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晶片巨頭單日狂跌1000億 外資大行80頁報告做空 供應鏈遭空襲

    晶片巨頭單日狂跌1000億 外資大行80頁報告做空 供應鏈遭空襲

    摩爾定律要失效了?
    全球晶片龍頭台積電6月21日股價突然跳空開低,收盤大跌,單日市值蒸發近5000億台幣(摺合人民幣超1000億元)。與此同時,聯發科大跌近5%,鴻海、台達電、國巨、聯電、瑞昱等也下跌1%-3%,賣壓相當沉重。比較有意思的是,晶片之母「阿斯麥」上周五晚上亦暴跌近4%。這一現象與國內晶片市場近兩個交易日的火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摩根士丹利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於6月18日出具長達80頁的報告指出,隨台積電製程延伸到5納米之下,資本密集度大增,恐失去摩爾定律長期以來的成本優勢,衝擊毛利率低於50%成常態;為此下修台積電評級至「中性」,目標價自655台幣砍到580台幣。

    與此同時,關於美國限制半導體設備的消息在周末發酵。台媒於周末爆料稱,中國台灣晶圓代製造商台積電、聯華電子,在大陸擴大28納米制程產能的設備,沒有獲得美國的供應許可。中國台灣的晶圓製造商若想把在台的美國設備轉移至大陸工廠,也需要獲得美方的許可。

    那麼,這些影響究竟會有多大?

    晶片第一股突然大跌

    上周五,美股半導體行業突然大跌,費城半導體指數狂跌2.44%。雖然美股周五也出現了大跌,但費半明顯跑贏大市。

    這其中,半導體之母,光刻機龍頭阿斯麥的跌幅達到了將近4%的幅度。

    6月21日台灣股市開盤,半導體個股亦迎來大幅殺跌。台積電低開低走,收盤大跌超過3.3%,市值蒸發近5000億台幣。大型電子股集體落難,聯發科重挫近5%,收918台幣,鴻海、台達電、國巨、聯電、瑞昱等也下跌1-3%,賣壓相當沉重。在美國上市的聯華電子上周末晚上亦大幅殺跌近5%。

    美國及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突然大幅殺跌可能與一個傳聞有關。據問芯Voice公眾號上周報道稱,近日供應鏈傳出,美國商務部開始緊縮 28nm 製程的設備出口到大陸。根據業界認知,應該是美國黑名單上的企業才受此限制,但傳出近期連台系半導體廠在大陸晶圓廠要擴產 28nm 製程,其機台設備都一直未能獲得審批。

    周末,這一消息還在發酵。據公眾號大半導體,有台灣媒體報出,中國台灣的晶圓製造商若想把在台的美國設備轉移至大陸工廠,也需要獲得美方的許可。舊設備轉移到大陸,也不行。目前美國尚無明令禁止這類設備轉移到大陸,但是台灣的製造商在向美國申請時,美國沒有通過。

    一份80大頁的看空報告

    關於台積電及半導體產業鏈大跌,可能還與一則報告有關。

    據台灣方面消息,摩根士丹利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於6月18日出具長達80頁的報告指出,隨台積電製程延伸到5納米之下,資本密集度大增,恐失去摩爾定律長期以來的成本優勢,衝擊毛利率低於50%成常態;為此下修台積電評級至「中性」,目標價自655元砍到580元。

    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已下修半導體股展望至「中性」。詹家鴻表示,近年台積電展開大漲循環,關鍵在於摩爾定律創造良好的成本優勢,特別是2021年半導體技術重大突破,IBM、台積電製程分別延伸到2納米和1納米,市場將之視為台積電進一步壯大的利多。

    但他認為,這其中忽略資本密集度愈來愈高的劣勢,尤其5納米以下的資本密集度大幅增強,原因之一是台積電失去和艾司摩爾等關鍵設備商的議價能力。初步以3納米晶圓的定價來看,電晶體成本沒有下降,這可能是摩爾定律成本優勢終結的不利訊號。

    對此台積電或能以3D先進封裝提升晶片效能,但詹家鴻指出,這類替代技術僅在微縮晶片外,帶來增加效能的幫助,同時也減少客户整合3納米和2納米的需求。長線來看,市場還在採用台積電去年毛利率達到53%的高標做預測,他認為2022-2023年實際的毛利率可能連續低於50%。

    詹家鴻指出,市場對半導體股有「創新者」和「驅動者」兩種分法,前者享有30-50倍本益比,後者至多25倍,而台積電製程稱不上是新技術。有機構看好台積電還能創造翻倍報酬率,恐怕太樂觀。

    事實上,若台積電毛利率下降,全球主要的晶片生產商可能都會面臨這個問題,直到新的替代技術出現。這可能也是近幾個交易日,A股市場炒作第三代半導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否對內地晶片股構成衝擊?

    由於台積電的殺跌,中芯國際的股價也受到了影響。A股今日晶片指數大漲1.19%,但中芯國際A股卻殺跌1.54%,其港股更是殺跌近4%。不過,從整體來看,外圍晶片股的殺跌似乎還給A股提供了炒作的邏輯。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半導體這類科技股起行情的邏輯一般有兩個:一是資金面預期向好,國債收益率殺跌,利好估值拓展;二是國產替代的邏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者似乎都已經具備。

    前者,今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這個周末,一則關於大額存款利率下行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因此有了流動性寬鬆的預期。

    後者,東莞證券表示,中國台灣晶圓製造商台積電、聯華電子在大陸擴大28納米制程產能的設備,未獲得方的供應許可。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與全球半導體缺貨漲價的大環境下,國內企業或將加快晶圓製造、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等領域的國產替代進程。

    興業證券表示,看好元器件和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機會。元器件、MCU、設備等工業應用等領域國產化在明顯加速,相關領域國產化率普遍都低於10%,未來3年的國產化前景都非常可觀。在晶圓廠供應鏈,也將見證國內供應商的快速崛起,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從產品種類和先進性兩個維度快速擴張。設備以及材料的國產化比例有望從之前的5-10%提升到30%以上,成長空間大。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