米9 Pro 5G手機的發佈會上宣布,與小鵬汽車達成深度合作,通過手機自帶的NFC功能,可以「變身」小鵬P7的車鑰匙。

    而在小米集團成功上市後,雷軍又提出了「All in AIoT」的口號,小米的戰略目標是全力打造「人工智能+物聯網」平台,雷軍表示要在AIoT(物聯網)領域講持續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此外,雷軍還曾表示,「小米集團已經與多家汽車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夠通過投資的方式加深雙方在新能源汽車與l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顯然,不造車的小米才令人意外,只是如何下場、以何種方式下場而已。

    手機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時候開講「小米造車」的故事,不只是提升了品牌的關注度,更重要的是,馬上就是中國手機企業的新品發佈高峰期,小米在主業上面臨的競爭壓力巨大。

    數月前在中國內地市場推出時有不少迴響的小米智能遙控車(小米官方)

    從產品來看,作為高通新一代旗艦晶片驍龍888的首發機,小米11雖然出貨量過了百萬台,但是口碑並不好,春節期間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就有關於這款處理器的諸多爭論,甚至有中國網友將驍龍888戲稱為「火龍」。

    有觀點指出,為了壓倒韓國三星搶到高通驍龍888的首發權,小米犧牲了對這款全新處理器的優化,導致市場口碑的分化。

    這也有迹可循:過去高通旗艦芯公布之後,三星都是一個系列的三款手機打包首發,而小米這次僅有一款機型,小米11系列的後兩款機型延後了三個月,為了搶首發趕工的痕迹明顯。

    如果這個事情是發生在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或許沒有什麼,但是經過疫情洗禮之後,各家手機大廠都在磨刀霍霍,要將過去一年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因此,即將到來的三月份,馬上一大批採用高通888處理器的中高端手機都會上市,除了OPPO和VIVO,還有從華為分拆出去的新榮耀,以及剛剛發佈了新款摺疊屏手機的華為,競爭將空前激烈。

    顯然,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對於過去一年裏成功收割了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的小米來說,2021年才是真正的考驗。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最新調查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按年下降 1.3%,第一季度按年下降11.7%,第二季度按年降幅則高達16%。雖然小米已經重回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三,但面對幾近陷入停滯的手機銷量增長情況,也不得不考慮在營銷戰略上多做出一點聲音。

    小米單純的靠去年擠掉一些華為海外市場的故事,就沒有什麼新鮮感了。資本市場上一向喜歡新故事,造車無疑是極佳的炒作題材和媒體話題。

    「一直關注、尚未立項」,從小米頗為曖昧的回覆和公吿,既不像某地產企業那樣一定要造車,也不像某電信企業說一定不造車,給後市埋下伏筆。

    當然,相比造車的故事,小米管理層近期最關心的,應該還是去年12月初扔出來的鉅額融資。

    造車只是虛晃一槍?

    有資深市場人士認為,聽到小米造車的新聞,他馬上聯繫到小米的300億港幣「可轉債及配股」融資計劃。

    2020年12 月 2 日晚間,小米公吿將發行可轉債和配售股份,小米計劃募集共約 300 億港幣,對應稀釋現有股份約 4.9%,配股價為23.7港幣,在融資計劃未成功落地之前,顯然有護盤的需求。

    「自媒體報道『雷軍親自拍板造車』,又故意選擇在港股收盤前半小時發出,造成了小米股價的大幅波動,加上曖昧不清的公吿,很難讓人不產生護盤的聯想。」

    另外一個細節是,按照去年12月2日發公吿的時間點來計算,時間已經過去近3個月,到了最關鍵的關口,近期可能會有新的進展出來。小米生態加上造車這個風口,在資本市場上的新故事就好說多了。

    2020年,小米多次將造車作為營銷噱頭,然後再官方闢謠,比如圖中的小米遙控車。(小米官方)

    回到造車本身,一方面,小米通過投資小鵬汽車等已經通過「曲線造車」入局;另一方面,高性價比是小米模式成功的核心,但其背後是對供應鏈和渠道的把控,難以複製到汽車領域。電動車新勢力、傳統燃油車企、互聯網巨頭的混戰已經抬高了市場門檻。

    2月13日,知名投資公司高瓴資本最新持倉顯示,在四季度清倉了新造車企業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的股票,原因是三家公司股價去年均大幅上漲,市值明顯過高。

    有意思的是,清空了造車新勢力的高瓴,加入到了比亞迪的定向增發的股東名單,這是不是意味着:在2020年的一路大漲之後,高瓴更看好有產業鏈支撐與核心電池技術的電動車公司。

    顯然,小米如果真要下定決心造車,除了申請專利之外,需要從產業鏈入手,包括電池、車載晶片、自動駕駛系統等核心技術來破局,這才是小米能否講好造車故事的關鍵。

    小米集團(01810.HK)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