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恒生科技ETF發車,為什麼不要着急上?

    恒生科技ETF發車,為什麼不要着急上?

    新基金的發行徹底涼了,即使是港股科技旗艦指數也沒能火起來。

    5月12日,華夏、易方達、博時、嘉實、大成和華安旗下首批6只恒生科技指數ETF開始發行。儘管各家基金公司都派出了精兵強將,不少基金公司設置了規模上限,募集期僅安排了1天,做好了「爆賣」的準備,但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已披露的數據顯示,採取「閃電發行」策略的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募集規模尚不足15億元,與最初設立的80億元規模上限相距甚遠,博時、大成旗下相關產品的規模更為慘淡。僅剩嘉實基金還在募集當中,募集期雖然更長,但規模恐怕也難有突破。

    在恒生科技指數屢創新低、幾大重倉股節節敗退的當下,投資者多少有些不敢貿然入場接飛刀。但在市場持續調整過程中,機會或在慢慢臨近,此時未嘗不是一個佈局的機會。

    本文將重點解答三個問題:

    1. 恒生科技指數投資價值幾何?

    2. 6只新發恒生科技ETF買哪隻?

    3. 還有哪些同類型指數?

    恒生科技指數投資價值幾何?

    自反壟斷爭議泛起,市場上有關恒生科技指數投資價值的討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畢竟這可能是中國巨頭最氾濫的指數。

    恒生科技指數是繼恒生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之後,恒生指數公司推出的第3只指數,其成分股為香港上市的市值排名前30的大中華科技企業,所屬行業包括工業、非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金融、信息技術。這個指數對標的是納斯達克指數,又被成為「港版納指」。

    數據來源:恒生指數有限公司(遠川投資評論授權使用)

    該指數之所以備受關注,原因在於其成分股集齊了A股稀缺的新興產業龍頭,不僅涵蓋了阿里、騰訊、京東、網易等傳統網路巨頭,還納入了美團、快手等新興網路平台企業,既有小米、中芯國際、舜宇光學科技等電子硬件產業的優質公司,也有海爾智家、京東健康等智慧生活類標的。

    尤其重要的是,對於阿里、京東等這些非滬港通標的股,通過這個指數也可以一鍵佈局。

    同時,由於港股長期擔任全球風險資產的估值馬裏亞納海溝,性價比較高。光大證券研報表示,與A股中同樣兼具成長性和科技屬性的科創50和創業板指數相比,恒生科技指數的PE水平相對較低,PB也略低。不過,與滬深300指數和恒生指數相比,恒生科技指數估值偏高。

    另外,與大盤寬基指數和同類指數相比,恒生科技指數雖然波動性更大,但超額收益也更為明顯。

    (遠川投資評論授權使用)

    總的來看,無論是從指數的稀缺性,還是從其歷史表現、估值水平來看,恒生科技指數長期投資價值毋庸置疑,代表着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多家基金公司爭先恐後佈局相關產品,也是對該指數投資價值的認可。不過,6只恒生科技ETF集體發行,投資者到底應該怎麼選呢?

    6只新發恒生科技ETF哪家強?

    由於跟蹤的是同一指數,這些產品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差別,基金回報也不會相差太多。所以無論選哪一隻,其實都能分享到騰訊、阿里這些行業龍頭的成長紅利。

    不過,考慮到上市後的流動性和場內活躍度,在產品選擇時可以有一些側重,而篩選的關鍵在於看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綜合實力。相比之下,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的旗下產品或更具優勢。

    華夏基金在被動投資方面有着大量的積累,尤其是在ETF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公司目前被動權益產品管理規模超2200億元,有6只ETF產品佈局港股市場,在產品數量和規模方面均難逢敵手。

    此次華夏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3)的掌舵者徐猛,是國內被動投資領域大佬級人物,手上掌管着國內首隻ETF——華夏上證50ETF和國內首隻港股ETF——恒生ETF,跨市場投資經驗豐富。

    而易方達作為國內頂尖的資產管理公司,各項業務齊頭並進,沒有明顯短板,被動指數基金方面也是如此。易方達恒生國企ETF(510900)已經運作超過8年時間,2021年一季度末規模超百億;另外,易方達基金還成功運作香港證券ETF(513090)以及中概互聯(513050)等跨境ETF,管理總規模行業排名靠前。

    此外,此次發行的易方達恒生科技ETF還具有費率優勢,管理費僅為0.2%,其餘產品均為0.5%。這無疑也是一個加分項。

    (遠川投資評論授權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首批6只恒生科技ETF發行均已走向尾聲,但它們之間的廝殺還遠沒有結束。

    由於市場行情不温不火,投資者認購的熱情不高,與其坐等浪費時間,不如早日結束募集成立基金,爭奪率先上市的資格。一方面,恒生科技指數近期回調較大,機會逐漸出現,行情不等人;另一方面,既然恒生科技指數稀缺,率先上市的產品無疑具有先發優勢。所以,有些基金公司選擇了提前結束募集。

    對於投資者而言,並不用急於參與這些基金的認購,不妨等各家產品披露募集數據後,對每隻產品的認購人數和規模大小做一個對比,從中挑選出規模較大、認購人數較多的基金。這類基金場內流動性更好,交投更活躍,或更值得參與。從現有的數據來看,華夏和易方達旗下產品上市後受追捧的可能性更大。(如何挑選ETF?詳見前期文章《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當然,投資者還可以有其他替代方案,即參與恒生科技指數相關性較高且已經上市的指數基金。

    還有哪些同類型指數?

    恒生科技指數ETF上市在即,大家或許會問同樣佈局香港科技行業的指數還有哪些?

    由柳軍掌舵尚在發行中的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QDII)可以對恒生科技指數進行最密切的跟蹤。這隻產品採用了迂迴戰術,通過投資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在港上市的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來實現對該指數的跟蹤。簡單來講,這隻基金可以看作是一隻恒生科技ETF聯接基金。

    其他替代產品有不少,但與恒生科技指數的相關性有着千差萬別。

    (遠川投資評論授權使用)

    在上述產品中,華夏恒生網路科技業ETF(QDII)(513330)跟蹤的恒生網路科技業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相關性最高。恒生網路ETF截至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中,有6家公司與恒生科技指數重合,包括小米、快手、阿里、美團、騰訊和京東,另外4只重倉股也全部是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

    (遠川投資評論授權使用)

    兩者不同之處在於,恒生網路科技業指數成分股更偏向於網路科技企業,而恒生科技指數行業配置上相對更均衡,前十大重倉股還包括舜宇光學科技和京東健康等非網路科技行業股票。

    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跟蹤中證海外中國網路50人民幣指數,與恒生科技成分股也有較高的重合度。不過,該基金的持倉集中度非常高,前十持倉佔比近87%,其中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合計持倉比例超50%。儘管跟蹤的指數成分股有50只,但波動並不小。

    另外兩隻基金的相關度比較低。中國互聯跟蹤中證海外中國網路指數,前十重倉股中以在美上市的中國網路企業為主,僅持有騰訊控股、美團兩隻港股,但均為恒生科技指數重倉股。天弘中證中美網路(QDII)持倉則更偏向於美股科技股,前十重倉股中除騰訊和美團之外,其他重倉股如Facebook、奈飛、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

    寫在最後

    眾所周知,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中金融、地產板塊的佔比較高,幾乎成了「舊經濟」的代名詞,代表性被廣泛質疑。隨着中概股加速回歸,很多優秀網路企業在港二次上市,現有指數的侷限性進一步體現出來。作為「新經濟」代言人的恒生科技指數,不僅是對現有指數的補充,更代表着中國核心資產和時代方向。

    不過,無論是恒生科技ETF,還是其他幾隻替代產品,本質上只是工具。市場上很難找到一個完美指數,而作為工具的ETF也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誰來用、怎麼用。用對了可以是攬金利器,用錯了可能是財富粉碎機。所以,認清自己,瞭解產品,避免兩者之間錯配,是每一個基民在做出投資決策前必須想清楚的事情。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