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反壟斷再出大招 阿里騰訊投資併購邏輯生變|企業熱評

    中國反壟斷再出大招 阿里騰訊投資併購邏輯生變|企業熱評

    反壟斷是全球性的難題,尤其是新經濟領域,科技與網路巨頭依靠其在數據、技術、資金、人才上的優勢,通過併購手段不斷擴充自身版圖,強化其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這不僅引發了不少民憤,也使得反壟斷執法成為各國都極為關注的焦點議題。

    從中國網路行業來看,在走過了2010年至2020年的「併購黃金十年」之後,隨着《反壟斷法》修法提上議事日程,反壟斷調查機構也整體升格,巨頭所慣用的併購邏輯將被套上緊箍咒,依靠資本和平台優勢的外延式增長方式,將成為過去式。

    中國反壟斷再度祭出大招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020年底,中國首次提出用反壟斷來治理平台經濟,此後半年相繼對阿里巴巴、美團發起了反壟斷調查,多家知名公司因為併購也紛紛中槍。

    今年11月18日,中國再度祭出大招,副部級的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國務委員、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主任王勇出席了掛牌儀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出任局長一職。

    11月18日,中國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成立,這意味着反壟斷執法機構整體升格。(中國國家市場總局官網)

    這是2018年中國實施部委機構改革之後,反壟斷機構的又一次重大改革。當時,分別由商務部、發改委、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承擔的反壟斷執法,統一歸集到新成立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從而解決了反壟斷執法中部委間條塊分割的問題。

    而新掛牌的國家反壟斷局,雖然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同樓辦公,但從行政級別上已經屬於國務院旗下的副部級單位,不僅行政級別顯著提高,辦公人員也將顯著增加。這不僅凸顯了反壟斷的重要性,還將有效提升反壟斷執法的效率,尤其是對於網路平台等新經濟模式的執法力度,預計將會不斷加大。

    在中國國家市場總局的官方網站上就可以發現:在反壟斷局升格為國家局之後,新增了發壟斷執法一司與反壟斷執法二司,這兩個司將是反壟斷的主要執法力量。

    在反壟斷總局掛牌之後,國家市場總局新成立了反壟斷執法一司和二司,分別負責壟斷協議執法和併購審查執法。(中國國家市場總局官網)

    其中,一司主要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等反壟斷執法工作,即通常所說的「二選一」、「協議壟斷」等常見問題。

    二司則負責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負責查處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案件,查處未達申報標準但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經營者集中案件,即通常所說的企業併購,尤其是網路巨頭的併購審查。

    阿里騰訊等多起知名併購案挨罰

    11月20日,中國國家反壟斷局掛牌後的第三天,就公布了對43起網路領域經營者集中案件的行政處罰,涉及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美團、字節跳動等10家網路平台企業,雖然此前已經有多起類似的集中處罰,但是這次的規模最大、企業最多、併購案的影響力也最大。

    根據中國《反壟斷法》對經營者集中審查的要求: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年度的全球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並且至少兩個經營者在中國境內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即需要事先申報。

    在這43起併購案中,兩大網路巨頭阿里與騰訊獨佔鰲頭,各有13起,可謂是平分秋色,而這樣的一個數字,對外也頗有兩大巨頭「各打五十大板」的涵義,以免引起厚此薄彼的誤讀。

    不過,細看下來,依然是阿里最受關注。在阿里遭罰的13起併購案中,涉及高德地圖、外賣平台餓了麼、手機廠商魅族、蘇寧易購等四起重大併購案,其中高德、餓了麼都已經成為阿里的並表子公司,魅族、蘇寧易購雖是繼續獨立運行,阿里也是最大股東。

    面對反壟斷,阿里巴巴除了上百億的「二選一」罰金之外,其過去十年的併購案也屢次被罰,這也導致阿里股價從一年前的高位被直接腰斬,圖為阿里港股股價。(Wind資訊)

    如果單純以金額來看,2018年阿里耗資近百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無疑最受關注,餓了麼是美團在外賣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也是阿里有史以來的最大一起併購案。

    有意思的是,過去兩年,餓了麼一直在各種場合控訴美團外賣採用「二選一」手段來實施壟斷,也最終導致美團在今年4月底被反壟斷機構調查。不過在美團的反壟斷案結果出爐之前,阿里得先給三年前的自家併購案交上罰金。

    在騰訊的13起併購案中,包括2017年收購網路醫療企業好大夫在線,同年收購二手交易平台轉轉,2018年收購小額貸款平台58金服,雖然在合併案數量上跟阿里一樣,但是金額上則差距頗大。

    有意思的是,這次公布的併購案中,2013年的阿里、騰訊入股網絡安全公司永陽安風也上榜,這家位於北京的公司,獲得了兩大巨頭的一致青睞,雖然時隔八年之久,但是依然沒有讓阿里和騰訊躲過反壟斷機構的罰單。

    事實上,在併購領域,阿里和騰訊同時出手一家公司並不罕見,甚至也有推動兩家所投資的企業進行合併的先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2015年2月14日中國兩大網絡約車企業滴滴與快的合併,就被認為是資本推動企業併購的標誌性事件,不過對於這起併購案,截至目前還沒有處罰結果出爐,這也為下一年的反壟斷留下了懸念。

    新版《反壟斷法》將大幅提高併購罰金,網路巨頭被套上緊箍咒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之外,另一大巨頭字節跳動也有一起併購案上榜。

    而在「BAT」中被字節跳動取而代之的百度,則有三起併購案遭罰,其中最新的一起併購是2021年1月10月宣佈與吉利成立合資汽車公司,最早的一起是2012年的百度與南京網典收購南京信風案,均沒有事先申報。

    從時間跨度上來看,百度顯然是創下了這43起案件的一個記錄,也在某種程度上折射網路平台對於《反壟斷法》的無視,顯然,隨着此番國家反壟斷局的成立,百度等網路平台的法務、對外投資等部門需要儘快補課。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現行的中國《反壟斷法》,對於經營者集中案件事先未申報的處罰,頂格的罰金僅為50萬元人民幣,這相比於「二選一」等反壟斷協議的罰金最高可達上一年的營業額的10%,處罰力度明顯偏低。

    雖然《反壟斷法》中也規定:經營者違法實施集中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以及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不過考慮到這些併購案早已是既成事實,很難執行上述的處罰措施,也就只能以罰金50萬來表明執法態度。

    尤其是考慮到阿里、騰訊等巨頭過去十年的併購規模高達萬億,這單筆區區50萬元的罰金,無疑是隔靴搔癢,普法意義遠大於罰金。

    不過,目前中國《反壟斷法》的修正草案已在今年10月19日提請初步審議,根據修正草案的規定,對於因申報而非申報的併購案,罰金將大幅提升到上一年度銷售額10%,這對於網路巨頭而言,其震撼力不亞於對「二選一」等壟斷協議處罰。

    修訂後的新版《反壟斷法》最快有望在2022年通過立法流程,這就意味着,網路巨頭過去的瘋狂「買買買」邏輯,將大概率被完全改變,過去那種「打不過就買了你」的競爭手段,也會受到大幅限制。

    這對於靠主營業務和對外投資兩條腿走路的網路巨頭而言,將會是長期挑戰,而當下這些企業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事實上也提前反應了機構投資人對其未來成長的預判。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