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拼多多務農背後,一場所有人的協作奔跑與農業變革

    拼多多務農背後,一場所有人的協作奔跑與農業變革

    農業電商化正在成為一種可能,尤其是在扶貧工作中,農業電商化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隨着電商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消費力下沉,脱貧攻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同時也讓一些致力於扶貧的互聯網企業大放異彩。

    2月25日上午,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了表彰。

    在表彰大會上,拼多多等互聯網企業獲頒全國脱貧攻堅先進集體。作為依靠農產品起家、紮根三農的新電商,也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憑藉「農地雲拼」等技術創新體系,將原本分散的產業上游和產業下游在「雲端」實現了對接。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已經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吿訴「鞭牛士」,農業電商化的發展,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同時,懂農業、懂電商、懂市場的「新農商」也越來越多,像拼多多等一些深耕農業的互聯網企業,還給農村帶去了新的商業模式與產銷網絡。

    事實上,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提出了深耕農業「最初一公里」戰略。戰略實施以來,拼多多已經直連超過600個重要農產區,在過去的5年時間裏,農產品銷售規模一直保持着100%以上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與此同時,深耕農業還帶來了兩個方面的改變,一是改變了中國電商行業的格局,由此前的兩強對峙時代進入了三國爭霸時代;二是改變了傳統的鄉村經濟體系,構建起了新時代電商的基礎設施。

    電商正成為脱貧新渠道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情況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仍比較薄弱,小農經營模式是基本的農情。

    由於技術欠缺、信息不靈、渠道不暢,小農戶在農產品的種植、加工、銷售、運輸等產業鏈環節,均處於較低的發展水平,優質農產品生產出來了卻運不出去,運出去了卻賣不上好價錢是普遍現象。

    這種普遍現象帶來的影響可以在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發佈的《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吿》中窺見一斑:受限於土地狀況、生產主體等客觀及歷史沿革,中國傳統農產品價值鏈仍面臨四大挑戰,包括小農戶經營、交易成本高、產業鏈過長、超時空交錯、信息流失真等在內的經典難題,依舊是阻礙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矛盾。

    而拼多多從中看到了機遇。

    在投身扶貧助農的過程中,拼多多結合中國農業的發展狀況,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和分散的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基於開拓性的「農地雲拼」體系帶動農產品大規模上行,通過精簡供應鏈,避免了冷鏈、倉儲等大規模資本支出以及儲運過程中的農產品質量風險,用最低的成本實現了高效運轉,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突破傳統流通模式的限制,直連全國大市場。

    出產於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的諾鄧火腿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得益於特殊的地理氣候以及有着千年歷史的諾鄧天然鹽井,諾鄧火腿因《舌尖上的中國》而風靡全國。然而,剛剛「破圈」的諾鄧火腿很快便遭遇了產業發展的瓶頸,由於標準化、規模化不足,以及加工出廠的產品類型和銷售渠道單一,不少諾鄧火腿生產企業深受困擾。

    2020年8月,拼多多在多次到雲龍縣調研後,為協助解決諾鄧火腿產業的問題,聯合上海、雲南兩地政府部門設立了扶貧車間,並捐贈240萬元幫扶企業投建了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以促進本地特色火腿產業升級,從傳統工藝向標準化生產轉型發展。

    而與拼多多合作後,諾鄧火腿引進了電商渠道,實現了線上銷售,因此吸引來了產業投資,諾鄧火腿也逐步擴大了生產規模。

    據悉,除了諾鄧火腿,越來越多的雲龍農產品正通過拼多多的電商產業扶貧新模式進入上海消費市場。目前,雲龍縣銷往上海的扶貧產品銷售額達3012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68人實現增收,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和脱貧攻堅提供了新渠道。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互聯網+農業』的融合發展,使得農業電商化發展迅猛。」上述業內人士說道,「拼多多的『農地雲拼』體系,可以說是電商扶貧的一次邊界創新。」

    讓10萬農人向新農商轉變

    「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在推動農產品上行,孕育興農電商人才方面激發出一場真正的變革,拼多多正在成為中國最大的人才興農平台和農產品電商的黃埔軍校」。2020年6月10日,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佈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吿》詳細分析了互聯網企業在推動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對未來農產品上行電商人才需求作出預估:「2025年缺口為350萬人」。

    拼多多早已預判到了這一趨勢。

    在「農地雲拼」體系的基礎上,拼多多又實施了「人才本地化、產業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試圖通過「培育致富帶頭人+探索科技扶貧應用+創新產業扶貧產品」的完整體系,讓脱貧模式規模化且可持續。

    這一套體系成型於2018年,當時,拼多多創立了「多多大學」,建立起了一個線上線下兩條專業性課程培訓通道。

    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拼多多以多多大學為載體,通過與政府部門及高校師資合作,系統地推進農村電商人才實戰培訓計劃。

    「農民向新農商轉變,不僅僅是外在身份的轉變,更多的是內在思維方式的轉變。」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農業經營是一門技術活,電子商務更是需要技巧和方法,敏鋭的市場嗅覺同樣是必不可少的本領,這就意味着培育新時代複合型農業人才至關重要。

    因此,拼多多以多多大學為載體,通過與政府部門和高校師資力量合作,計劃在5年內培養10000名新農商人才,並探索以農戶為產業鏈核心利益主體的創新模式,從而高效助力精準脱貧。

    截至目前,多多大學的線下課程已經覆蓋21個省份,培育本地學員6700多名,直接引導店鋪超過3900家,累計觸達超過60萬的農業經營者,覆蓋全國所有的貧困地區。據悉,平台上70%以上的活躍商家,都通過多多大學接受過系統培訓。

    在持續推進培養新農商人才的同時,拼多多也創造性地開創了「多多農園」模式,在農村地區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培養新型電商經營主體,幫助生產群體實現「農民—農人—農商」的轉變。

    2017年回鄉創業的東航空姐何爽就因該模式收穫滿滿。2019年8月至10月,她給多多農園的供貨量就達到70萬單,帶動店鋪自主銷售逾60萬單,兩項目合計為當地農民實現銷售收入超3000萬元。每逢石榴上市,她至少要請150名同鄉打包發貨。

    在這些新農商的帶動下,地方的農戶收入也有了穩定保障,前來取經的農民也越來越多,甚至帶動了大批當地年輕人開始做電商。

    在拼多多CEO陳磊看來,無論是帶動鄉村脱貧攻堅,還是長期致力於鄉村振興,人才都是最關鍵的核心。截至目前,拼多多已直接帶動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商返鄉創業,越來越多的致富帶頭人脱穎而出,讓貧困地區也變得有產業、有利益。

    紮根農事助力鄉村振興才是星辰大海

    打贏脱貧攻堅戰以後,中共中央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而電商在協力守住脱貧攻堅成果,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工作上依舊承擔着重要的社會責任。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黃崢在內部講話中指出,作為一家社會性企業,幫助貧困戶脱貧致富是拼多多的本分,拼多多要在農業領域繼續做大量重投入和深度創新,未來還將在百億補貼、新品牌計劃、農產品上行、產品迭代等領域進行持續投入。

    不過,農業電商化形勢一片向好之下的另一個事實是,電商在中國發展十幾年,農產品在線上流通量依然不大。

    來自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農產品流通各渠道佔比調查中,農貿市場佔比最高達到51.8%,超市佔比位列第二位達36.4%,位列第三的是個體商販佔比為8.5%,其次是電商渠道,僅有2.8%。

    某種程度上來說,目前電商在農產品流通中只起補充作用,不過這也意味着,農業電商化仍具有極大的增長空間,相較於其他行業,農業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的現代化。隨着「第二個百年」新徵程的臨近,三農發展愈發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可以預見的是,伴隨着三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源將投入到廣袤的中國農村地區,推動中國的社會與經濟,實現更加穩定的長遠發展。

    拼多多持續希望通過需求、流通、生產的一步步革新,重塑農業產業的鏈條,用每天千萬級的訂單、每年千億級的新增市場,繼續為農業創業創造海量機會,推動「百縣萬商」,為中國農業帶來真正的改變。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