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大S婚變疑雲背後:創業15年,汪小菲公司淨利潤10元?

    大S婚變疑雲背後:創業15年,汪小菲公司淨利潤10元?

    2015年跟隨母親張蘭敗退餐飲業後,自認「做實體,太難了」的汪小菲,搗騰各種生意均未激起水花,如今與母親重回餐飲業,他能以商人身份而非大S老公被人熟知嗎?

    「我真的很想把企業做好。如果説我有什麼理想的話,這個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偉大的企業家。」説這話的時候,汪小菲剛過而立之年,接過俏江南集團權柄10個月。

    汪小菲開始成為焦點,頻頻出現在娛樂新聞報頭:與大S結婚、三亞婚禮爭議、醉酒連麥女主播……作為俏江南創始人張蘭的獨子,很長時間以來,外界對汪小菲的瞭解大部分源於此,連喪失俏江南控制權也更多是作為大S豪門夢碎的註腳出現。

    娛樂人物的標籤困擾了他許久,「2007年我還得過全球青年領袖的稱號,後來就變成這樣了」。

    很難説清楚汪小菲的個人能力究竟如何,但直到6月5日台媒曝其與大S離婚,汪小菲闊別餐飲業5年又復歸的動作才被廣泛關注。

    東搗西騰多年,汪小菲似乎離自己的理想更遠了。

    重回老本行

    2015年,對賭失敗的張蘭被投資方踢出董事會,離開了自己親手打造的俏江南,一起被迫離開的還有兒子汪小菲。

    這一年,汪小菲34歲,距離他回國過去了11年,個人履歷中只剩下合潤麟(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頭銜。

    那是汪小菲於2012年創立的從事中小餐飲運營服務的公司。為此,他四處調研,物色合夥人,組建專業團隊,甚至還賣了一套房,和合夥人湊齊1000萬元註冊資金。

    2013年5月16日,合潤麟推出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產品「私家茶平衡七味」,新品發佈會不僅請來了代言人、汪小菲的妻子大S,還請來了蔡康永主持此次發佈會。

    合潤麟介紹,這是大陸地區首款新型複合無蔗糖茶飲料,將會登陸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各大超市、賣場及便利店。

    但2015年4月,豆瓣網友仍表示「從未見過」,淘寶、京東等線上也全無售賣鏈接。此外,該公司曾於2013年申請註冊「S茶」「茶S」商標,當前商標狀態顯示無效。

    還沒正式闖蕩江湖就被失落於江湖,汪小菲的又一次創業,黯然退了場。

    直至2020年12月,疫情後經濟略有復甦之際,汪小菲回歸餐飲行業,在北京開啓新餐廳「麻六記」。

    「團隊悉數回歸。」汪小菲帶着俏江南團隊殺回熟悉的川菜領域,並將此次的開業稱之為團隊未來十年的開始,對自己的新事業寄予厚望。

    開業前夕,汪小菲曾在社交平台上多次宣傳自己的新餐廳,其母親張蘭也多次在短視頻平台拍攝與餐廳有關的視頻,以打開餐廳的知名度。

    此外,汪小菲還專門註冊了公司。天眼查顯示,汪小菲出任北京食通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並持有公司63%股份,而食通達公司旗下控股北京麻六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粵洱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粵洱堂同樣是汪小菲復出餐飲行業的項目。就在今年2月,汪小菲還在微博表示,「今天粵洱堂的開業,和麻六記的成功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和一個團隊的基因就是為某個行業而生的。」

    對於未來,汪小菲信心十足,「我們已經開業簽約了10家店。我們現在公司欣欣向榮。」

    事實是,截至發稿,汪小菲的餐館還在開着,但只有4家麻六記、2家粵洱堂,且全在北京,不管是體量還是名氣上,都遠遠達不到俏江南的高度。

    打開大眾點評,兩家餐廳得到的點評大同小異,充斥着「因為張蘭/汪小菲來吃的,但是性價比很一般,不會有第二次了」的聲音。在汪小菲的微博下,也有不少網友評論,「幹啥賠啥,不如老實呆在家。」

    顯然,汪小菲對於「成功」的定義與其他人不同,至少説和以往的他不同。

    2011年6月,汪小菲正式接任俏江南餐廳集團CEO的職務。據汪小菲微博透露,這一時期俏江南約有7000名員工,平均每天接待2萬名客人。

    據《經濟導報》推算,如按照人均消費150元計算,年銷售額將近11億元。《環球企業家》則稱,以行業平均純利潤率在5%-8%計算,俏江南年均純利潤超過5500萬元。

    彼時,文賓剛開出第一家店「老長沙油炸社」,品牌「文和友」隨之誕生。

    更早時期的2006年,歸國的汪小菲操刀第一個項目「蘭會所」以及號稱頂級時尚概念的品牌餐廳「SUBU」,「沒有總經理,就是我,那個時候我25歲,帶着200多人的團隊,從設計、裝修到組建團隊,都是親自去參與的。」

    「2008年那一年我自己接待了好多政要、體育明星、好萊塢明星,最高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2008年將近做到300萬人民幣。2006年-2010年,平均下來一個月營業額大概在900萬到1200萬左右。」2019年接受騰訊「深網」採訪時,汪小菲回憶。

    五花八門的投資

    最愛的餐飲業之外,汪小菲也做過許多嘗試,描繪着一張藍圖。

    「希望台灣的小企業、年輕人更多分享大陸市場的紅利」,2016年5月,汪小菲合夥的台灣商品跨境電商平台「九份市集」天貓國際旗艦店上線,銷售台灣的食品、伴手禮、文創產品等;

    「希望通過我的能量和資源,把兩岸企業的優勢整合在一起」,也是2016年,汪小菲計劃在北京打造一個台灣主題的文創中心,整合台灣和內地的創意資源。

    同年,汪小菲透露已在台灣成立了兩岸投資的基金,主要投資於一些網路的金融、保險,還有一些現代製造業的兩岸的公司;

    「希望通過設計改造社區菜市場」,2018年,汪小菲進軍「賣菜」,聯合推出綜合超市「微風市集」。

    「一定要做有質感的這個產品,對於我們來講,絕對不能説到這邊上來嚯嚯一下就走了」,2020年11月,接受海南廣播電視總枱經濟頻道採訪時,汪小菲透露將投資20億港幣(約17億人民幣),在海南打造世界級高端康養中心。

    而迄今為止,汪小菲的事業版圖仍是霧裏看花,實績寥寥。

    「九份市集」天貓國際旗艦店銷量最高的為一款標價143元的隔離霜,207人付款,成績不敵普通網店;計劃2019年到2020年拓展門店30家的微風市集,至今僅在北京開出4家門店,一直虧損;文創中心、兩岸投資基金、高端康養中心則無更多信息。

    不過儘管投資五花八門,它們的相同之處是都在儘量減少重資產投入,汪小菲在其中貢獻的主要是個人品牌、人脈勾連、資源整合的優勢。

    過去幾年,汪小菲有意地開始減少涉足實體經濟的操作,他自己也承認這一點,「做實體,太難了」。

    他對運用自己的個人品牌和知名度早已有清醒的認知。在推出合潤麟茶飲料時,汪小菲就曾説,「一款產品要想把它推廣到大眾化很難,但是我有這方面的資源,還有平台。」

    2015年3月,汪小菲以俏江南總裁的身份參加馬雲開辦的湖畔大學,結識了廣東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怡物流」)創始人邢瑋。

    資料顯示,心怡物流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負責運營天貓的華南電商物流運營中心,也是天貓商超唯一倉儲管理服務提供商。

    「我們認識時間不久,但非常聊得來。心怡物流在28個城市有超過100萬平方米的倉庫,自動化做得很好,我們有可以共享的資源。」同年11月,失去「俏江南」少東家身份的汪小菲,宣佈加入心怡物流擔任首席品牌官,並於次年出席菜鳥大會談百億獨角獸企業。

    更重要的是,左手牽起包括邢瑋在內的幾名湖畔大學同學,右手牽起台灣好友、台灣最大女性購物網站Pay Easy總經理林正坤,汪小菲化作橋樑,創立九份市集,磨刀霍霍賺錢去。

    當然了,最引人注目的,還屬2015年他斥資3.5億台幣(約合6850萬人民幣)在台北開設的、以大S名字命名的精品酒店「S Hotel」。據汪小菲曬出的酒店價格截圖,豪華房間的單價均超過1800元。

    「我是一個跳躍性思維很強的人,喜歡做有創意的事。」汪小菲很難在某一件事情上保持長久的耐心。

    同時,從俏江南離開後,選擇做什麼,他自己做主。

    2015年底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汪小菲就説,現在他與張蘭已經幾乎不再談工作的事,他做的新生意也沒有太多徵求張蘭的意見。

    事實上,據《南方人物周刊》報道,蘭會所剛起步,他便開始籌劃進軍房地產業,儘管張蘭無動於衷。2009年底,汪小菲成立北京和麟置地投資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並啓動位於天津的酒店項目。2010年,他又宣佈進軍三亞,建立包括一個頂級酒店、高爾夫球場、別墅等配套設施在內的綜合房地產項目。

    遺憾的是,天津的房地產項目沒有了下文,三亞的項目現在還在籌劃中,至於他的和麟置地投資有限公司,則消失無蹤,查不到任何消息。

    至於S Hotel,試營期間便風波不斷,等到正式營業,口碑一般,被吐槽「像快捷酒店,性價比低,又貴又沒特色」。

    再後來,負面新聞纏身:先是大陸游客來台人數減少,被曝飯店經營不善;後是疫情影響,傳出給員工放無薪假、裁員以及大S拋售價值3億台幣的豪宅為夫續命等消息——夫妻倆怒斥媒體,但S Hotel面臨龐大資金周轉壓力、汪小菲破產的傳聞依舊不絕於耳。

    不過如今,汪小菲的重點似乎還停留在房地產領域,微博認證由「合潤麟(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改為「北京合尊置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然而,目前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這家公司登記的法人、實際控制人、執行董事和經理均為汪璽,汪小菲則為監事和自然人股東的身份。

    據2015年年報顯示,合尊置業總資產僅26萬元,銷售總額5000元,淨利潤10元,負債100元。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