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拼多多的下一個增長點

    拼多多的下一個增長點

    8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似乎在思考「增長」以外的事情。

    為什麼説拼多多是「增長神話」?從「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到「8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前者只用了三年。

    5月26日剛剛發佈的Q1財報,這種增長實力再次被外界看到。

    一個核心亮點:拼多多正式進入8億用户時代。年度活躍買家達到8.2億,按年淨增近2億。用户規模攀升的同時,外界始終關注的粘性也在提升:月活/年度買家比例從去年一季度的78%,增長至88%。

    這一指標代表,拼多多正在扭轉所謂「低效」增長質疑,完成用户規模的高質量增長。

    運營數據的健康向好,直接帶動了財務數字的持續攀升。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拼多多一季度實現營收221.7億元,按年增長239%,大幅高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經營虧損和淨虧損同時收窄,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18.9億元,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31.7億元。

    (拼多多財報)

    整體來看,Q1數據對拼多多來説,算得上本年一個不錯的開局,也是陳磊由CEO正式接任董事長之後,向資本市場交出的一份重要答卷。

    但數據透露出來的信息,似乎不止這些。細究之下,通過拆解數據背後的邏輯,外界似乎能夠更加看清拼多多「增長」以外的某種未來。

    百億補貼:持續補貼「蘋果」和蘋果

    先來關注老朋友「百億補貼」。

    本季度,這項數據一如既往以真金白銀的投入體現在財報中。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拼多多的銷售及市場費用達到130億元,這也是拼多多連續3個季度在市場營銷費用方面花費超過「百億」。

    轉變隱藏在不變之中。

    百億補貼持續了兩年,不變的是成本投入,變化的是補貼品類。打開APP的活動界面可以直觀看到,除了廣為人知的大牌3C產品之外,百億補貼的產品類型正在持續向生鮮、農產品傾斜。

    拼多多方面向AI藍媒匯證實,在5月22日剛剛拉開序幕的百億補貼兩周年中,平台為生鮮農產品開闢了專門通道。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即便在外界普遍的認知中,百億補貼此前的標籤是「蘋果手機」這類大牌數碼產品,彼時這樣的策略也確實為平台吸引了不少用户規模,擴充了用户標籤。

    但長遠來看,大牌數碼類產品終歸小眾,在完成品牌塑造、用户破圈等功能之外,為平台和產業鏈貢獻的長遠價值仍不及接地氣的農產品本身。

    「用户需要什麼,我們就補貼什麼。」這是拼多多方面向外界傳遞出來的百億補貼核心邏輯。

    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

    根據拼多多早先發布的2020年年度財報顯示,拼多多的農產品GMV已經超過2700億元,規模按年翻倍,佔比總GMV超過20%,可見用户對農產品的線上消費需求之旺盛。

    既然看到了效果,公司也就沒有理由不向這方面傾斜資源。

    5月27日晚,陳磊在Q1業績報告電話會議上特別提及,「我們希望消費者擁有更健康,更具有環境可持續性的飲食習慣,同時也希望助力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進一步改善。」

    今年,農貨生鮮繼續得到拼多多零佣金政策加持,成了「百億補貼」的主角。據瞭解,拼多多將面向水果生鮮、農副產品、肉禽蛋類等民生用品,繼續實施常態化補貼。

    搭建助農基礎設施

    找到戰場很重要,但打贏市場戰爭又是一件難事。

    事實上,從數年前的生鮮電商到近年來的社區團購,巨頭從未放過用户的菜籃子,大大小小的入局者普遍將其視為佈局本地生活、擴大流量基礎的重要手段。

    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僅以去年行至高潮的社區團購為例,截至目前包括阿里、拼多多、京東、每日優鮮等純電商平台,以及滴滴、美團等跨界參與者眾。一時之間「團長」、「羣主」成為了外賣小哥之外又一網路特殊產物。

    但歸根結底,生鮮品類電商應回歸供應鏈上游的「最初一公里」,即原產地和農民本身。

    「不斷擴大的規模使我們既有能力也有責任履行 『普惠』的使命。」陳磊在業績報告上直言,拼多多正在重新思考物流系統和基礎設施的搭建。

    具體來看,算法、營銷、物流等都是移動電商平台最大的優勢,這些優勢放在助農層面,就變成了「拼購+產地直髮」的核心模式。

    (拼多多財報)

    根據商務部研究院發佈的《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顯示,拼多多重塑「網路+農業+消費」產業鏈,以「拼購+產地直髮」為核心模式,匹配中國較分散的小規模耕作的農業現狀,創造了一條「農產品上行」的高速路。藉由這一路徑,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由此打開雲端銷路,為農產品銷售突破「小而散」的狀況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簡單來説,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想要吃上遠在新疆的、便宜好吃的阿克蘇蘋果,表面上看僅需從拼多多上一鍵下單,極速收貨。

    但背後隱藏的是平台藉由算法提升供需匹配效率;與第三方合作搭建冷鏈、倉儲、分揀、履約等物流基礎設施;同時搭配拼團、補貼等營銷方式提升用户觸達等一系列結果。

    而這些才是科技賦農的真正核心。

    陳磊直言,公司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以科技賦農,提升農民在市場中的議價權。」從而長久、深刻地反哺農業快速發展。

    農業的未來在哪?

    不同於其它巨頭以農產品撬動網路的未來,拼多多的邏輯是以網路押注農產品的未來。

    出發點不同,勢必迎來不同的結果走向。

    至少從現階段的戰略動向來看,拼多多正率先試圖追尋農業的未來。

    回歸財報本身,一個數據極易容易被忽視,就是研發費用。截至2021年3月31日,拼多多的研發費用達到22億元,按年增長50%,是除市場營銷外第二大重要支出。

    (拼多多財報)

    對於陳磊宣稱的世界唯一具備規模的純移動電商來説,如果只是單純支撐移動端的購買行為,似乎並不需要這麼多的研發投入。

    還是從戰略動向上尋找數字波動的答案。

    一個鮮有人提及的項目「遠程種植」正在被忽略。或者按照官方的説法,拼多多正在悄然藉助科技的研發實力,培育AI時代下的農產品新業態。

    去年7月22日,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能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正式舉辦。這個比賽的核心,就是由分佈在世界各地的AI隊伍利用數字設備和人工智能遠程種植草莓。

    在這個過程中,主辦方還引入了真實的頂尖農人隊伍參與競賽,最終測試AI技術應用於農產品種植的效果和可能性。

    彼時,這個比賽低調完成。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其實是拼多多探索農業未來的重要嘗試之一。

    直至前日,陳磊再次強調了公司在「未來食品」研發上做出的項目部署。「我們剛剛建立了一項研究合作,以量化植物基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這不是我們的第一個研究合作項目,當然也不會是我們的最後一個。」

    一系列的項目試水,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拼多多研發費用高企的疑問。

    單純的營銷驅動不適合農產品的正向發展,恐傷農民利益,只有利用技術賦能產業鏈上游,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農產品的電商化發展。

    正如上一個時代在營銷方面的不吝支出,陳磊時代的拼多多似乎想要用研發推動一個科技賦農的新未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