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雷軍官宣小米汽車 落地合作車企仍存諸多變數|企業熱評

    雷軍官宣小米汽車 落地合作車企仍存諸多變數|企業熱評

    3月30日,雷軍親自站台,豪言投資100億美元,去完成自己創業生涯的終極一戰:小米汽車!

    如果是三年前,假如市場傳聞説小米要造車,那麼投資人肯定以為是一個笑話,手機市場都還面臨「十面埋伏」,哪有錢去玩車。

    如果是一年前,小米官宣自己要做「中國年輕人的第一輛電動車」,台下的觀眾十有八九會認為,小米要造的是飛馳在中國街頭巷尾的電動摩托車,簡稱「小米電動車」。

    不過,隨着小米在2020年成功收割華為被「限芯」之後空出來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手握千億人民幣的雷軍,這次要造的車,不是平衡車,不是兩輪電動車,是堪比特斯拉Model 3的新能源電動汽車!

    只是,官宣容易落地難,小米汽車目前最大的現實難題是:哪家中國車企能讓小米實現汽車夢!會是市場傳言中的長城汽車嗎?

    造車夢與資本運作

    如果回顧過去一個多月,小米造車的「虛虛實實」,進軍汽車市場與資本運作恰恰是摻雜在一起。

    圖為2018年7月9日,香港的鐵路站展示小米的廣告。(美聯社)

    事實上,早在一個多月之前2月19日,中國一家自媒體就在港股收盤前,爆出了小米造車的獨家消息,並且稱是「雷軍帶隊造車」,引發小米股價大漲瞬間飆升,最高漲幅超過一成。

    其後小米公關團隊回應的態度也是頗為曖昧,此後發佈的上市公司公告內容也如出一轍:「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本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當3月30日小米確認造車之後,小米股價又是在尾盤出現了股價異動,這種資本運作的痕跡,恐怕是太明顯了一些。

    有意思的是,雷軍在昨晚(3月30日)的發佈會上明確表示,此次是壓上了人生所有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如果換成資本市場的話術:在收割了華為的市場份額,小米手機行業已經逼近天花板之後,要在資本市場上讓小米獲得青睞,電動車概念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從這個角度來説,造車不只是雷軍的「終極一戰」,也是小米市值從1000億美元再上一個台階的唯一選擇。

    自2月19日以來,造車傳聞就一直刺激着小米集團的股價。(Wind資訊)

    難怪小米在官宣造車之後,中國科技媒體人的普遍看法是:小米造車並不奇怪,不造車才奇怪。

    3月31日,小米集團股價高開逾2%,最高至27.15港元,不過距離35.9港元的歷史高點依然差距較大。小米這個「電動車」概念,能不能落地,當務之急就是找到落地的車廠。

    哪家中國車廠跟小米合作?

    2020年電動車行業迎來「價值發現」浪潮之後,過去靠中國政府新能源補貼來過日子的傳統車廠,也成為了香餑餑,因為廠車擁有造車牌照,而這是想造車的網路企業很難拿到的。

    因此,要在中國做新能源電動車,除了資金和人員投入之外,找落地的製造企業也就是重中之重,否則就變成了「PPT造車」了。

    資料顯示,過去一年多時間,百度牽手吉利,成立合資公司集度汽車,上汽集團牽手阿里,成立智己汽車。

    加上更早之前就運作造車的「造車新勢力」代表蔚來、小鵬、理想,其落地的合作車企分別是江淮汽車、廣汽集團、力帆汽車。

    雖然中國的車企高達上百家,但是能夠真正進入雷軍法眼的合作車企,恐怕並不多,目前市場傳聞的對象是長城汽車。

    長城汽車成為小米造車的「緋聞」對象,也一度刺激股價大漲。(Wind資訊)

    長城汽車是一家成立於1984年的中國汽車品牌,總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 ,主要生產皮卡、SUV、轎車及新能源汽車等車型,也是中國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營整車汽車企業,目前港股市值為2000億港元。

    以長城汽車的體量和製造能力,跟擁有MIUI生態系統的小米,也算是「門當户對」,因此市場傳言小米與長城汽車牽手也就不難理解了。

    3月31日,長城汽車股價也跟隨小米股價一度大漲,其H股和A股一度漲近10%,説明投資人對這個合作的預期頗高。

    不過,3月26日,長城汽車的官方公告回應是:有媒體刊登報道提及小米集團正與公司談判使用公司工廠生產電動汽車。經核實,上述新聞報導並不屬實。公司並未與小米就上述新聞報導事宜進行談判。

    而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原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也在中國社交媒體稱,「與長城合作造車」一事為假新聞。

    雙方合作的最大困難,恐怕在於,小米手上的籌碼是MIUI生態系統和上千萬用户,長城的籌碼是工廠和產業鏈,但是以小米做彩電、冰箱等3C產品的經驗來看,更希望對方是一個默默的合作伙伴,而長城汽車卻是業內一個頗為高調的品牌。

    而且,長城的新能源車戰略也不同於大部分中國車企,除了電動車之外,長城在氫能源戰略也是押注重金,正在打造一套國際領先的車規級「氫動力系統」全場景解決方案—氫檸技術,並希望加速產品落地。

    一方要儘快造車,讓「小米電動車」儘快落地,一方目前的主要創新精力是「氫能源」汽車,雖然資本市場已經用真金白銀來投票,但是雙方能否真正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依然是一大問號。

    截至發稿時,長城汽車H股股價已抹去開盤後的漲幅,小米集團股價也大幅回落。

    假如擁有豐富造車經驗的長城汽車無法成為小米的代工車廠,那麼要找到同樣體量和製造能力的車企,可選的空間並不多。何況在小米官宣造車之後,一直宣稱「絕不造車」的華為會不會迅速轉變態度,從車載晶片端入手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一個未知數。

    當電動車成為全民熱潮,留給雷軍實現造車夢的理想合作車企,事實上也並多了。

    因此,雖然雷軍手握千億人民幣的現金,對於造車之夢也做了100億美元長期預算,但是對於這創業路上的「最後一戰」,依然是挑戰巨大。

    小米集團(01810.HK)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02333.HK)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