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日本的負債率全球居首,為何沒有發生債務危機

    日本的負債率全球居首,為何沒有發生債務危機

    島國日本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崛起,躋身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列,成為很多國家學習的榜樣。不過與其他很多發達國家一樣,日本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發債。

    從數據上看,日本的負債率全球居首,遠比發生過債務危機的希臘要高。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有如此多的債務,但至今沒有爆發過債務危機?未來還會安全嗎?

    關於日本鉅額國債的問題,我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第一,日本到底發了多少國債?

    第二,日本發行鉅額國債的歷史及原因。

    第三,日本鉅額的國債安全嗎?有沒有可能引發債務危機?

    日本的國債規模有多大?

    從日本政府債務來看,2013年日本的國債規模首次超過1000萬億日元。2020年日本的國債規模已經高達1165萬億日元。回到40年前,1983年日本的國債規模僅為130萬億日元。這四十年間,日本的政府債務增長了8倍。

    (CEIC數據庫https://insights.ceicdata.com/Untitled-insight/myseries)

    如果對1000萬億日元的債務規模沒有概念,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日本債務佔日本GDP的比重。

    2020年IMF對日本債務佔日本GDP的比重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1991年,日本債務佔GDP的比重為63%,之後逐年攀升,而到了2019年,日本債務總額佔GDP的比重約為240%。2020年,日本債務總額繼續增長,這一比例已達267%。而且根據IMF預測,在未來的五年裏,日本債務總額佔據GDP的比重不會低於266%。

    同樣是發達國家的美國,其債務佔據GDP的130%;法國為120%;英國為108%;而德國債務佔GDP的比重僅有73.2%。由此可見,日本在發達國家中債務負擔之高(高的離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搞清楚日本鉅額債務的由來,我們還是需要追溯日本歷史。

    日本國債的發債史和原因

    先來看一下日本對國債的分類。

    根據資金的用途不同,日本將國債分為普通國債和財投債。普通國債包括新發債、復興債和借換債。其中,新發債包括建設國債和特例國債。建設國債一般是指為籌措公共事業建設資金而發行的;特例國債是填補公共事業外的資金,用來彌補財政赤字,所以也可以稱為赤字國債;轉換債主要是「以新債還舊債」,用於建設國債的償還。

    (日本財務省統計年報 https://www.mof.go.jp/)

    日本發債已經有150年的歷史。1870年,日本開始發行國債,當時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始向資本主義過渡,需要籌集資金來進行經濟建設。1890年,日本開始為籌集戰爭軍費而發行國債。1945年,日本戰敗。二戰後的初期,飽受債務折磨的日本實際上很重視財政平衡。1947 年,剛剛開始戰後重建的日本頒佈了《公共財政法》規定:政府支出不能通過公共債券和借款進行融資,只有為大型公共工程建設融資的時候,經過議會批准才能發行建設債券。

    在這之後將近20 年的時間裏,日本進入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期,日本政府為了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開始發一些短期債。由於經濟飛速發展,短期債當年就能還清,並未給政府的財政帶來負擔。

    但事情從1965年開始有了新變化,日本開始走上了大規模發債的不歸路。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張圖一見端倪:

    (日本財務省統計年報 https://www.mof.go.jp/)

    1964 年日本發生經濟危機,企業倒閉2464家,失業人數達到54萬人,1965年,為了應對經濟蕭條,當局被迫發行1972億日元的國債,由此拉開了日本國債發行量不斷提升的序幕。

    1971 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頒佈新經濟政策,調整主要國家貨幣與美元比價,當年日元匯率升值 16.88%,這又給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打擊。日本政府為彌補財政支出增加又增發國債7900億日元,開創了國債發行規模的新紀錄。

    1973 年是日本福利政策的開端之年——1月政府提出「老年人醫療免費」政策,9 月修改健康保險法,增加高額醫療費的償還制度等。這就使得日本社會保障費用發生變化。在之後的幾年間,日本國債的發行額從不到2萬億日元迅速增加到14萬億日元。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平、鈴木、中曾根三位首相先後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財政重建」的措施,希望縮減財政支出同時推動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國債發行額明顯減少;財政對國債的依存度有所降低。

    進入90年代,1990 年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和股票市場泡沫開始破滅,日本經濟陷入「失去的 20 年」。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日本經濟。2008 年金融危機重創日本經濟。2011 年福島大地震加重了日本的債務負擔。執政者大多數都通過發行大量國債來刺激經濟,國債總量迅速攀升。

    這期間,日本政府並非沒有注意到其債務規模的膨脹,也不是沒有采取整頓措施控制債務規模。只不過上述這些黑天鵝襲來,加上日本政局更替頻繁,導致日本的債務終究沒能控制住,像滾雪球一樣越發越多。

    2012年,安倍晉三上台。政局似乎開始變得穩定,長達8年的「安倍經濟學」時代也開始了。

    「安倍經濟學」主張實施靈活機動的財政政策,大規模增加財政支出並上調消費稅。2013 年 9 月,東京申辦 2020 年奧運會成功,大大激發了一系列公共道路、體育場館等的興建及修繕升級的需求,財政壓力進一步增大。2015 年,安倍政府推出「安倍經濟學」新三支箭,重點關注社會保障和人才教育。

    安倍政府非常注重財政對經濟的刺激。不過,安倍雖然大規模增加財政支出,但是公共事業的投資效果在經濟穩定期、衰退期表現並不突出。前期需要較大的投資規模,但是收益較慢,短期很難收回成本。財政支出的增加和收入的減少,導致國債發行規模增加。從下圖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是鉅額的財政支出,一方面是增長緩慢的財政收入,這一增一減的差值就需要國債來填補。

    (日本財務省統計年報 https://www.mof.go.jp/)

    國債的大規模發行,也使得日本陷入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中。從下圖也可以看到:日本國債的發行規模不斷增大,借換債增加尤為明顯。2012年以來,借換債佔到國債年度發行額的比例基本保持在 60%以上,即日本年度發行的國債近六成用於以舊債還新債,造成「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

    (日本財務省統計年報 https://www.mof.go.jp/)

    此外,日本財政中一筆較大的支出是社會安全支出,主要包括社會福利,醫療和養老支出。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少子化社會:1990 年日本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 12.1%,2015 年達到了26.7%,老年人口比例全球最高。1990 年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17.5%,2015 年達到了 32.7%。

    (日本財務省統計年報 https://www.mof.go.jp/)

    看到這裏,基本上能總結出日本鉅額國債的幾個原因:

    1、歷史的不斷積累;
    2、長期經濟衰退導致財政收入減少,支出增加;
    3、「以債養債」使日本陷入惡性循環;
    4、老齡化帶來的鉅額社會保障支出。

    日本的鉅額國債安全嗎?

    根據經合組織(OECD)對幾個發達國家的債務負擔統計數據(2018年),日本的債務負擔遠超他國,高達238.73%。而希臘排第二為199.1%。從數據上看,日本比發生過債務危機的希臘的負債率還要高。但是很多人都會持有疑問:為什麼日本沒有爆發過債務危機?

    (經合組織https://data.oecd.org/gga/general-government-debt.htm)

    日本沒有發生過債務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第一,日本國債的內債規模遠大於外債規模。從日本財務省網站的數據來看:在日本的國債持有者中,國內持有者總計87%,而海外持有者僅為13%。再來對比看一下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國家,美國國債的外國持有者佔35%;英國的海外持有者佔29%;德國外國持有者佔48%,法國國債外國持有者佔55%。

    而在希臘危機爆發前的2010年,希臘國債持有者29%為本國持有者,71%為外國持有者。

    這樣看來,日本國債的內債規模遠大於外債規模。而關於金融危機歷史的研究表明,國內債務的違約頻率遠遠小於國外債務,後者自 1800 年以來已經發生過近 200 次。也就是説,只要日本國民和機構不大規模拋售日本國債,國債的安全性就幾乎不會受影響。

    (日本財務省統計年報 https://www.mof.go.jp/)

    第二,日本國債自身的運行機制也非常完善。在國債的發行階段,日本採取了銀團認購、公募招標、國債期限選擇多樣化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國債滯銷的風險;

    在國債的流通階段,日本發達的二級市場使得國債具有高流動性,國債可以及時交易且交易規模龐大,這使得日本政府能夠通過對國債的交易達到調節經濟的目的;

    在國債的風險防範階段,日本央行和本國的金融機構大量持有本國國債,對國債具有特殊的支撐作用,短期內不會出現大規模減持國債現象。

    第三,日本主權債務評級穩定,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俗話説,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日本的信用評級是以其龐大的海外資產和強大的工業基礎與製造能力作為保障。以此作為「抵押」的國家主權債務不會輕易違約。從10年期的國債利息來看,美債利息最高。日債利息僅次於德國,在0附近波動,融資成本較低。

    (日本財務省統計年報 https://www.mof.go.jp/)

    第四,日本在海外擁有大量的債權,可以獲得不菲的利息。用海外利息收入彌補國內儲蓄不足,彌補國內經濟增長下降對國民經濟的衝擊,這也是日本國債目前較為安全的重要原因。

    當然了,雖然説日本目前還沒有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但這不代表日本龐大的國債沒有潛在風險。

    通常我們採用四個指標來衡量債務的安全性,即赤字率、國債負擔率、國債依存度、國債償還率。從這四個指標來看,日本的債務十分危險。

    第一,赤字率。赤字,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花"的錢超過了"掙"到的錢。赤字率是衡量財政風險的重要指標,是財政赤字與 GDP 的比值,通常情況下,較高的赤字率會形成沉重的債務負擔。根據IMF預測,2020年日本的赤字率將高達7.9%,一般來説3%即為財政赤字的警戒線。

    第二,國債負擔率。國債負擔率是當年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 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 45%。從之前IMF預測來看,未來五年日本的國債負擔率都在260%左右,遠遠超過警戒線。

    第三,國債依存度。國債依存度是當年政府支出中依賴發行債務取得的資金比例。依存度越低,財務狀況越好。國際上關於國債依存度公認的警戒線是20%。2019年,日本的國債依存度約為32%。

    第四,國債償還率。國債償還率=國債還本付息總額/財政收入,也就是説財政收入中用於償還國債還本付息的比例。國際上公認的警戒線為10%,而日本的國債償還率常年在20%以上。

    眼下,日本的老齡化情況十分嚴重,不僅加大了社會保障支出,而且隨着日本勞動力規模逐漸萎縮,在沒有重大技術革新的情況下,日本很難找到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由此看來,日本糟糕的財政狀況很難逆轉。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