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蘋果iPhone 13開賣首日冷熱不均 旗艦機型在中國市場大幅加價

    蘋果iPhone 13開賣首日冷熱不均 旗艦機型在中國市場大幅加價

    9月24日,蘋果iPhone 13系列正式開賣,在北京、深圳、東京等多個城市的蘋果直營店中,可以看見排隊的長龍,這也顯示出iPhone依然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

    在新品熱銷的背後,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CEO)蒂姆·庫克無疑是最大的功臣,而今年恰好也是他擔任這一職務的第十年。

    從上任伊始時被外界質疑,到讓蘋果公司不斷突破市值極限,市值從突破一萬億美元,再到最高的2.6萬億美元,庫克的十年,讓蘋果成為全球最大、最賺錢的上市公司。

    更有意思的是,相比於前任CEO史蒂夫·喬布斯在創新上的貢獻,庫克被認為是偏向保守型的高管,蘋果公司也屢屢被質疑創新乏力,尤其是近幾年的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每年的新款iPhone幾乎都已經被提前劇透,分析師們也紛紛抱怨新品缺乏創新。

    但是,看上去沒有多大創新力的蘋果iPhone,目前在全球的保有量已經超過20億台,並仍以每年2億台的速度在不斷增加,相比於其他手機品牌之間的殘酷競爭,蘋果依然穩坐釣魚台。

    發售首日:旗艦機型加價出售,低端機型不漲反降

    雖然沒有幾年前的開賣首日排隊盛況,根據多家中國媒體的報道,在9月24日上午8點,北京三里屯蘋果直營店的門外,還是排起了長龍,即使是遇到下雨天,也無法阻擋「果粉」線下取貨的熱情。

    根據蘋果的發售策略,上市首日並不會在實體店裏真正出售iPhone 13系列產品,而是隻能向預訂用户提供取貨服務,如果是在發售首日在蘋果官網購買,到貨時間要等到一周甚至於一個月之後了。

    從北京、深圳等幾大城市的現場反饋情況來看,跟上一代產品的境遇類似,蘋果在中國市場可謂是「貧富分化」明顯,越是售價高昂的旗艦產品越受到歡迎,越便宜的機型反而乏人問津。

    9月24日,iPhone 13系列在全球正式上市,在中國市場上四款機型冷熱不均,旗艦款最受歡迎。(蘋果官網)

    比如最高售價達到人民幣1.3萬元的頂配版iPhone 13 Pro Max,對於沒有預定成功的消費者,如果想要在9月24日當天要拿貨的話,就必須找黃牛加價最高五千元,其他高端機型也加價一千元至兩千元不等。

    在深圳華強北的一家蘋果授權店,iPhone 13 Pro Max 128GB、1TB版本現貨售價分別為10,999元、17,899元,相比官網售價分別漲價2,000元、4,900元。

    而售價為5,099元的iPhone 13 Mini,以及5,999元的iPhone 13,作為未來一年銷量最高的機型,在發售首日不僅沒有加價,反而還有一兩百元的降價。

    這也不難理解,在新品發售的前三個月,高端機型的產能受限,市場鋪貨普遍滿足不了用户需求,這也就滋生了加價銷售的狀況,而市場鋪貨量最多的「平價」機型,因為產能極為充足,反而不會有用户加價購買。

    庫克「降價」策略與蘋果的超高利潤

    事實上,從三年前的iPhone 11系列開始,蘋果年度新品的「貧富分化」就已經凸顯出來,越貴的產品越受歡迎,早已成為中國市場上的一大特色,這不僅讓蘋果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又有足夠的利潤空間,讓庫克通過「降價」策略不斷擴大iPhone的用户基本盤。

    iPhone 13系列就將庫克的這個市場策略貫徹到了極致,雖然在硬件上的創新度極為有限,基本上可以視作上代產品的小幅增強版,但是通過「加量還降價」的價格策略,讓其銷量被分析師普遍看好。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就表示,iPhone 13系列預購量高於iPhone 12系列,符合市場預期。不少券商分析師也指出:在競爭對手安卓高端手機不斷漲價的背景下,蘋果反而打起了「降價牌」,意圖通過高性價比來提升消費意願。

    從蘋果iPhone高達40%的淨利潤率來看,只需通過高端機型就能保證公司整體的高利潤率,再通過相對「平價」的機型來提升銷量,進而再通過App Store的軟件抽成來提高利潤。

    因此,不同於一般企業所採用的降價促銷策略,庫克的「降價」之舉並不會犧牲蘋果的利潤,反而讓蘋果的護城河越來越高,讓競爭對手望洋興嘆,這又助長了蘋果過去幾年在產品本身的保守傾向。

    庫克的保守成就了蘋果的輝煌,也埋下了未來的隱患

    雖然庫克的產品升級策略頗有「擠牙膏」之嫌,但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跟才華橫溢的前任CEO喬布斯相比,保守為上的庫克,在CEO的職位上做得無疑是更加出色。

    2021年8月25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左)和IBM首席執行官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右)出席白宮的網絡安全會議。(AP)

    過去幾年裏,蘋果的利潤幾乎都是冠絕全球。在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中,蘋果以574億美元的利潤位居榜首,超過了沙特的阿美石油公司。

    2012年,庫克剛剛接任喬布斯時,蘋果公司的市值為3490億美元,今年已經達到2.6萬億美元,過去十年裏增長了7.5倍,這樣的成績,放在蘋果公司的歷史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即使是這幾年iPhone新品創新乏力,也並不影響蘋果的股價和市值不斷創下新高,甚至還出現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規律。

    在新機發布之後,蘋果股價往往不漲反跌,因為分析師紛紛吐槽新品沒有創新,但是當新品的銷量數據出爐之後,股價往往又會創下新高,這樣的循環反覆,幾乎已經成為近幾年蘋果股價的一個常態。

    不過,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這也隱藏着一個巨大的風險,當蘋果越發地依賴於生態鏈和定價策略來保持市場領先地位,iPhone等核心產品的創新力度越來越低,蘋果產業鏈廠商的話語權也就越來越弱,對於蘋果的依賴則越來越高。

    事實上,更大的風險在於未來的不可測性,在2007年蘋果iPhone橫空出世之前,當初的手機業霸主諾基亞,就將「微創新」這一招用到了極致,一旦庫克在2024年離開蘋果CEO這個職位,對於他的接班人而言,無疑就是埋了一個大雷。

    因此,蘋果現在手機市場上的獨孤求敗,從長遠來看,對於行業和蘋果自身來說都並非好事,對於投資者而言,恐怕也需要有所警惕。

    畢竟,在科技公司的競爭中,沒有永遠的冠軍,只有無止境地創新。

    Apple(AAPL.US)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